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典故 >>挈瓶之智,守不假器_挈瓶之智,守不假器解释_挈瓶之智,守不假器来历出处_挈瓶之智,守不假器历史典故

挈瓶之智,守不假器

历史典故

挈瓶之智,守不假器历史词典解释

挈瓶:提瓶准备汲水。假:借。 指仅有一点挈瓶汲水的小聪明,就能谨住汲器不往外借。 比喻懂得慎其所守。语出《左传.昭公七年》:“人有言曰:‘虽有挈瓶之智,守不假器,礼也。’”杜预注:“挈瓶汲者,喻小智;为人守器,犹知不以借人。”《后汉书.冯衍传》:“委质为臣,无有二心。挈瓶之智,守不假器。是以晏婴临盟,拟以曲戟,不易其辞。”《文选.衡〈东京赋〉》:“且夫挈瓶之智,守不假器。”薛综注:“言挈瓶之小智耳,尚不妄以假人也。”《三国志.志.田豫传》:“公瓒使田豫守东州令。瓒将王门叛瓒,为袁绍将万余人来攻。豫登城谓门曰:‘夫挈瓶之智,守不假器。吾既受之矣,何不急攻乎?’”也单引〔挈瓶之智〕。北魏.高闾《请使公孙崇韩显宗参知音律表》:“近在见崇,臣先以其聪敏精勤,有挈瓶之智,虽非经国之才,颇长推考之术。”


见“挈瓶之知”。

词语分解:

  • 挈瓶的解释 见“ 挈缾 ”。
  • 假器的解释 1.借与器物。左传·昭公七年:“ 晋 人来治 杞 田, 季孙 将以 成 与之。 谢息 为 孟孙 守,不可,曰:‘人有言曰:“虽有挈缾之知,守不假器,礼也。”夫子从君,而守臣丧邑,虽吾子亦有猜焉。’”因引申指委以地方官职。 宋 曾巩 明州到任谢两府启:“伏念 巩 才无远用,学殆小知,误蒙假器之恩,愧乏当官之効。”2.借助于器物。 晋 成公绥 啸赋:“是故声不假器,用不借物,近取诸身,役心御气。”

历史典故推荐:鼎湖

源见“乘龙出鼎湖”。指帝王崩逝。周书.静帝纪:“先皇晏驾,万国深鼎湖之痛。”亦借指帝王或帝王的葬地。陈书.沈炯传:“臣闻乔山难掩,鼎湖之灵可祠。”唐 杜甫行次昭陵诗:“壮士悲陵邑,幽人拜鼎湖。”清 吴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挈瓶之智,守不假器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典故 挈瓶之智,守不假器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