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典故 >>涓滴归公_涓滴归公解释_涓滴归公来历出处_涓滴归公历史典故

涓滴归公

历史典故

涓滴归公怎么写好看:

涓滴归公历史词典解释

    又作“点滴归公”。涓滴:小水点;一点一滴。归公:交给公家;上交国库。咸丰十一年(1861年)四月,咸丰皇帝下诏书说:近年来军需粮饷浩大繁多,政府不得已而借助于民众财力和商业财力。然而必须一点一滴上交归公,节约开支,才能得到实际利益。若是像这样征收苛求没有限度,刻薄地剥削人民,那还成为什么样的政治体制呢?

【出典】:

    《清史稿》卷20《文宗本纪》766页:“近年军(xǔ许,同“糈”,粮饷)浩繁,不得已而借资民力商力。然必涓滴归公,撙节动用,始得实济。若此征求无艺(没有限度),朘(juān捐,剥削)薄民生,尚复成何政体。”

【例句】:

    郭沫若《洪波曲》8章:“阳翰笙、程步高经手的一件,那要算是数目最大而且容易舞弊的一件,却是点滴归公,……劳功高,令人感谢的。” 沈从文《顾问官》:“一点钟前在部里还听师长说今年十一月税款得涓滴归公,谁侵吞一元钱就砍谁的头。”


见“点滴归公”。《清史稿·文宗纪》:“然必涓滴归公,撙节动用,始得实济。”

词语分解:

历史典故推荐:喜则气缓

素问•举痛论:“喜则气缓,……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故气缓矣。”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涓滴归公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典故 涓滴归公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