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典故 >>翳桑之报_翳桑之报解释_翳桑之报来历出处_翳桑之报历史典故

翳桑之报

历史典故

翳桑之报怎么写好看:

翳桑之报怎么写好看

翳桑之报历史词典解释

《左传.宣公二年》:“初,宣子(赵宣子即赵盾)田(通畋,打猎)于首山(即首阳山,在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舍于翳桑(首山间地名),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赵盾给他东西吃),舍其半(灵辄把一半另置)。问之。曰:‘宦(宦,为人臣隶,因失所而穷饿)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指留一半给老母吃)。’(宣子)使尽之,而为之箪(dān古时盛饭的圆形竹器)食与肉,寘(置,放置)诸橐(古时两端有底,中间开口盛物的口袋)以与之。既而与为公(晋灵公)介(甲士),倒戟以御公徒(即埋伏的甲士,因是徒步兵,不是车兵,故称)而免之(使赵盾免于祸)。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此事又见《吕氏春秋.报更篇》、《公羊传》、《淮南子.人间训》、《史记.晋世家》、《说苑.复恩》。

这个故事说的是晋人灵辄在翳桑地方遭受饥饿,赵盾便拿带的东西给他吃。后来灵辄当了晋灵公的甲士,在灵公派兵追杀赵盾的时候,毅然倒戈抵御灵公的兵士,救出了赵盾。

后因以“翳桑之报”用为知恩报德的典故。

元杂剧德辉《王粲登楼》第一折〔寄生草〕:“有太公垂钓磻溪岸,有灵辄谁济桑间饭。”

词语分解:

  • 翳桑的解释 古地名。 春秋 晋 灵辄 饿于 翳桑 , 赵盾 见而赐以饮食。后 辄 为 晋灵公 甲士。会 灵公 欲杀 盾 , 辄 倒戈相卫, 盾 乃得免。事见左传·宣公二年。按,翳桑, 杜预 注云,“桑之多荫翳者”。 王引之 经义述闻·左传中云,“ 翳桑 当是地名”。今从 王 说。后以“翳桑”为饿馁绝粮的典故。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家有 长卿 壁立之贫,腹怀 翳桑 絶粮之馁。” 宋 虞俦 十二月二
  • 报的解释 报 (報) bào 传达,告知:报告

历史典故推荐:舌柔顺终以不弊

孔丛子•抗志:“老莱子曰:‘子不见夫齿乎?虽坚刚,卒尽相摩;舌柔顺,终以不弊。”

关注微信公众号:icidian,查询回复:翳桑之报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典故 翳桑之报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