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望姑苏原文 诗词名句

望姑苏

作者:杨万里 朝代:宋代

望姑苏原文

旷野平中天四垂,冻云罅里日平西。
水村人远看来短,茅屋檐长反作低。
最爱河堤能底巧,截他山脚不胜齐。
喜闻借得姑苏馆,百尺高台入杖藜。

诗词问答

问:望姑苏的作者是谁?答:杨万里
问:望姑苏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杨万里的名句有哪些?答:杨万里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旷野

空旷辽阔的原野

平中

平和中正。 宋 周敦颐 《通书·乐上》:“优柔平中,德之盛也。” 清 刘大櫆 《问政书院记》:“虽有沉浮强弱之异,而一皆范之以平中,仁厚积於其中,恭让见於其外。”

四垂

(1).从四面垂下来。 三国 魏 曹丕 《弹棋赋》:“滑石雾散,云布四垂。” 唐 白居易 《有木诗》之一:“渐密阴自庇,转高梢四垂。”

(2).四境;四边。《汉书·韦玄成传》:“四垂无事,斥地远境,起十餘郡。” 汉 冯衍 《奏记邓禹》:“四垂之人,肝脑涂地。” 宋 王安石 《金山寺》诗之二:“北檝南檣泊四垂,共怜金碧烂参差。”

冻云

严冬的阴云。 唐 方干 《冬日》诗:“冻云愁暮色,寒日淡斜暉。” 宋 陆游 《好事近》词:“扶杖冻云深处,探溪梅消息。” 清 纳兰性德 《临江仙》词:“带得些儿前夜雪,冻云一树垂垂。” 陆嵩 《新年作》诗:“冻云欲扫未尽扫,红日待生犹未生。” 鲁迅 《野草·死火》:“这是高大的冰山,上接冰天,天上冻云弥漫,片片如鱼鳞模样。”

平西

太阳接近西方地平线

日已平西

村人

(1).乡下人,农村人。 唐 白居易 《登村东古冢》诗:“村人不爱花,多种栗与枣。”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贤母辞拾遗钞》:“有村人早出卖菜,拾得 至元 钞十五锭,归以奉母。” 鲁迅 《书信集·致赖少麒》:“就是极平常的动植物图,我曾经给向来没有见过图画的村人看,他们也不懂。”

(2).俗人,蠢人。《朱子语类》卷三五:“所谓君子者,岂是歛手束脚底村人耶?”《水浒传》第五回:“ 鲁智深 大怒道:‘你这廝村人,好没道理!俺又不曾説甚的,便要绑缚洒家。’”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丝竹》:“谚云:‘村人吃橄欖,不知回味。’”

看来

就所能看到或判定的范围来说

现在看来事情没有那么糟,你说呢

茅屋

用芦苇、稻草等苫盖屋顶的简陋房子

爱河

佛法说爱情如河流,人一沉溺即不能脱身,因以为喻

能底

亦作“ 能地 ”。犹言这样;如许。 宋 杨万里 《望姑苏》诗:“最爱河堤能底巧,截他山脚不胜齐。” 宋 石孝友 《朝中措》词:“客路如天杳杳,归心能地寧寧。”

山脚

亦称“山麓”。山的靠 * 地的地方

不胜

受不住,承担不了。胜:承受,经得起

刑人如恐不胜。——《史记·项羽本纪》

驴不胜怒;蹄之。——唐·柳宗元《三戒》

姑苏

亦作“ 姑胥 ”。1.山名。在 江苏省 吴县 西南。《史记·河渠书》:“上 姑苏 ,望五湖。”《淮南子·人间训》:“﹝ 越王 ﹞甲卒三千人,以禽 夫差 於 姑胥 。”参阅 宋 范成大 《吴郡志》、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六·吴县》。

(2).指 姑苏台 。《国语·越语下》:“ 吴王 帅其贤良与其重禄,以上 姑苏 。” 韦昭 注:“ 姑苏 ,宫之臺也,在 吴閶门 外,近湖。”《史记·吴太伯世家》:“ 越 因伐 吴 ,败之 姑苏 。” 司马贞 索隐:“ 姑苏 ,臺名,在 吴县 西三十里。”《后汉书·济南安王康传》:“ 吴 兴 姑苏 而灭。” 李贤 注:“ 姑苏臺 一名 姑胥臺 。”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谋吴》:“姑击之于 檇李 ,復败于 姑苏 。”参见“ 姑苏臺 ”。

(3). 苏州 吴县 的别称。因其地有 姑苏山 而得名。《荀子·宥坐》:“女以諫者为必用邪? 吴子胥 不磔 姑苏 东门外乎!” 汉 王符 《潜夫论·边议》:“ 孟明 补闕於 河西 , 范蠡 收责於 姑胥 。” 唐 张继 《枫桥夜泊》诗:“ 姑苏 城外 寒山寺 ,夜半鐘声到客船。” 明 冯梦龙 《山歌·月上》:“ 姑苏 李秀才 ,贫而滑稽。” 清 李渔 《慎鸾交·谲讽》:“来此已是 姑苏 ,料想地方官员,一定要来参謁。”

百尺

(1).十丈。喻高、长或深。 汉 枚乘 《七发》:“ 龙门 之桐,高百尺而无枝。” 晋 左思 《咏史》之二:“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文选·鲍照<苦热行>》:“丹蛇踰百尺,玄蜂盈十围。” 李善 注:“百尺、十围,言其长大也。” 宋 苏轼 《惠州李氏潜珍阁铭》:“眩古潭之百尺,涵万象於瑶琨。”

(2).桅杆。《文选·木华<海赋>》:“於是候劲风,揭百尺,维长綃,挂帆席。” 李善 注:“百尺,帆檣也。”

高台

(1).高建楼台。《管子·小匡》:“昔先君 襄公 ,高臺广池,湛乐饮酒。”《左传·昭公二十年》:“其适遇淫君……高臺深池,撞鐘舞女,斩刈民力,输掠其聚,以成其违,不恤后人。”

(2).高的楼台。 晋 左思 《吴都赋》:“造 姑苏 之高臺,临四远而特建。” 明 王世贞 《登岱》诗:“ 轩辕黄帝 有高臺,鞭石千秋輦道开。”

(3).比喻京师。《文选·曹植<杂诗>之一》:“高臺多悲风,朝日照北林。” 李善 注引《新语》:“高臺,喻京师。”

(4).头之别称。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形貌·头》:“《黄庭经》:高臺通天临中野。”原注:“头为高臺。”

杖藜

(1).谓拄着手杖行走。藜,野生植物,茎坚韧,可为杖。《庄子·让王》:“ 原宪 华冠縰履,杖藜而应门。” 唐 杜甫 《暮归》诗:“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宋 苏轼 《鹧鸪天》词:“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开牖有时邀月入,杖藜到处避人行。”

(2).藜杖;拐杖。 唐 护国 《赠张驸马斑竹柱杖》诗:“此君与我在云溪,劲节奇文胜杖藜。” 宋 秦观 《宁浦书事》诗之五:“身与杖藜为二,对月和影成三。” 明 孙仁孺 《东郭记·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諳尽江湖味,执青青杖藜。”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释妙声,朝代:元代

    豫章禅伯最能诗,定水匡床面曲池。

    騕袅来从西极道,凤凰借得上林枝。

    昙花不比人间色,天女元非世俗姿。

    忽把璚瑰惊十载,浙江东望慰深思。

  • 作者:释德洪,朝代:宋代

    莲峰千叶吐晴烟,玉颊遥知一粲然。

    梅坞雪消香错莫,庵僧老尽气完全。

    暗惊梦蝶人间世,回看醯鸡瓮里天。

    谁见清言横麈尾,满庭风露竹娟娟。

  • 作者:陈襄,朝代:宋代
    天道不可跻,以其高且危。地道不可寻,以其幽且深。土圭测日影,可以分照临。桐鱼击石鼓,可以求声音。嗟夫世之人,不知方寸心。
  • 作者:石宝,朝代:明代

    风尘经日鬓华新,梦里青山说未真。

    满地落花人起晏,一帘疏雨燕来频。

    蚕成麦熟歌良吏,酒美羊肥赛土神。

    别有报恩三尺在,中原无事且随身。

  • 作者:刘壎,朝代:宋代
    坤维拓提封,形胜古天府。血战五十秋,零落余八柱。江南传箭急,谁暇此回顾。落日古渝城,杖钺乃甚武。天东甑虽堕,吾自强支拄。泫沪躬讨逆,归来战弥苦。萧条下夔门,机穽伏中路。咄咄快敌仇,谁欤掩坏土。哀哉关西雄,国亡犹不负。同时督军将,腰金插双虎。
  • 作者:汪廷讷,朝代:明代

    小生上:欲把世道堤防。可许阴骄抗阳。

    吾友惮妻房。消磨了一片刚肠。

  • 作者:杨蟠,朝代:宋代
    云引踏青客,寻山西出城。始知图画上,今日有人行。
  • 作者:释子益,朝代:宋代
    律管吹灰,勾芒布令。六国风清,九天云静。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竹炉到处学江南,书屋因之号味甘。

    泉固尚甘茶尚苦,其间调剂义应探。

  • 作者:林亦之,朝代:宋代
    青山湖上宅,丹桂月边枝。菊蕊元同日,桐花却并时。笼鹅翁不俗,蜡凤子多奇。须信三秋好,先从数月期。蓝田一厅壁,黄卷五男兕。问礼当年事,芹宫未颂僖。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