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典故 >>蒸藜出妻_蒸藜出妻解释_蒸藜出妻来历出处_蒸藜出妻历史典故

蒸藜出妻

历史典故

蒸藜出妻怎么写好看:

蒸藜出妻怎么写好看

蒸藜出妻历史词典解释

《孔子家语》卷九七十二弟子解:

“曾参南武城人,字子舆,少孔子四十六岁,志存道,故孔子因之以作孝经。齐尝聘欲以为卿而不就,曰:‘吾父母老,食人之禄,则忧人之事,故吾不忍远亲而为人役。’参后母遇之无恩,而供养不衰。及其妻以藜烝(通蒸)不熟,因出之(把妻休弃)。人曰:‘非七出(古时出妻去妇的七个条件:无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这是封建宗法制度下,夫权主义歧视迫害妇女的桎梏)也。’参曰:‘藜烝小物耳,吾欲使熟,而不用吾命,况大事乎!’遂出之。终身不娶妻。”

关于此事,可参见《太平御览》卷四一二引《孔子家语》。

“蒸藜去妇”“以小过而行“大罚”旨在宣扬封建孝道,维护封建主义的夫权枷锁。后因用为恪封建孝道的典故,也可以比喻小题大作,以小过而行大罚。

《幼学琼林》卷二“夫妇”:“杀妻求将,吴起何其忍心;蒸梨(应作藜)出妻,曾子善全孝道。”

词语分解:

  • 蒸藜的解释 1.煮野菜。 唐 王维 积雨辋川庄作诗:“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餉东菑。”2.古传 孔子 弟子 曾参 因其妻蒸藜不熟而出之。见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及 汉 班固 白6*虎通·谏诤。后人用以指代妇人的过失或作出妻的典故时多误“藜”为“梨”。 明 梅鼎祚 玉合记·义姤:“妾方待岁,不止周星。弄管持觴,既免蒸梨之过;称诗守礼,何来唾井之嫌。”
  • 出妻的解释 1.休弃妻子。孟子·离娄下:“出妻屏子,终身不养焉。”荀子·解蔽:“ 孟子 恶败而出妻,可谓能自彊矣。” 杨倞 注:“ 孟子 恶其败德而出其妻。” 宋 王栐 燕翼诒谋录卷二:“士大夫之家,不幸出妻,为之子者,非其亲生,犹可不服。” 清 方苞 书孝妇魏氏诗后:“近世士大夫百行不怍,而独以出妻为丑,閭阎化之,由是妇行放佚而无所忌。”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里事·倪文正公与弟献汝二书:“出妻乃人伦

历史典故推荐:亲疏贵贱

亲密、疏远、富贵、贫贱的种种关系。形容地位和关系不同的众人。史记.乐书:“使亲疏贵贱长幼6*男女之理皆形见于乐。”东周列国志四九回:“宋国之人,不论亲疏贵贱,人人愿得公子鲍为君。”

关注微信公众号:icidian,查询回复:蒸藜出妻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典故 蒸藜出妻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