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壬寅元旦原文 诗词名句

壬寅元旦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壬寅元旦原文

壬寅年值壬寅月,献岁祥重符发春。

任养鸿濛敷大德,始生煦妪沐深仁。

物含喜意宣舒叠,人语宫声远鬯訚。

元会太和移五日,遇斋祈谷倍虔申。

诗词问答

问:壬寅元旦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壬寅元旦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壬寅元旦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八十五

2. 四日上辛受贺祈谷元旦值斋因移御殿礼于初五日

参考注释

寅月

即农历正月。古人把十二支和十二个月相配,以通常冬至所在的农历十一月配子,称为建子之月。由此顺推,十二月为建丑之月,正月为建寅之月,简称寅月。

献岁

进入新的一年;岁首正月。《楚辞·招魂》:“献岁发春兮,汨吾南征。” 王逸 注:“献,进;征,行也。言岁始来进,春气奋扬,万物皆感气而生。”《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正月孟春,亦曰……献岁。” 宋 司马光 《和宋子才致仕后岁旦见赠》:“闲官逢献岁,拜揖亦纷然。” 清 刘献廷 《郴州元旦》诗之三:“新知指可屈,献岁亦劳劳。”

发春

(1).春气发动。谓春天万物发生。常用以指孟春。《楚辞·招魂》:“献岁发春兮,汩吾南征。” 王逸 注:“言岁始来进,春气奋扬,万物皆感气而生。” 汉 桓宽 《盐铁论·授时》:“发春而后,悬青幡而策土牛,殆非明主劝耕稼之意,而春令之所谓也。”《后汉书·冯衍传下》:“开岁发春兮,百卉含英。” 李贤 注:“开、发,皆始也。《尔雅》曰:‘春为发生。’” 唐 李华 《含元殿赋》:“及乎献岁元辰,东风发春。” 元 王恽 《双鸳鸯·柳圈辞》曲:“暖烟飘,緑杨桥。旋结柔圈折细条,都把发春闲懊恼,碧波深处一时抛。”

(2).指农历正月。《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正月孟春,亦曰孟阳、孟陬、上春、初春、开春、发春。” 唐 柳宗元 《再至界围岩水帘遂宿岩下》诗:“发春念长违,中夏欣再覩。”

任养

保养,养育。《史记·律书》:“壬之为言任也,言阳气任养万物於下也。” 汉 班固 《 * 通·五行》:“北方者,阴气在黄泉之下,任养万物……南方者,任养之方,万物怀任也。”

鸿濛

见“ 鸿蒙 ”。

大德

(1) 大功德;大恩

吾且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2) 品德高尚

(3) 德行高尚的人

(4) 大节,坚定地按照道德、艺术和其他价值准则办事

煦妪

亦作“ 煦姁 ”。1.抚育;爱抚;长养。《礼记·乐记》:“天地訢合,阴阳相得,煦嫗覆育万物。” 郑玄 注:“气曰煦,体曰嫗。” 孔颖达 疏:“天以气煦之,地以形嫗之,是天煦覆而地嫗育,故言煦嫗覆育万物也。” 唐 黄滔 《祭宋员外》:“优游五府,辉映双旌;两地之隆崇物望,一方之煦姁人情。” 清 王韬 《智说》:“煦嫗姑息近仁,亦仁之偏也。”

(2).温暖,暖和。 唐 白居易 《岁暮》诗:“加之一盃酒,煦嫗如阳春。”

喜意

(1).喜悦的心情。《汉书·晁错传》:“妄赏以随喜意,妄诛以快怒心。”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五:“欣欣的喜意,秋早爽健的气概送我们归寓。”

(2).欢乐的表情。 茅盾 《子夜》十:“﹝ 杜竹斋 ﹞并没说话,可是脸上已有几分喜意。” 郭沫若 《双倍的春天》:“ 北京 市民夹道欢迎,花雨满天,欢雷震地,人人脸上都焕发出无上的喜意。”

宫声

(1).五音中的宫音。也指宫声调。《管子·幼官》:“君服黄色,味甘味,听宫声,治和气。”《礼记·月令》“其音宫” 汉 郑玄 笺:“季夏之气和则宫声调。”《宋书·乐志一》:“以宫声正方而好义,角声坚齐而率礼,弦哥(歌)钟鼓金石之作备矣。”

(2).指乐曲。 宋 欧阳修 《送杨寘序》:“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閒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於友人 孙道滋 ,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疾之在体也。”

元会

皇帝于元旦朝会群臣称正会,也称元会。始于 汉 。 魏 晋 以降因之。《晋书·礼志下》:“ 魏武帝 都 鄴 ,正会 文昌殿 ,用 汉 仪,又设百华灯。 晋氏 受命, 武帝 更定元会仪。”《宋书·礼志一》:“正旦元会,设 * 樽於殿庭,樽盖上施 * ,若有能献直言者,则发此樽饮酒。” 南朝 梁武帝 《罢凤凰衔书诏》:“一日元会,太乐奏凤凰衔书伎。” 唐 杜审言 《岁夜安乐公主满月侍宴应制》诗:“明朝元会日,万寿乐章陈。”

太和

见“ 太和 ”。

亦作“ 大和 ”。1.天地间冲和之气。《易·乾》:“保合大和,乃利贞。”大,一本作“ 太 ”。 朱熹 本义:“太和,阴阳会合冲和之气也。”《汉书·叙传上》:“沐浴玄德,禀卬太和。”《文选》作“太龢”。 唐 元稹 《竞渡》诗:“数极鬭心息,大和蒸混元。” 清 陈梦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神人之怨恫俱消,太和积为丰登之庆。”

(2).人的精神、元气;平和的心理状态。 唐 刘长卿 《同姜濬题裴式微余干东斋》诗:“藜杖全吾道,榴花养太和。” 宋 司马光 《论燕饮状》:“伏望陛下当此之际,悉罢燕饮,安神养气……无益奉养者,皆不宜数御以伤大和。” 宋 陆游 《蓬户》诗:“白头万事都经遍,莫为悲伤损太和。”

(3).谓太平。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吾子为太和之民,不欲仕 陶唐 之世乎。”《文选·颜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太和既融,收华委世。” 李善 注:“太和,谓太平也。” 唐 陆贽 《贞元九年冬至大礼大赦制》:“思与海内同臻大和。”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笔记·考古》:“天下太和,兵革不兴。” 清 唐孙华 《国学进士题名碑》诗:“昔闻有 明 全盛日,长养宇宙登太和。”

(4).和睦。 清 恽敬 《答陈云渠书》:“然家庭大和,文史足用,仰不愧古,俯不愧今,吾弟固有以自乐矣。”

(5). 魏 鼓吹曲名。《晋书·乐志下》:“改《上邪》为《太和》,言 明帝 继体承统, 太和 改元,德泽流布也。”

(6).雅乐名。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雅乐部》:“郊天及诸坛祭祀,即奏太和、冲和、舒和三曲。”《金史·乐志上》:“乃取大乐与天地同和之义,名之曰‘太和’。”

五日

(1).指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唐 冯贽 《云仙杂记·灵运须》:“ 中宗 时, 安乐公主 五日斗百草。” 宋 姜夔 《诉衷情·端午宿合路》词:“石榴一树浸溪红,零落小桥东。五日凄凉心事,山雨打船篷。”

(2).谓任职不会长久。即将去职。 宋 王禹偁 《公退言怀》诗:“两衙决事官差我,五日延英詔问谁?”参见“ 五日京兆 ”。

祈谷

古代祈求谷物丰熟的祭礼。《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天子乃以元日祈穀于上帝。”《孔子家语·郊问》:“则又祈穀于上帝。”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释慧勤,朝代:宋代
    东街柳色拖烟雨,西巷桃华相映红。左雇右盼看不足,一时分付与春风。
  • 作者:苏轼,朝代:宋代
    清风来无边,明月翳复吐。松声满虚空,竹影侵半户。暗枝有惊鹊,坏壁鸣饥鼠。露叶耿高梧,风萤落空庑。微凉感团扇,古意歌白纻。乐哉今夕游,复此陪杖屦。传家诗律细,已自过宗武。短诗膝上成,聊以慰怀祖。
  • 作者:董嗣杲,朝代:宋代
    怀古凭高厌客身,秋深愁望隔江城。狂支灵运东山屐,醉漉渊明栗里巾。楚泽岂无餐菊友,汉宫还有佩萸人。今年不作风和雨,见得南山面目真。
  • 作者:刘处玄,朝代:元代
    今世荣光,前生福行,悟来更好真修。外欢未尽,念动意多忧。清淡平常道乐,筠轩坐、至理频搜。真明了,碧天莹净,命耀似新秋。休休。崇道德,清廉治政,应变全周。待功成名遂,霞洞云游。琴剑仙经为伴,蜕仙去、真上云头。如庞许,全家拔宅,永永信瀛洲。
  • 作者:宋庠,朝代:宋代
    高子北方士,才为国之华。灵襟绝尘藻,丽藻纷春葩。虽云服韁锁,高意笼青霞。子昔久蒙润,逢辰亨乃嘉。联飞奉台阁,相顾引龟緺。鲍叔不予怯,楚臣宁妆瑕。诏书频出沐,归辔屡回车。时过蒋生径,或诣子云家。柏将松立悦,人与室非遐。自谓百年分,风期何所嗟。君命良不淑,浮生兹有涯。沈疴犯霜露,幽识发龙蛇。美志一朝尽,馀哀千古赊。招魂知是否,生肘讵真耶。涂斤失郢匠,膝席夭长沙。青黄饰沟木,藩褥坠风花。世事一以谬,何言定隆窊。都门执讴绋,原路引哀笳。夕云旌外惨,春日塚头斜。自此掩瑶轸,其谁知伯牙。
  • 作者:佚名,朝代:宋代
    枝头点检,退尽芳菲。
  • 作者:陆游,朝代:宋代
    破腊春先到,微阴日易醺。鸟声犹寂寂,木意已欣欣。云起山分叠,风生水蹙纹。断肠何处笛,偏向醉中闻?
  • 作者:李时勉,朝代:明代

    晓出东城问路蹊,绿阴深处紫骝嘶。

    日烘花气和兰勺,风送莺声过柳堤。

    清晓况逢春色好,高筵渐及夕阳西。

    醉来走笔乘馀兴,满眼风光取次题。

  • 作者:释元妙,朝代:宋代

    黄昏鸡报晓,半夜日头明。

    惊起雪狮子,瞠开红眼睛。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轻舆最高别妙高,西山翠浓入远视。

    山无树木有草茅,罨绿知沾嘉澍美。

    近观村田普菁葱,宁不为之方寸喜。

    喜不可极满戒盈,有升必降行迤逦。

    山之右更林壑幽,咏素之堂到尺咫。

    升须数息降片刻,升难降易实至理。

    素无可咏咏心会,世间何事弗如此。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