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九月十二日入南山憩一民舍冒雨炙衣久之原文 诗词名句

九月十二日入南山憩一民舍冒雨炙衣久之

作者:张耒 朝代:宋代

原文

石棱如刀不容步,上挽垂藤下无路。
风寒雨滑徒旅愁,舍马杖藜泥没屦。
跻攀颠坠不容发,目眩心寒惊反顾。
亦知垂堂有遗戒,身仰微官欲谁愬。
萧萧茅屋映绝壁,门外汩汩清泉注。
解衣就火不能暖,旋拾山薪伐溪树。
山翁生未食醯醢,脱粟寒蔬度朝暮。
人间平地固不少,何用崎岖守磨兔。
秋声四起山霭夕,坏屋疏篱睡无处,披裘结束相劝归,过尽重云下山去。

诗词问答

问:《九月十二日入南山憩一民舍冒雨炙衣久之》的作者是谁?答:张耒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张耒的名句有哪些?答:张耒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石棱

石头的棱角。也指多棱的山石。 唐 杜甫 《西阁雨望》诗:“径添沙面出,湍减石稜生。” 唐 于鹄 《过凌霄洞天谒张先生祠》诗:“面壁攀石稜,养力方敢前。” 前蜀 韦庄 《渔塘》诗:“ 洛水 分餘脉,穿巖出石稜。”《太平广记》卷二四一引 五代 王仁裕 《王氏见闻记·王承休》:“缓轡踰双剑,行行躡石稜。”

不容

(1)

不许;不让

不容置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

(2)

不容许存在;不接纳(为世所不客)

风寒

(1).冷风寒气。《墨子·节用上》:“其为宫室何?以为冬以圉风寒,夏以圉暑雨。” 三国 魏 嵇康 《与阮德如》诗:“君其爱德素,行路慎风寒。”

(2).风邪和寒邪。中医谓为致病的两个因素。亦指因感受冷风寒气引起的病。《素问·玉机真藏论》:“今风寒客於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六回:“不过冒点风寒,一发散就好了。” 周立波 《盖满爹》:“ 盖满爹 感受了风寒,病倒了,躺在乡政府的秘书的床上。”

(3).农历十一月的别称。 唐 韩愈 《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诗:“须知节候即风寒,幸及亭午犹妍暖。”

旅愁

羁旅者的愁闷心情。 唐 王昌龄 《万岁楼》诗:“谁堪登望云烟里,向晚茫茫发旅愁。” 元 黄庚 《书山阴驿》诗:“寄驛通乡信,题诗记旅愁。” 许地山 《缀网劳蛛·无法投递之邮件》:“知道你底生活和行脚僧一样,所以没有破旅愁的书信给你念。”

杖藜

(1).谓拄着手杖行走。藜,野生植物,茎坚韧,可为杖。《庄子·让王》:“ 原宪 华冠縰履,杖藜而应门。” 唐 杜甫 《暮归》诗:“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宋 苏轼 《鹧鸪天》词:“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开牖有时邀月入,杖藜到处避人行。”

(2).藜杖;拐杖。 唐 护国 《赠张驸马斑竹柱杖》诗:“此君与我在云溪,劲节奇文胜杖藜。” 宋 秦观 《宁浦书事》诗之五:“身与杖藜为二,对月和影成三。” 明 孙仁孺 《东郭记·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諳尽江湖味,执青青杖藜。”

跻攀

亦作“ 躋扳 ”。犹攀登。 唐 杜甫 《白水县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清晨陪躋攀,傲睨俯峭壁。” 宋 刘克庄 《沁园春·送孙季藩吊方漕西归》词:“儘缘云鸟道,躋攀絶顶。”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一·长白山》:“云雾开散, 长白山 歷歷分明,臣等不胜骇异。又正值一路,可以躋攀。”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捐科分》:“独癸巳诸君,躋扳尺寸,竭蹶终身。”

颠坠

(1).坠落;跌落。《孔子家语·困誓》:“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泉,何以知没溺之患。” 汉 班固 《西都赋》:“捨櫺槛而却倚,若颠坠而復稽。” 宋 苏舜钦 等《地动联句》:“况乃易动物,何以能自持。高者恐颠坠,下者当镇绥。”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二章:“或吸烟而迷卧,或悬楼而颠坠。”

(2).谓倒塌,毁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檄移》:“使百尺之衝,摧折於咫书,万雉之城,颠坠於一檄也。”《周书·晋荡公护传》:“常恐七百之基,忽焉颠坠,亿兆之命,一旦阽危。”

(3).比喻覆灭,衰亡。 晋 干宝 《晋纪总论》:“师尹无具瞻之贵,而颠坠戮辱之祸日有。”《宋书·礼志三》:“粤在 魏 室,仍世多故,几於颠坠。” 唐 权德舆 《寓兴》诗:“世德既颠坠,素怀亦堙沦。”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上》:“故自 周 季至今,宗法颠坠,豪宗有族长,皆推其长老有德者,不以宗子。”

目眩

失去清晰视觉;视觉变得模糊,尤指看太亮日光时的眼花

灯光强烈,令人目眩

心寒

失望而痛心

胆落心寒。——《广东军务记》

反顾

回头看,比喻反悔

义无反顾

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楚辞·屈原·涉江》

垂堂

靠近堂屋檐下。因檐瓦坠落可能伤人,故以喻危险的境地。《汉书·爰盎传》:“千金之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骑衡。” 颜师古 注:“垂堂,谓坐堂外边,恐坠堕也。”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及第后隐居》:“时四郊多垒, 颖 以垂堂之诫,絶意禄位,隐於 鹿门 别墅。” 清 李渔 《玉搔头·情试》:“陛下这番出游,屈万乘之尊,冒垂堂之险,实为社稷存亡之繫。”

遗戒

见“ 遗诫 ”。

微官

小官。 晋 欧阳建 《临终诗》:“咨余冲且暗,抱责守微官。” 唐 岑参 《早秋与诸子登虢州西亭观眺诗》:“微官何足道,爱客且相携。” 宋 倪涛 《次韵毛达可给事秋怀念归》:“微官卧 江 汉 ,素心久依依。” 明 王世贞 《寄李于麟二十四韵》:“别路人如织,微官我独绳。”

萧萧

(1) 形容马嘶鸣声

马鸣萧萧

萧萧班马鸣。——唐· 李白《送友人》

车辚辚,马萧萧。——唐· 杜甫《兵车行》

(2) 风声

风萧萧兮易水寒。——《战国策·燕策》

风萧萧

(3) 冷落凄清的样子

(4) 花白稀疏的样子

祖父看见了镜里的白发萧萧

茅屋

用芦苇、稻草等苫盖屋顶的简陋房子

绝壁

极陡峭不能攀援的山崖

至绝壁下。——宋· 苏轼《石钟山记》

泊绝壁之下。

悬崖绝壁

汩汩

(1).象声词。形容水或其他液体流动的声音。《文选·木华<海赋>》:“崩云屑雨,浤浤汩汩。” 李善 注:“浤浤汩汩,波浪之声也。”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二折:“那老儿拿起瓢来,揭开蒲墩,舀一瓢冷酒来,汩汩的嚥了。”《老残游记》第三回:“池中流水,汩汩有声。” 丁玲 《阿毛姑娘》:“柔嫩的声音,夹在鸟语中,夹在溪山的汩汩中,响彻了这山坳。”

(2).盛貌。 唐 寒山 《诗》之八八:“不肯信受 寒山 语,转转倍加业汩汩。直待斩首作两段,方知自身奴贱物。” 唐 元结 《咸池》诗:“至德汩汩兮,顺之以先。”《新唐书·刘子玄吴兢等传赞》:“故圣主贤臣,叛人佞子,善恶汩汩,有所未尽,可为永愾者矣。”

(3).沉没;沦落。 晋 王羲之 《用笔赋》:“没没汩汩,若 濛 汜之落银鉤;耀耀晞晞,状扶桑之掛朝日。”《新唐书·萧嵩传》:“始,娶 会稽 贺晦 女,僚婿 陆象先 ,宰相子,时为 洛阳 尉,已有名,士争往交,而 嵩 汩汩未仕,人不之异。” 宋 林逋 《杂兴》诗之二:“一壑等闲甘汩汩,五门平昔避炎炎。”

(1).水急流貌。《文选·枚乘<七发>》:“怳兮忽兮,聊兮慄兮,混汩汩兮。” 吕延济 注:“混汩汩,相合疾流貌。” 唐 韩愈 《流水》诗:“汩汩几时休,从春復到秋。”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九章:“ 晓燕 闭着眼睛没有说话,泪水顺着她的脸颊汩汩而下。”

(2).比喻文思源源不断或说话滔滔不绝。 唐 韩愈 《答李翊书》:“当其取於心而注於手也,汩汩然来矣。”《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公子才把 张金凤 的一段始末因由……滔滔汩汩的告诉母亲一遍。” 邹韬奋 《患难馀生记》第一章:“不,他还有奇谈汩汩而出。”

(3).动荡不安貌。 唐 杜甫 《自阆州领妻子却赴蜀山行》诗之一:“汩汩避羣盗,悠悠经十年。” 宋 王安石 《答王逢原书》:“不见已两月,虽尘劳汩汩,企望盛德,何日忘之?” 清 方文 《宝筏禅堂赠大愚越尘二上人》诗之一:“汩汩风尘客,今宵借一枝。”

清泉

清冽的泉水

解衣

(1).脱衣。《战国策·齐策六》:“太子乃解衣免服,逃太史之家为溉园。” 唐 杜淹 《<文中子>序》:“ 文中子 於是有四方之志,盖受《书》於 东海 李育 ……考《易》於族父 仲华 ,不解衣者六岁,其精志如此。”《红楼梦》第二一回:“ 寳玉 见他不应,便伸手替他解衣,刚解开钮子,被 袭人 将手推开,又自扣了。”

(2).见“ 解衣推食 ”。

不能

(1)

不可能;不能够

又北向,不能得日。——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不能理解

不能生育

不能实现

(2)

〈方〉∶不允许,不可以

不能不谈到

不能接受

不能相提并论

(3)

〈方〉∶不至于

山翁

指 晋 山简 。 唐 王维 《汉江临泛》诗:“ 襄阳 好风日,留醉与 山翁 。” 宋 周邦彦 《齐天乐》词:“醉倒 山翁 ,但愁斜照歛。” 明 冯惟敏 《二犯傍妆台·此景亭雨酌》曲:“儿童莫笑 山翁 醉,麴米能消 杜甫 愁。”参见“ 山公 ”。

食醯

昆虫名。指酒瓮里的蠛蠓。《庄子·至乐》:“斯弥为食醯。” 成玄英 疏:“酢瓮中蠛蠓,亦为醯鸡也。”

脱粟

粗粮,只脱去谷皮的粗米。

布袍脱粟。——清· 张廷玉《明史》

寒蔬

寒天生长的蔬菜;冬天食用的蔬菜。 南朝 梁 沉约 《休沐寄怀》诗:“爨熟寒蔬翦,宾来春蚁浮。” 唐 贾岛 《送天台僧》诗:“寒蔬修浄食,夜浪动禪牀。” 宋 陆游 《农家秋晚戏咏》:“寒蔬种罢醉且歌,隻鸡短纸赛园婆。”

朝暮

(1) 清晨和夜晚

(2) 从早到晚;无时无刻

朝暮思念

人间

指整个人类社会;世间

要留清白在人间。——明· 于谦《石灰吟》诗

人间四月芳菲尽。——宋· 沈括《梦溪笔谈》

平地

平整土地

不少

(1).多。《书·大诰》:“天降割於我家不少。” 巴金 《人民友谊的事业》:“但是后来车站上一下子出现了不少的人。”

(2).毫无。《史记·伯夷列传序》:“余以所闻 由 、 光 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

何用

(1).为什么。《诗·小雅·节南山》:“国既卒斩,何用不监?” 孔颖达 疏:“何以不监察之而令相伐也?”《穀梁传·庄公六年》:“何用弗受也?为以王命絶之也。”

(2).凭什么;用什么。《穀梁传·僖公元年》:“是 齐侯 与? 齐侯 也。何用见其是 齐侯 也?” 汉 王充 《论衡·骨相》:“人曰命难知。命甚易知。知之何用?用之骨体。” 唐 韩愈 《食曲河驿》诗:“杀身谅无补,何用答生成?”

(3).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用、不须。《后汉书·孔融传》:“ 文举 舍我死,吾何用生为?” 唐 王泠然 《题河边枯柳》诗:“今日摧残何用道!数里曾无一株好。”《续资治通鉴·帝显德元年》:“今皆国家臣子也,何用致疑!”《二刻拍案惊奇》第十七卷:“﹝ 景小姐 ﹞遂也回他一首,和其末韵云……知音已有新裁句,何用重挑焦尾琴。”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如果那时不去射杀它,留到现在,足可以吃半年,又何用天天愁饭菜?”

崎岖

山路不平

崎岖而经丘。——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崎岖坎坷

秋声

指秋天里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落叶声、虫鸟声等。 北周 庾信 《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唐 刘禹锡 《登清暉楼》诗:“ 潯阳江 色潮添满, 彭蠡 秋声雁送来。” 明 吴甡 《杂兴》诗:“空林何歷歷,落叶尽秋声。”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 龙泉寺 边的深林丛树时时送出秋声,一阵一阵萧萧的大有雨意,也似催人离别。”

四起

(1).四方兴起,到处发生。旧题 汉 李陵 《答苏武书》:“吟啸成群,边声四起。”《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四:“真是事有不测, 至正 末年间, 山东 大乱,盗贼四起。” 清 洪昇 《长生殿·看袜》:“干戈四起,生民涂炭。”

(2).四处。 唐 王昌龄 《从军行》:“四起愁边声,南庭时佇立。”《恨海》第二回:“此刻四起都是謡言。”

(3).指在朝廷、祭祀、军旅、丧纪中应有的四种容仪。 汉 贾谊 《新书·容经》:“容有四起:朝廷之容,师师然翼翼然整以敬;祭祀之容,遂遂然粥粥然敬以婉;军旅之容,湢然肃然固以猛;丧纪之容,慟然慑然若不还。”

山霭

山上的云气。 唐 岑参 《高冠谷口招郑鄠》诗:“衣裳与枕席,山靄碧氛氲。” 宋 梅尧臣 《山光寺》诗:“鸟啼山靄里,僧语山林中。”

无处

(1).无所处。谓没有处置的理由。《孟子·公孙丑下》:“若於 齐 ,则未有处也。无处而餽之,是货之也。” 赵岐 注:“我在 齐 无事,於义未有所处也。义无所处而餽之,是以货财取我。”

(2).犹无为,无常。《吕氏春秋·圜道》:“帝无常处也,有处者乃无处也。” 高诱 注:“有处,有为也。有为则不能化,乃无处为也。”

(1).没有处所;没有地方。《楚辞·九辩》:“年洋洋以日往兮,老嵺廓而无处。”《汉书·高后纪》:“汝为将而弃军, 吕氏 今无处矣。” 颜师古 注:“言见诛灭,无处所也。” 唐 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一:“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茅盾 《子夜》十七:“可是她这样的苦闷却又无处可以告说。”

(2).无一处,没有任何地方。 唐 方干 《送孙百篇游天台》诗:“远近常时皆药气,高低无处不泉声。”《初刻拍案惊奇》卷五:“漫山遍野,无处不到,并无一些下落。”

披裘

(1). 汉 严光 少时与 刘秀 同游学,有高名。及 刘秀 称帝,隐居不出。 刘秀 思其贤,令以物色访之。后 齐国 有人报告:“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 刘秀 估计他就是 严光 ,三次派人才把他请到京师。见《后汉书·逸民传·严光》。后因以“披裘”指归隐。 宋 欧阳修 《蔡州再乞致仕第二表》:“俾其解组官庭,还车故里,披裘散髮,逍遥垂尽之年;凿井耕田,歌咏太平之乐。” 清 赵翼 《严滩》诗:“披裘跡近衒,加腹气非傲,特恃故人恩,巧立高士操。” 胡怀琛 《海上雪》诗:“披裘独往为何事,赢得诗添 长吉 囊。”

(2).见“ 披裘负薪 ”。

结束

(1) 完毕,不再继续

这个演讲结束了典礼

(2) 装束;打扮

结束而出。——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收拾;处置

(4) 拘束

相劝

(1) 互相勉励

(2) 劝说,劝导宽解

不好相劝

重云

重迭的云层。 晋 束晳 《补亡诗》之三:“黮黮重云,辑辑和风。” 唐 韩愈 《重云李观疾赠之》诗:“重云闭白日,炎燠成寒凉。” 宋 张先 《泛清苕》词:“飞槛倚,斗牛近,响簫鼓,远破重云。” 清 顾炎武 《怀人》诗:“乍迴别鹤下重云,一叫哀猿坠深木。”

下山

地下采矿时挖掘的没有直通地面出口的倾斜巷道,主要用来由下向上运送矿石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白玉蟾,朝代:宋代
    玉殿朝回夜已深,三千世界静沉沉。微微花雨粘琪树,浩浩天风动宝林。烟锁崑崙山上顶,月明娑竭海中心。步虚声断一回首,十二楼台何处寻。
  • 作者:耿湋,朝代:唐代
    白玉郎仍少,羊车上路平。秋风摇远草,旧业起高情。乱树通秦苑,重原接杜城。溪云随暮淡,野水带寒清。广树留峰翠,闲门响叶声。近樵应已烧,多稼又新成。解佩从休沐,承家岂退耕。恭侯有遗躅,何事学泉明。
  • 作者:黄庭坚,朝代:宋代
    薰炉茶鼎偶然同,晴日鸦啼柿叶风。万事尽还麴居士,百年常在大槐宫。
  • 作者:崔次周,朝代:宋代
    仙人好楼居,天上多琼楼。祥氛结紫炁,磅礴常周流。道人仙之裔,居然梅山头。山头耸百尺,日与云从游。静默观内景,缭绕云气浮。轩豁挹西爽,天净云影收。倚栏畅吟情,笔砚云烟稠。领客谭又玄,满吸云腴瓯。不用分半间,盘结任相缪。怡然自可悦,澹然亦何求。悦则动静随,呼吸听去留。我欲乘之叩太虚,相与上下追仙斿。鞭鸾苔凤汗漫去,下视八表挥斥凌九州。
  • 作者:邵雍,朝代:宋代
    子孝亲兮弟敬哥,丈夫休听室人唉。眼前金帛毋嫌少,膝下儿孙不厌多。但得家和贫也好,若教不义富如何。王韩孝友垂青史,子孝亲兮弟敬哥。
  • 作者:梅尧臣,朝代:宋代
    当时开向杏花后,今日绽当梅萼前。不畏雪霜何太甚,繁英如火满枝燃。
  • 作者:韩维,朝代:宋代
    十月平湖上,繁霜藻荇空。柳枝横堕雨,波白细生风。水鸟飞幽碧,寒花折浅红。谁能尽一醉,灯火宿船篷。
  • 作者:佚名,朝代:宋代
    深仁化。穹厚格成平。徇诚虑,托皇统,万宇光亨。申孝致洁飨宗祊。金驾徐徐动,容礼辉明。躬道祖谒款殊庭。列圣固纯诚。灵心底豫,休祥充塞,端闱肆眚,爱日灿然明。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丹枫底事慕山林,无那松篁潇洒心。

    境自远尘皆入咏,物含妙理总堪寻。

    金城漏永芙容静,玉宇宵明象纬沈。

    正是南薰长养候,好将解阜验鸣琴。

  • 作者:黄公度,朝代:宋代
    赠君以宣城秋兔之颖,佩君以峄阳焦尾之琴。饯君以显父清壶之酒,送君以安仁金谷之吟。笔传洙泗之正印,琴弹单父之遗音。酒以陶百里醇醲之化,诗以写一时离别之心。门前车马气骎骎,黄叶飞翻秋正深。风雨对床连夜语,江山异地欲分襟。忆昔联名唱行殿,一日声华九垓遍。自知无用甘林泉,君亦何为尚州县。君今未用叹滞留,丈夫勋业要晚收。信臣千载循吏传,密令当年褒德侯。高才所莅无全牛,民自不冤吏早休。倘免诛求急星火,行看寇盗尽锄耰。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