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典故 >>拒人于千里之外_拒人于千里之外解释_拒人于千里之外来历出处_拒人于千里之外历史典故

拒人于千里之外

历史典故

拒人于千里之外历史词典解释

形容态度极其冷淡,傲慢,毫无商量的余地。《官场现形记》第二五回: “词色之间也就和平了许多,不象前天拒人于千里之外了。” ●《孟子·告子下》: “鲁欲使乐正子为政…… [孟子] 曰:‘好善优于天下,而况鲁国乎? 夫苟好善,则四海之内,皆将轻千里而来,告之以善; 夫苟不好善,则人将曰: “訑訑, 予既已知之矣。 ” 訑訑之声音颜色, 距人于千里之外。’ ” 訑訑(yi yi ): 自满的样子。距: 同 “拒” 。乐正子: 战国初鲁国人。曾参学生,孟子认为,执政者善于采纳仁爱之言,则将大治天下; 若自满自得,不纳善言,便是拒人于千里之外。


述补将人挡在千里以外。形容待人态度孤傲寡合,与人难以相处或坚决拒绝和排斥别人的意见,毫无商量的余地。语本《孟子·告子下》:“����之声音颜色,距人于千里之外。”高阳《粉墨春秋》:“汪曼云一方面托李士群‘刀下留人’,一方面四处奔走,但盛怒的周佛海,拒人于千里之外。”△贬义。常用于表示待人态度孤傲。→闭门不纳 深闭固拒 ↔善气迎人 门不停宾扫榻以待。也作“拒人千里”、“拒人千里之外”、“距人千里”。

历史典故推荐:登龙门

    龙门,地名,在山西河津县西北、陕西韩城县东北的龙门山。黄河流到这里,两岸峭壁对峙。据三秦记载,古代传说鲤鱼数千,聚集门下,如能逆水游过龙门,就能变成龙。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拒人于千里之外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典故 拒人于千里之外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