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典故 >>声色俱厉_声色俱厉解释_声色俱厉来历出处_声色俱厉历史典故

声色俱厉

历史典故

声色俱厉怎么写好看:

声色俱厉历史词典解释

    色:脸色。厉:严厉。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典晋明帝司马绍之事迹。晋明帝马绍少时聪明伶俐,为东宫太子时,有文武才略,礼贤好客,爱好文学,当时有名的大臣王导、温峤、桓彝、放等都和太子亲近,在他身边人才济济。大将军王敦早有谋反之心,见其英明,为野所推,惧怕来不好对付,便想诬陷太子不掉他。于是王敦大会百官,问温峤:“皇太子有何德可称?”声音、脸色都很严厉,要温峤回答。温峤说:“由礼看来,可称得上孝。”众人都认为确实如此,王敦的谋未能得逞。

【出典】:

    《晋书》卷6《明帝》159页:“敦素以帝神武明略,朝野之所钦信,欲诬以不孝而废焉。大会百官而问温峤曰:‘皇太子以何德称?’声色俱厉,必欲使有言。”

【例句】:

    唐·赵璘《因话录·卷一·宫都》:“……文帝欲以韦宣州温为翰林学士,韦以先父遗命恳辞。上对官曰:‘韦温,朕每欲用之,皆辞诉,又用韦温?’声色俱厉。” 冰心《斯人独憔悴》:“厢房里的姨娘们,听见化卿声色俱厉,都搁下牌,站在廊外,悄悄的听着。”


主谓声色,说话的声音和脸色。厉,严肃,严厉。指说话声音与脸色极为严厉。语出《晋书·明帝纪》:“大会百官而问温峤曰:‘皇太子以何德称?’声色俱厉,必欲使有言。”李宽定《浪漫女神》:“安琪听着,心里又气又好笑,又失望,拉下脸来声色俱厉地给了他几句。”△用于情感憎怒方面。→正言厉色 ↔和颜悦色。也作“声色并厉”。

词语分解:

  • 声色的解释 ∶说话时的语气和脸色声色俱厉 ∶指歌舞和女色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汉; 司马迁《货殖列传序》详细解释.指淫声与女色。《礼记·月令》:“﹝仲夏之月﹞止声色,毋或进。” 孔颖达 疏:“止
  • 厉的解释 厉 (厲) ì 严格:厉禁(a.列队警戒;b.严厉的禁令)。厉行(妌 )节约。 严肃:严厉。声色俱厉。 凶猛:厉害。雷厉风行。色厉内荏。 磨,使锋利:厉兵秣马。再接再厉。 古同“疠”、“癞”,恶疮。

历史典故推荐:哽噎难鸣

哽:声气阻塞。噎:嗓子被食物堵塞。这里指发不出声音。形容很伤心而又不敢大哭的样子。《红楼梦》第一百一十四回:“巧姐听了,不敢回言,只气得哽噎难鸣的哭起来了。”也作【哽咽(è)难言】。冰心《斯人独憔悴》

关注微信公众号:icidian,查询回复:声色俱厉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评论

发表评论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典故 声色俱厉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