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典故 >>犯而不校_犯而不校解释_犯而不校来历出处_犯而不校历史典故

犯而不校

历史典故

犯而不校怎么写好看:

犯而不校历史词典解释

论语.泰伯》:“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犯,冒犯。校,计较。这话的意思是:曾子说:“自己有能也可以求教于不能的人;自己多知还要请教少知的人;自己实有所得,也看作虚无没有得到什么;别人冒犯,也不计较:以前我的一个朋友,曾在这些方面努力修养自己。”只有虚怀若谷具有很高修养而专心追求义理的人,才能做到这样。

《晋书.潘尼传》:“知争竞之遘灾也,故犯而不校。”


联合 被人触犯却不加计较。语出《论语·泰伯》:“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歧路灯》:“惠养民道:‘犯而不校,何以罚为?’大家微笑,各自散归。”※校,不读作xiào。△描写人心胸开阔,不与人计较。→逆来顺受 唾面自干 ↔以眼还眼 以牙还牙 不平则鸣针锋相对。也作“犯而勿校”、“犯之不校”。

词语分解:

  • 犯的解释 犯 fàn 抵触,违反:犯规
  • 不校的解释 不计较。论语·泰伯:“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邢昺 疏:“校,报也。” 唐 韩愈 和侯协律咏笋诗:“短长终不校,先后竟谁论?” 章炳麟 蕲黄母铭:“母一意教 侃 ( 黄侃 ),忍訽不校。”

历史典故推荐:深山穷谷

山的深处,谷的尽头。指荒远偏僻的山野。左传.昭公四年:“其藏冰也,深山穷谷,固阴冱寒,于是乎取之。”宋.朱熹乞将衢州义仓米粜济状:“但缘连遭荒旱,民情嗷嗷,艰得钱物,深山穷谷,僻远小民,委是无钱籴米。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犯而不校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典故 犯而不校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