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叨叨令·溪边小径舟横渡原文 诗词名句

叨叨令·溪边小径舟横渡

作者:佚名 朝代:元代

叨叨令·溪边小径舟横渡原文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

诗词问答

问:叨叨令·溪边小径舟横渡的作者是谁?答:佚名
问:叨叨令·溪边小径舟横渡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佚名的名句有哪些?答:佚名名句大全

佚名叨叨令·溪边小径舟横渡书法欣赏

佚名叨叨令·溪边小径舟横渡书法作品欣赏
叨叨令·溪边小径舟横渡书法作品

注释

也么哥:这三字是元曲常用的感叹词,无实义。
却原来:这三字属于衬字。侬:意即“我”。

诗文赏析

  此曲从风格上看当是文人所作。其末句即用白贲《鹦鹉曲·侬家鹦鹉洲边住》成句,也是写“不识字渔父”(白贲曲语)的。据元冯子振《鹦鹉曲·序》载,白曲在其时享有盛名,“有北京伶妇御园秀之属,……恨此曲无续之者”,于是冯子振逞才和白曲百余首,可见白贲曲的影响之大。而白贲曲一出,因其首句有“鹦鹉洲”,其曲原名“黑漆弩”也就改称“鹦鹉曲”,鹦鹉洲也就从原特定的地名一变为渔父居处的代称。因此,此曲“侬家鹦鹉洲边住”的那个“侬”也很可能是个“渔父’。此曲所写意境受白曲直接影响亦较明显。

  但此曲的结构与白曲却大不相同。它先用许多扑朔迷离的笔墨描绘了一个似乎无人迹、无尘嚣的世外桃源之境。“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一条不知名的小溪,清澄透明的流水静静地淌着;登舟横渡上岸,再沿着一条弯弯小径走去,一座小小屋舍便悠然可见了。这里已隐约透出一股神迷之感。室何人居,诗人未道,他仅描绘了小屋安谧而恬静、雅淡而优美的外部环境;其地何所,诗人未明,是“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的乡村野地,还是“小桥流水有人家”(王安石诗)的郊外花村,读者难知其详。以下两句,诗人将读者引入更加神迷的境界:“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青山白云,幽邃缥缈,使人想起贾岛《访隐者不遇》中童子的答语,“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令人悬望之余,不无怅惘之感。诗人似乎知道读者会有这样的心理感受,故再用两句颇涵自得、自傲,而又不无戏谑嘲弄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重复叠唱,再将读者推向迷茫恍惚之极境,让人只好自叹凡俗,对此神秘的仙界可望而不可即,可想然不可知。若全曲到此作结,倒颇堪称之为“朦胧诗”的,“象外”之味,尽可让人作万千之想。然古代诗歌于“超以象外”后必要“得其环中”,结句“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正是揭其“环中”的全曲之眼。一直隐在曲中而未露其面的小屋之主倏然而出,仙界者,“渔父”居所也。有此一句,“境界全出”:那青山白云、门前流水、轻舟小径构成的极澄至净的世界,不是“红尘”外的仙境,也不是现实中实有的景观,它乃是“渔父”心灵中的圣所,理想中的“隐士”精神世界的“物化”罢了。

  “渔父”形象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几乎没有一个是现实中真正的渔父。自从楚辞《渔父》中诞生了一位“世人皆醒我独醉”、不与世俗争流的“渔父”后,其历代“子子孙孙”实际上便成了不求功名、不慕荣华富贵而独善其身的人格精神象征。“渔父”之咏成了古代“隐士”之歌中别具一格的支系,王维的一首“隐士诗”不妨可看作其核心主题:“永怀青岑客,回首白云间。神超物无违,岂系名与宦。”“渔父”之吟为历代文人所喜爱,绝非无因,元代尤其如此——得志而显达者咏之,以见其不失高雅;失意者又借以曲折表达其对现实的不满或失望,同时又将自己的内心世界融化到“渔父精神”中去,以忘却现实生活的烦恼,在“超尘脱俗”的心灵净化中求得心理的平衡。白贲《鹦鹉曲》所以能享誉一时,除了其韵用“鱼模”部去声险韵外,“渔父”这一传统母题具有文人心目 * 有的“精神美”魅力,是其最根本的原因。而此曲不惮有名作在先,效而再创,也有这样的魅力在召唤。

  然而,如果此曲无自己的艺术魅力,恐怕早就湮没无闻了。在历代“渔父”之吟中,以青山、白云喻其高洁脱俗,以轻舟、流水状其自由洒脱,乃是众所撷取兼含比兴的意象。白曲如此,此曲亦如此。但白曲以“侬家鹦洲边住,是个不识字渔父”领起全篇,让人一下子进入传统“渔父”的既定精神境界,然后再组合意象,使其表现的精神世界得以形象化,而结句“算从前错怨天公,甚也有安排我处”与之遥相呼应,使全曲颇得爽朗豪放之风。此曲则首先隐约回环,先造其境,使人捉摸不定,产生强烈的探询感,结句则借当时人所熟知的“鹦鹉洲”指称“渔父”,点出意核,复令人再回味、咀嚼全曲,既得含蓄蕴藉之趣,又不失明朗畅达之风,虽与白曲所取意象大致相同,结构方式则别具一格。细而察之,此曲“溪边小径舟横渡”与白曲“浪花中一叶扁舟”,“青山隔断红尘路”与白曲“觉来时满目青山”,虽句中形象相同,但也各随其曲之意脉与情调,彼此不能互换,而并非增减其字而已。故其虽受白曲影响和启迪,然却是自己的创作。加上作者选押去声韵之《叨叨令》曲体,除“处”、“住”为白曲原用韵脚外,“渡”、“玉”、“路”,均是字熟而韵险,既继承了白曲“险韵”特色,又有自己的匠心,这大概就是此曲并非首唱,又属“无名氏”之作却能流传至今的原因。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佚名,朝代:宋代
    南轩北牖又东扉,取次园林待我归。当路莫栽荆棘草,他年免挂子孙衣。
  • 作者:戎昱,朝代:唐代
    亚相何年镇百蛮,生涯万事瘴云间。夜郎城外谁人哭,昨日空馀旌节还。
  • 作者:晃逈,朝代:宋代
    纷然往事来,浮云经大空。喧然是非声,惊飚触灌丛。古今无奈何,委顺於其中。
  • 作者:潜放,朝代:宋代
    只把双珠学道功,可占椿算与萱同。平反阴德知多少,尽在慈祥岂弟中。
  • 作者:蒲道源,朝代:元代
    闻说东庵梅最好,何须远访西湖。金衣相映玉肌肤。幽香俱可爱,颜色不妨殊。花主惜春仍好事,作诗清似林逋。冰*雪萼正敷腴。只愁无客至,那怕酒须沽。
  • 作者:释祖钦,朝代:宋代
    穴鼻针,无缝袄。一线红日头,联得似恰好。
  • 作者:刘长卿,朝代:唐代
    一公住世忘世纷,暂来复去谁能分。身寄虚空如过客,心将生灭是浮云。萧散浮云往不还,凄凉遗教殁仍传。旧地愁看双树在,空堂只是一灯悬。一灯长照恒河沙,双树犹落诸天花。天花寂寂香深殿,苔藓苍苍閟虚院。昔余精念访禅扉,常接微言清道机。今来寂寞无所得,唯共门人泪满衣。
  • 作者:李壁,朝代:宋代
    绕城流水碧潺潺,好是芳菲一月间。诗阵不收疑破竹,谈围未解递连环。健如俊鹘秋翻野,壮似惊龙夜擘山。传后化今当有待,百年距几可今閒。
  • 作者:苏辙,朝代:宋代
    旅食江干秋复春,归耕未遂不胜贫。凭师细考何年月,可买山田养病身。
  • 作者:刘克庄,朝代:宋代
    燕许秉笔封岱,欧虞挥翰登瀛。宁死开元贞观,勿生天宝广明。
  • 作者:何梦桂,朝代:宋代
    短短檐楹飞小亭,先生家住绿杨阴。轩前乐意青山色,桥上行人流水心。半醉半醒时自舞,独行独坐更微吟。青鸾有约孤云外,立尽阑干到夜深。
  • 作者:刘宰,朝代:宋代
    铁瓮城中十万家,哀弦促管竞繁华。昼长独有扬雄宅,天远空浮博望槎。读罢离骚想芳草,吟成梁父对菱花。客来莫问行藏事,且共庐仝七碗茶。
  • 作者:苏轼,朝代:宋代
    落落君怀抱,山川自屈蟠。经营初有适,挥洒不应难。江市人家少,烟村古木攒。知君有幽意,细细为寻看。
  • 作者:左思,朝代:魏晋
    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震。哀歌和渐离,谓若傍无人。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 作者:吴文英,朝代:宋代

    坠瓶恨井,分镜迷楼,空闭孤燕。寄别崔徽,清瘦画图春面。不约舟移杨柳系,有缘人映桃花见。叙分携,悔香瘢漫爇,绿鬟轻翦。
    听细语、琵琶幽怨。客鬓苍华,衫袖湿遍。渐老芙蓉,犹自带霜宜看。一缕情深朱户掩,两痕愁起青山远。被西风,又惊吹、梦云分散。

  • 作者:董嗣杲,朝代:宋代
    过午浮阴掩石台,疾风掠草散狂埃。江豚吹皱空江浪,远见淮云卷雨来。
  • 作者:佚名,朝代:宋代
    国主太祀,地道聿神。稷司百彀,利毓惟均。練日新吉,粢盛飶芬。神燕娭矣,福此下民。
  • 作者:吴锡畴,朝代:宋代
    遗稿曾无封禅文,鹤归何处但孤坟。清风千载梅花共,说著梅花定说君。
  • 作者:陆游,朝代:宋代
    梅子生仁燕护雏,遶檐新叶绿扶疏。朝来酒兴不可耐,买得钓船双鳜鱼。
  • 作者:冯延巳,朝代:唐代

    铜壶滴漏初尽,高閤鸡鸣半空。催启五门金锁,
    犹垂三殿帘栊。阶前御柳摇绿,仗下宫花散红。
    鸳瓦数行晓日,鸾旗百尺春风。侍臣舞蹈重拜,
    圣寿南山永同。

评论

发表评论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