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回乡偶书二首原文 诗词名句

回乡偶书二首

作者:贺知章 朝代:唐代

回乡偶书二首原文

少小离乡老大回,乡音难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诗词问答

问:回乡偶书二首的作者是谁?答:贺知章
问:回乡偶书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回乡偶书二首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贺知章的名句有哪些?答:贺知章名句大全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书法欣赏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书法作品欣赏
回乡偶书二首书法作品

注释

全唐诗:卷112_17

诗文赏析


  贺知章在天宝三载(744),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回乡偶书》的“偶”字,不只是说诗作得之偶然,还泄露了诗情来自生活、发于心底的这一层意思。
  第一首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cuī催,疏落之意)”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我们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却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第二首可看作是第一首的续篇。诗人到家以后,通过与亲朋的交谈得知家乡人事的种种变化,在叹息久客伤老之余,又不免发出人事无常的慨叹来。“离别家乡岁月多”,相当于上一首的“少小离家老大回”。诗人之不厌其烦重复这同一意思,无非是因为一切感慨莫不是由于数十年背井离乡引起。所以下一句即顺势转出有关人事的议论。“近来人事半消磨”一句,看似抽象、客观,实则包含了许多深深触动诗人感情的具体内容,“访旧半为鬼”时发出的阵阵惊呼,因亲朋沉沦而引出的种种嗟叹,无不包孕其中。唯其不胜枚举,也就只好笼而统之地一笔带过了。
  三四句笔墨荡开,诗人的目光从人事变化转到了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上。镜湖,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北麓,周围三百余里。贺知章的故居即在镜湖之旁。虽然阔别镜湖已有数十个年头,而在四围春色中镜湖的水波却一如既往。诗人独立镜湖之旁,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触自然涌上了他的心头,于是又写下了“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的诗句。诗人以“不改”反衬“半消磨”,以“惟有”进一步发挥“半消磨”之意,强调除湖波以外,昔日的人事几乎已经变化净尽了。从直抒的一二句转到写景兼议论的三四句,仿佛闲闲道来,不着边际,实则这是妙用反衬,正好从反面加强了所要抒写的感情,在湖波不改的衬映下,人事日非的感慨显得愈益深沉了。
  还需注意的是诗中的“岁月多”、“近来”、“旧时”等表示时间的词语贯穿而下,使全诗笼罩在一种低回沉思、若不胜情的气氛之中。与第一首相比较,如果说诗人初进家门见到儿童时也曾感到过一丝置身于亲人之中的欣慰的话,那么,到他听了亲朋介绍以后,独立于波光粼粼的镜湖之旁时,无疑已变得愈来愈感伤了。
  陆游说过:“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回乡偶书》二首之成功,归根结底在于诗作展现的是一片化境。诗的感情自然、逼真,语言声韵仿佛自肺腑自然流出,朴实无华,毫不雕琢,读者在不知不觉之中被引入了诗的意境。象这样源于生活、发于心底的好诗,是十分难得的。
  (陈志明)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杨公远,朝代:宋代
    东篱粲处正秋高,气骨清寒等孟郊。试问群芳谁是侣,梅花差可作平交。
  • 作者:李商隐,朝代:唐代
    标签:唐诗三百首爱情相思感慨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 作者:毛滂,朝代:宋代
    檀板一声莺起速。山影穿疏木。人在翠阴中,欲觅残春,春在屏风曲。劝君对客杯须覆。灯照瀛洲绿。西去玉堂深,魄冷魂清,独引金莲烛。
  • 作者:白玉蟾,朝代:宋代
    笑把青藜出武夷,不辞千里记幽奇。吐吞风月一壶酒,拈弄溪山万首诗。道过星河骇双目,万灶清烟缠华屋。老岩峭拔森翠屏,大江东去流苍玉。樵人弛薪指似予,中有玉洞藏仙都。楼阁参差美轮奂,神仙隐显知有无。夕阳挂树暮山紫,行行到此欲脱屣。门前三径绿苔深,浩荡春风醉桃李。子然放步成蹊菴,其一仙翁乐笑谈。苍髯绿鬓两眸碧,霞标芝宇清岩岩。青牛人去几千载,源流尚有弦孙在。混俗和光四十年。琅庭琛馆五云起,五湖四海来如蚁。天下三百六十洲,未见堂宇高於此。自非先生真栋梁,安能玄阃颜辉光。烟蓑雨笠捘入门,琴佩剑履充其堂。先生何年创丹室,宝篆灰寒门牖密。明窗净几一炉香,何人会此真消息。先生何日结草庐,读书丹台紫府书。有时瞑目
  • 作者:贯休,朝代:唐代
    憧憧合合,八表一辙。黄尘雾合,车马火热。名汤风雨,利辗霜雪。千车万驮,半宿关月。上有尧禹,下有夔契。紫气银轮兮常覆金阙,仙掌捧日兮浊河澄澈。愚将草木兮有言,与华封人兮不别。
  • 作者:李流谦,朝代:宋代
    凌云高鹄峙,掷地响金浑。蟾窟声名早,鳌峰气象尊。十年才一试,万里正孤骞。勿说居夷陋,吾师有格言。
  • 作者:李流谦,朝代:宋代
    舟行常有性命忧,江风一动令人愁。盘涡倒帆日方午,又作贾胡终日留。淮山隔江看细小,淡扫修收晚尤好。岷峨行尺此江来,可是爱山心未了。
  • 作者:徐氏,朝代:唐代
    共谒御容仪,还同在禁闱。笙歌喧宝殿,彩仗耀金徽。清泪沾罗袂,红霞拂绣衣。九疑山水远,无路继湘妃。
  • 作者:华岳,朝代:宋代
    庙社如今,谁复问、夏松殷柏。最苦是、二江涂脑,两淮流血。壮士气虹箕斗贯,征夫汗马兜鍪湿。问孙吴、黄石几编书,何曾识。青玉锁,黄金阙。车万乘,骓□匹。看长驱万里,直冲燕北。禹地悉归龙虎掌,尧天更展鵾鹏翼。指凌烟、去路复何忧,关山隔。
  • 作者:李壁,朝代:宋代
    色染蔷薇水麝薰,静中时有暗香闻。上人生怕花料理,未信真能恼石君。
  • 作者:白居易,朝代:唐代
    淙淙三峡水,浩浩万顷陂。未如新塘上,微风动涟漪。小萍加泛泛,初蒲正离离。红鲤二三寸,白莲 * 枝。绕水欲成径,护堤方插篱。已被山中客,呼作白家池。
  • 作者:郭印,朝代:宋代
    春工又是一番新,满目韶光欲醉人。风唤鸣禽争暖日,雨粘飞絮著香尘。老来情绪元知别,酒后形神始觉亲。独向小斋书咄咄,无端燕子往来频。
  • 作者:刘克庄,朝代:宋代
    庞老趋城少,严公出郭多。难攀逸民传,堪举力田科。夙昔烦驺哄,从今闭雀罗。若逢两狨橐,应问一渔蓑。
  • 作者:项安世,朝代:宋代
    短檠今幸限,文社得同修。何处撩乡思,催君发棹讴。路径行雨峡,签数报程邮。客路看如许,交情可耐不。殷勤江上水,长为送离忧。
  • 作者:白玉蟾,朝代:宋代
    秋雨悬天风作寒,冷烟锁住屋头山。半岩飞鸟一声过,峭壁断云千古闲。世俗不知幽静处,神仙隐在有无间。夜来小艇篙脱手,醉把霜筇入翠湾。
  • 作者:袁燮,朝代:宋代
    平生酷爱水浮天,每到东湖决豁然。要识此湖功利溥,旱时无阴荫民田。
  • 作者:陆游,朝代:宋代
    雪衣飞去莫匆匆,小住滩前伴钓篷。禹庙兰亭三十里,相逢多在暮烟中。
  • 作者:李子正,朝代:宋代
    潇潇细雨。雨歇芳菲犹淡伫。密洒轻笼。湿遍柔枝香更浓。琼腮微腻。疑是凝酥初点缀。冷艳相宜。不似梨花带雨时。
  • 作者:王之道,朝代:宋代
    稻花时候一犁雨,天意从人无间然。我亦摧颓穷甚矣,烦君试考小行年。
  • 作者:李峤,朝代:唐代
    鸣鞞入嶂口,泛舸历川湄。尚想江陵阵,犹疑下濑师。岸回帆影疾,风逆鼓声迟。萍叶沾兰桨,林花拂桂旗。弓鸣苍隼落,剑动白猿悲。芳树吟羌管,幽篁入楚词。全军多胜策,无战在明时。寄谢山东妙,长缨徒自欺。

评论

发表评论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