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浣溪沙原文 诗词名句

浣溪沙

作者:晏几道 朝代:宋代

浣溪沙原文

唱得红梅字字香,柳枝桃叶尽深藏。
遏云声里送雕觞。
才听便拚衣袖湿,欲歌先倚黛眉长。
曲终敲损燕钗梁。

诗词问答

问:浣溪沙的作者是谁?答:晏几道
问:浣溪沙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浣溪沙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晏几道的名句有哪些?答:晏几道名句大全

晏几道浣溪沙书法欣赏

晏几道浣溪沙书法作品欣赏
浣溪沙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柳枝

(1).柳树的枝条。 唐 岑参 《送怀州吴别驾》诗:“ 灞上 柳枝黄,壚头酒正香。” 元 贯云石 《殿前欢》曲:“夜啼乌,柳枝和月翠扶疎。”《红楼梦》第二六回:“不期这一哭,那些附近的柳枝花朵上宿鸟栖鸦,一闻此声,俱‘忒楞楞’飞起远避,不忍再听。” 巴金 《抹布集·第二的母亲》:“白的衣服、红的净水瓶、绿的柳枝,我都记得很清楚。”

(2).古乐府曲调名。又称《杨柳枝》。 后蜀 何光远 《鉴诫录·亡国音》:“《柳枝》者,亡 隋 之曲。 煬帝 将幸 江都 ,开 汴河 ,种柳……有是曲也。” 宋 张先 《武陵春》词:“看著娇妆听《柳枝》,人意觉春归。”

(3).词调名。又称《杨柳枝》。盖由乐府横吹曲《折扬柳》演变而来。有三体:(1)单调,二十八字,四句,句七字。平韵。形似七言绝句,声律较灵活,平仄不拘定。 前蜀 牛峤 《柳枝》词五首即用此调。(2)双调,四十字。上、下片各以七、三、七、三字为句。平韵。 前蜀 张泌 《柳枝》词即三、七、三字为句,共三十二实字;另在第一、二、四句之下各加和声(亦称“ 和歌 ”)“柳枝”,共十二虚字,合为四十四字。参阅 清 万树 《词律》卷一。

(4).词曲歌唱时的和声,无义。 宋 朱敦儒 《柳枝》词:“ 江 南岸(柳枝), 江 北岸(柳枝),折送行人无尽时,恨分离(柳枝)。酒一杯(柳枝),泪双垂(柳枝),君到 长安 百事违,几时归(柳枝)!”

(5).侍姬名。 唐 韩愈 侍姬之名。 宋 陈师道 《后山诗话》:“﹝ 韩愈 ﹞老有二妓,号 絳桃 、 柳枝 。”

(6).侍姬名。 唐 白居易 侍姬 小蛮 善舞,腰似柳枝, 樊素 善歌《杨柳枝》,因以为两人的昵称。 唐 白居易 《别柳枝》诗:“两枝杨柳小楼中,嫋娜多年伴醉翁。明日放归归去后,世间应不要春风!” 唐 白居易 《对酒有怀寄李十九郎中》诗:“往年江外抛 桃叶 ,去岁楼中别 柳枝 。”自注:“ 樊 蛮 也。”

桃叶

(1). 晋 王献之 爱妾名。《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二·桃叶歌》 郭茂倩 解题引《古今乐录》:“ 桃叶 , 子敬 妾名…… 子敬 , 献之 字也。” 宋 张敦颐 《六朝事迹·桃叶渡》:“ 桃叶 者, 王献之 爱妾名也;其妹曰 桃根 。”

(2).借指爱妾或所爱恋的女子。 唐 皇甫松 《江上送别》诗:“隔筵 桃叶 泣,吹管杏花飘。” 宋 周邦彦 《三部乐·梅雪》词:“倩谁摘取,寄赠情人 桃叶 。” 清 唐孙华 《贺王冰庵太守纳姬》诗之一:“许迎 桃叶 久逡巡,谁道褰幃事果真。”

(3).指《桃叶歌》。 唐 张登 《上巳泛舟得迟字》诗:“《竹枝》游女曲,《桃叶》渡江词。” 唐 孟郊 《答昼上人止谗作》诗:“俗侣唱《桃叶》,隐仙鸣桂琴。” 宁调元 《柬蜕庵》诗:“曾因姊妹吟《桃叶》,若为芳菲惜《柳枝》。”

(4).指 桃叶渡 。 清 方回 《访张文峙王穆如有感》诗:“卜居 桃叶 邻秋水,贪看梅花破晓烟。”

遏云

形容歌声美妙动听,能阻止云彩流动

雕觞

(1).雕刻、彩绘的酒杯。 唐 杨炯 《<登秘书省阁诗>序》:“列芳饌,命雕觴。”

(2).借指美酒。 唐 杨炯 《<崇文馆宴集诗>序》:“八珍方饌,寒温取适於四时;一献雕觴,宾王交欢於百拜。”

听便

听凭自便

去留听便

黛眉

黛画之眉。特指女子之眉。 晋 左思 《娇女诗》:“明朝弄梳臺,黛眉类扫跡。” 唐 温庭筠 《春日》诗:“草色将林彩,相添入黛眉。” 五代 和凝 《柳枝》词:“瑟瑟罗裙金缕腰,黛眉偎破未重描。” 明 张景 《飞丸记·京邸道故》:“黛眉蹙瘦难展,嘆花前月下偏怜。” 清 赵执信 《夜合花·赠若青》词:“龙鬚凤枕,黛眉几许低横。”

钗梁

钗的主干部分。 北周 庾信 《镜赋》:“悬媚子於搔头,拭釵梁於粉絮。” 倪璠 注:“言釵梁用粉絮拭之,其色光明也。” 宋 周邦彦 《渔家傲·般涉》词:“日照釵梁光欲溜,循阶竹粉霑衣袖。” 清 龚自珍 《临江仙》词之二:“酒渴思茶交午夜,沉烟閒拨釵梁。”

诗文赏析


此为送别词。作者在词中运用新巧的艺术构思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着力描写歌女唱曲的优美动人,从侧面烘托出悲离伤别的命意,虚实相生、情文并茂地表情达意。
上片写女方为送别而唱梅花曲词。起首一句,着一“香”字,极言其唱得既甜美又饱含感情。由乐曲之名联想到真正的梅花,又以红梅之香比喻乐声,听觉与视觉、嗅觉交织起来,这就是诗论家所说的“通感 ”。字字皆香,声声俱美,可想见歌女此时情愫。
次句“柳枝桃叶尽深藏 ”,反衬补足首句。“柳枝”,指《杨柳枝》曲 。古横吹曲有《折杨柳》。后世翻此曲者,亦多写离别行旅之情。“柳枝”,亦歌女名,见李商隐《柳枝》诗序 。“桃叶”,《古今乐寻》载,晋王献之爱妾名桃叶,缘于笃爱,献之临江相别时作歌曰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后收入乐府,名《桃叶歌》。柳枝、桃叶,语意双关。亦人名,亦歌名,又与首句“红梅”字面相应。“尽深藏”,是说其他歌女及所唱的曲子都远不及这位姑娘和她的“红梅”曲 。“遏云声里送离觞”,于上片歇拍处小结 。“遏云”,谓歌者声调高亢激越,使天上的行云为之而停止 。《列子·汤问》载,歌者秦青相送薛谭 ,“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送离觞”三字,点出歌筵送别。
过片二句,承“送离觞”从男女双方来写:男方才听便拚衣袖湿,感情简直无法控制;女方欲歌先倚眉黛长,尽量控制自己的感情。“拚”,有甘愿、不顾惜之意。行人知道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那就索性让泪水流下来吧。“倚”,有依靠、凭仗之意。女子巧画长眉,宜颦宜笑,若是画作“远山眉”时,就更勾起人的离愁别恨了 。“才听”二句,写出行人与歌者早已心意相通,故就更容易被歌声感染。结句敲损燕钗梁,暗用《世说新语·豪爽》所载王仲处咏歌时以铁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之典故,一方面说明男方对女方所唱激赏,两人感情达到了共鸣,另一方面钗梁断则暗示诀别,通过这一典型动作表达凄绝的感情。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王同祖,朝代:宋代
    偶出城来日未西,百花丛底草萋萋。游人过尽归来晚,行过苏公十里堤。
  • 作者:宋祁,朝代:宋代
    厌直坡銮引郡章,玉虬移刻对清厢。留符恳避离宫签,怀绶贪过白昼乡。书阁迥巢双凤羽,诏泥残和五芝房。追锋只恐归期迫,胥蟹腴鱼计早尝。
  • 作者:舒邦佐,朝代:宋代
    欲寿莫夸尧丙子,欲贵莫疑雌甲宸。学取燕山人姓窦,自然五桂一灵椿。
  • 作者:王炎,朝代:宋代
    扣关解后老支郎,见我丁宁问故乡。自说病身归不得,花开叶落几凄凉。
  • 作者:秦观,朝代:宋代
    碧天如水月如眉,城头银漏迟。绿波风动画船移,娇羞初见时。银烛暗,翠帘垂,芳心两自知。楚台魂断晓云飞,幽欢难再期。
  • 作者:司空曙,朝代:唐代
    一见林中客,闲知州县劳。白云秋色远,苍岭夕阳高。自说名因石,谁逢手种桃。丹经倘相授,何用恋青袍。
  • 作者:佘翔,朝代:明代

    携家寻旧隐,岂为鹿门期。

    客久薪如桂,愁来鬓有丝。

    风尘悲荏苒,戎马苦驱驰。

    归去盟猿鹤,岩居更不移。

  • 作者:宋祁,朝代:宋代
    西风已飘上林叶,北斗直挂建章城。愁人底事最堪恨,络纬啼时无妇惊。
  • 作者:敦煌曲子,朝代:唐代

    慈悲度脱诸众生。先须持戒不杀生。

    杀生偷盗皆计罪。地狱门前专相待。

    不见一法成。亦无一法坏。

    逆顺平等一如如。是故名为大丈夫。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遣兴宁蕲辞骋妍,山庄书史足精研。

    一心不息庶少过,万事由来忌太全。

    讵以内安忘外靖,那期后乐祇忧先。

    题诗四壁验今昔,政学均惭尚阙然。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