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典故 >>谁执牛耳_谁执牛耳解释_谁执牛耳来历出处_谁执牛耳历史典故

谁执牛耳

历史典故

谁执牛耳怎么写好看:

谁执牛耳怎么写好看

谁执牛耳历史词典解释

    执牛耳,古代诸侯歃(shà)血为盟,割牛耳取血,盛于珠盘,由主盟的人拿着盘让会盟的人分尝。因称主盟者为执牛耳。谁执牛耳,即由何人主持局面。后泛指在某一方面居导地位。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和齐平公在蒙地会盟。鲁国大夫孟武伯当司仪。两国国君会见时,齐平公向鲁哀公叩头,而鲁哀公却仅向齐平公弯腰作揖。跟随会盟的齐国官员都很气愤。孟武伯解释说,不是见天子,我们国君是不叩头的。接着,他又问随从人员高柴,向来诸会盟时,由谁执牛耳?高柴回答说,哀公七年那次会盟,是由时为大国的吴国大夫主持;后来发阳之盟,是由小国卫国大夫主持。孟武伯说,那么这次会盟就应由我主持了,从而使鲁国在外交斗争中获得了一次少见的胜利。

【出典】:

    《左传·哀公十七年》:“公会齐侯,盟于蒙,孟武伯相。齐侯稽首,公拜。齐人怒,武伯曰:‘非天子,寡君无所稽首。’武伯问于高柴曰:‘诸侯盟,谁执牛耳?’季羔曰:‘鄫衍之役,吴公子姑曹;发阳之役,石魅。’武伯曰:‘然则也。’”

【例句】:

    宋·戴复古《和润甫提举见寄》:“相与定诗盟,谁能执牛耳。” 清·宗羲《姜山启彭山诗稿序》:“太仓(溥)之执牛耳,海内无不受其牢笼。”

词语分解:

  • 谁的解释 谁 (誰) shuí sh唅 疑问人称代词:你是谁?谁何(a.哪一个人;b.诘问,呵问)
  • 牛耳的解释 古代诸侯会盟时,割牛耳取血盛敦中,置牛耳于盘,由主盟者执盘分尝诸侯为誓,以示信守。周礼·夏官·戎右:“赞牛耳,桃茢。” 郑玄 注:“尸盟者割牛耳取血助为之,及血在敦中,以桃茢沸之又助之也。”后用以指在某方面居于领袖地位的人。 宋 文天祥 二月六日海上大战向南恸哭诗:“身为大臣义当死,城下师盟愧牛耳。” 清 冯桂芬 洪鼎邮程诗思图诗:“ 洪君 清才出吾党,文社儼推牛耳长。” 蒋同超 挽丘沧海诗:

历史典故推荐:辟谷封留

源见“留侯慕赤松”。谓避祸远害,辞封退隐。明武宗刘基赠谥太师文成诰:“受爵能让,怀辞金蹈海之风;成功不居,从辟谷封留之请。”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谁执牛耳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典故 谁执牛耳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