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词典 >> 历史典故 >>言不由衷_言不由衷解释_言不由衷来历出处_言不由衷历史典故

言不由衷

历史典故

言不由衷怎么写好看:

言不由衷历史词典解释

    作“信不由衷”,指双方协定并非于内心意。用为言不由衷,表示心口不一,所言非出至诚。平王东后,、郑庄公父子相继以诸侯供职王室,掌握实。为了郑国实力,周平王有时也让西公参预政事,郑庄公很不高兴。这时,周平王又害怕与郑国系恶化而自己太子和郑庄公太子互相交质于对方。公元前720年,周平王死,桓王即位,将国家政权完全交给西虢公,周、郑关系恶化并发生了战争。对此,左丘明评价说:“不是出自内心的信任,即使有了抵押品也没有什么益处。”

【出典】:

    《左传·隐公三年》:“君子曰:‘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明恕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苟有明信,润溪沼沚之毛,苹蘩蕰藻之菜,筐筥錡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又焉用质。’”

【例句】:

    三国·臧洪《答琳书》:“且以子之才,穷该典籍,岂将暗于大道,不达余趣哉!然犹复云云者,仆以是知足下之言,信不由衷,将以救祸也” 元·托托《宋史·何铸传》:“士大夫心术不正,徇虚以掠名,托名以规利,言不由中,而首尾向背。” 清·蒲松龄斋志异·奉雉》:“实相告,此言不由中,转瞬即去,便受夏楚,不能复忆之也。”


主谓 衷,内心。说的话不是出自内心,即不是真心话。语本《左传·隐公三年》:“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清·龚自珍《对策》:“进身之始,言不由衷。”郑振铎《访笺杂记》:“说尽了从来不曾说过的无数恳托敷衍的话——有时还未免带些言不由衷 的浮夸——一切都只为了这《北平笺谱》。”△贬。多用于说明表里不一的人。→虚词诡说↔心腹之言。 也作“言不由中”。

词语分解:

  • 言的解释 言 á 讲,说:言说。言喻。言道。言欢。言情。言必有中(恘 )(一说就说到点子上)。 说的话:言论。言辞(亦作“言词”)。语言。言语。言简意赅。 汉语的字:五言诗。七言绝句。洋洋万言。 语助词,无义:
  • 由衷的解释 ∶衷心的;出自内心的由衷的感谢 ∶强调自发,不是假装的;也作;由忠;,;由中;详细解释.出自内心。《旧唐书·良吏传下·杨元琰》:“功成名遂,不退将危:此由衷之情,不徒然也。” 清 薛福成 《书俄皇

历史典故推荐:许由瓢

汉 蔡邕《琴操.箕山操》:“许由者,古之贞固之士也。尧时为布衣,夏则巢居,冬则穴处,饥则仍山而食,渴则仍河而饮。无杯器,常以手捧水而饮之。人见其无器,以一瓢遗之。由操饮毕,以瓢挂树。风吹树动,历历有声

关注微信公众号:icidian,查询回复:言不由衷历史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评论

发表评论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史典故 言不由衷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