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典故 >>杀生与夺_杀生与夺解释_杀生与夺来历出处_杀生与夺历史典故

杀生与夺

历史典故

杀生与夺怎么写好看:

杀生与夺历史词典解释

《荀子.王制》:“故丧祭、朝聘、师旅一也。贵贱杀生与夺,一也。”杀:杀戮;生:生存;与:给予;夺:剥夺。后以“杀生与夺”喻指生死赏罚的大权。夏衍《包身工》:“干这种职务的人大半是带工的亲戚,或者是在地方上有一点势力的流氓,所以在这种地方,他们差不多有生杀予夺的权利。”


偏正 杀,给人死。生,给人活。予,与,给予。夺,剥夺。任意处置人民生命财产的权力。语出《荀子·王制》:“贵贱杀生与夺,一也。”《北齐书·恩幸传·穆提婆》:“自武平之后,令萱母子势倾内外矣,庸劣之徒皆重迹屏气焉,自外杀生与夺,不可尽言。”△贬义。用于滥用权力的统治者的本质,残害百姓,操纵人民生命财产之权。→生杀与夺 生杀之权 ↔主宰命运。也作“杀生予夺”。

词语分解:

  • 杀生的解释 指宰杀牲畜、家禽等生物。佛家指杀害一切生灵,并以为十恶之一。佛门十戒中第一是不得杀生不杀生
  • 与夺的解释 1 ∶赐予和剥夺2 ∶奖励和惩罚

历史典故推荐:相汉身

指极有威望堪为宰相之人。宋苏轼滕达道挽词诗之一: “空试乘边策,宁留相汉身。凄凉旧部曲,泪湿冢前麟。” 参见:○汉相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杀生与夺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典故 杀生与夺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