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元旦试笔·其一原文 诗词名句

元旦试笔·其一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元旦试笔·其一原文

去岁元辰因值斋,朝仪移后五朝排。

敬天较向贺正异,恭已从兹拟例皆。

礼备太和万邦会,乐含泰蔟八音谐。

垂衣黼扆遑云久,谦受满招益惕怀。

诗词问答

问:元旦试笔·其一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元旦试笔·其一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元旦试笔·其一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佳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九十三

2. 乾隆己未丙寅戊寅丁酉皆元旦遇上辛应斋以慈宁贺正故于次辛元祈谷详去岁旦试笔诗注

参考注释

去岁

去年

元辰

(1).良辰,吉辰。《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乃择元辰,天子亲载耒耜。” 郑玄 注:“元辰,盖郊后吉辰也。” 汉 张衡 《思玄赋》:“占既吉而无悔兮,简元辰而俶装。”《北齐书·文宣帝纪》:“敬简元辰,升坛受禪。”

(2).元旦。 晋 庾阐 《扬都赋》:“岁惟元辰,阴阳代纪;履端归餘,三朝告始。” 唐 杨师道 《奉和正日临朝应诏》诗:“皇猷被寰宇,端扆属元辰。”

朝仪

朝廷的礼仪。《周礼·夏官·司士》:“正朝仪之位,辨其贵贱之等。”《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臣愿徵 鲁 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宋书·恩倖传·徐爰》:“ 爰 便僻善事人,能得人主微旨。颇涉书传,尤悉朝仪。”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予去国二十七年,復还,朝仪寖有不同。”

贺正

岁首元旦之日,群臣朝贺。 唐 黄滔 有《贺正启》。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正朔历数·贺正》:“《通典》: 汉高帝 十月定 秦 ,遂为岁首。七年, 长乐宫 成,制羣臣朝贺仪。 武帝 改用夏正,亦在建寅之朔。则元日庆贺,始于 汉高祖 也。” 宋 王禹偁 《除夜寄罗评事同年》诗之三:“郡僚方贺正,独宿 太湖 稜。”《东周列国志》第六回:“正值冬十一月朔,乃贺正之期, 周公黑肩 劝王加礼于 郑 ,以劝列国。”

从兹

犹从此。 唐 杜甫 《为农》诗:“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四游记·猴王得仙赐姓》:“自从 盘古 破鸿濛,开闢从兹清浊辨。” 清 孙枝蔚 《张孝子诗》:“乞棺殮主长哀号,从兹孝烈闻 通城 。”

太和

见“ 太和 ”。

亦作“ 大和 ”。1.天地间冲和之气。《易·乾》:“保合大和,乃利贞。”大,一本作“ 太 ”。 朱熹 本义:“太和,阴阳会合冲和之气也。”《汉书·叙传上》:“沐浴玄德,禀卬太和。”《文选》作“太龢”。 唐 元稹 《竞渡》诗:“数极鬭心息,大和蒸混元。” 清 陈梦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神人之怨恫俱消,太和积为丰登之庆。”

(2).人的精神、元气;平和的心理状态。 唐 刘长卿 《同姜濬题裴式微余干东斋》诗:“藜杖全吾道,榴花养太和。” 宋 司马光 《论燕饮状》:“伏望陛下当此之际,悉罢燕饮,安神养气……无益奉养者,皆不宜数御以伤大和。” 宋 陆游 《蓬户》诗:“白头万事都经遍,莫为悲伤损太和。”

(3).谓太平。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吾子为太和之民,不欲仕 陶唐 之世乎。”《文选·颜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太和既融,收华委世。” 李善 注:“太和,谓太平也。” 唐 陆贽 《贞元九年冬至大礼大赦制》:“思与海内同臻大和。”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笔记·考古》:“天下太和,兵革不兴。” 清 唐孙华 《国学进士题名碑》诗:“昔闻有 明 全盛日,长养宇宙登太和。”

(4).和睦。 清 恽敬 《答陈云渠书》:“然家庭大和,文史足用,仰不愧古,俯不愧今,吾弟固有以自乐矣。”

(5). 魏 鼓吹曲名。《晋书·乐志下》:“改《上邪》为《太和》,言 明帝 继体承统, 太和 改元,德泽流布也。”

(6).雅乐名。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雅乐部》:“郊天及诸坛祭祀,即奏太和、冲和、舒和三曲。”《金史·乐志上》:“乃取大乐与天地同和之义,名之曰‘太和’。”

万邦

(1).所有诸侯封国。后引申为天下,全国。《书·尧典》:“协和万邦,黎民於变时雍。”《诗·大雅·文王》:“仪刑 文王 ,万邦作孚。” 郑玄 笺:“仪法 文王 之事,则天下咸信而顺之。” 三国 魏 曹植 《上责躬应诏诗表》:“君临万邦,万邦既化。” 唐 白居易 《贺雨》诗:“遂下罪己詔,殷勤告万邦。” 明 张居正 《恭励圣学诗》:“元后辅万邦,绥猷良不易。” 刘师培 《古书疑义举例补·虚数不可实指之例》:“古代邦国狭小, 虞 夏 之交,计有万国,而后世遂有万邦之语。”

(2).泛指众多的国家。 郭沫若 《新华颂·毛 * 的旗帜迎风飘扬》:“我们反抗侵略,睦邻万邦,要保卫世界和平,必须有力量。”

泰蔟

即太蔟。十二律中阳律的第二律。《史记·律书》:“正月也,律中泰蔟。泰蔟者,言万物蔟生也,故曰泰蔟。其於十二子为寅。”《汉书·律历志上》作“太族”。参见“ 太蔟 ”。

八音

(1).我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通常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不同质材所制。《书·舜典》:“三载,四海遏密八音。” 孔 传:“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周礼·春官·大师》:“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郑玄 注:“金,鐘鎛也;石,磬也;土,塤也;革,鼓鼗也;丝,琴瑟也;木,柷敔也;匏,笙也;竹,管簫也。”《宋书·谢灵运传论》:“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 宋 苏轼 《贺韩丞相启》:“付八音於 师旷 ,孰敢争能。”

(2).泛指音乐。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故 离朱 剖秋毫於百步,而不能辩八音之雅俗。”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冶铸》:“虚其腹以振盪空灵,而八音起。”

(3).八风之音。《吕氏春秋·孝行》:“杂八音,养耳之道也。” 高诱 注:“八音,八卦之音。” 陈奇猷 校释:“八音,八风之音……阴阳家以八风分属八卦,故 高 谓八卦之音。”

垂衣

见“ 垂衣裳 ”。

黼扆

(1).古代帝王座后的屏风,上画斧形花纹。《书·顾命》:“狄设黼扆缀衣。” 孔 传:“扆,屏风,画为斧文,置户牖间。”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表》:“敷表降闕,献替黼扆。” 明 焦竑 《焦氏笔乘续集·黼扆》:“谨按礼书白与黑间为黼扆,则屏障画黼文于其上,取分辨昭彰之义无疑矣。”

(2).借指帝王。 唐 颜真卿 《开府仪同三司行尚书右丞相上柱国赠太尉广平文贞公宋公神道碑铭》:“登闻黼扆,骤列绣裳。”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一:“劳侵黼扆,士失耕农。” 明 刘基 《感兴》诗之三:“神谋不是閭阎识,庙算谁闻黼扆思。”

(3).指帝座。 清 朱琦 《感事》诗:“至尊劳旰食,军书丛黼扆。”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司马光,朝代:宋代
    八水三种路眇茫,翠微深处白云乡。目{左目右蚩}懒拭如松液,领发频抓似栗房。林壑不嫌无用物,形骸难入少年场。缘苔蹑蔓知多少,千里归来屐齿苍。
  • 作者:陈允平,朝代:宋代

    落尽樱桃春去后。舞絮飞绵,扑簌穿帘牖。惜别情怀愁对酒。翠条折赠劳亲手。
    绣幕深沈寒尚透。雨雨晴晴,妆点西湖秀。怅望章台愁转首。画阑十二东风旧。

  • 作者:陈书竓,朝代:宋代
    未於诗上著工夫,争把疏愚敌亚愚。只盍金沙分半席,归舟能用几钱租。
  • 作者:李弥逊,朝代:宋代
    飞花无数上衣裾,孤闷须凭酒破除。翻手作云伤往事,转头如梦欲捐书。但知甘苦同薇蕨,不问辛勤有屋庐。后日锦衣行昼里,肯来盘谷溪鱼。
  • 作者:李之世,朝代:明代

    手持犀麈柄,权作苍蝇拂。

    * 坐堆堆,口里道何物。

  • 作者:张仲素,朝代:唐代
    仙客开金箓,元辰会玉京。灵歌宾紫府,雅韵出层城。磬杂音徐彻,风飘响更清。纡馀空外尽,断续听中生。舞鹤纷将集,流云住未行。谁知九陌上,尘俗仰遗声。
  • 作者:陈傅良,朝代:宋代
    团栾妻子是谁家,独被饥驱天一涯。远地岂无人晤语,长才能免世惊嗟。好於书作千年计,勿为官驱两鬓华。为问湖南似湖北,逾年吾亦访丹砂。
  • 作者:陈普,朝代:宋代
    周公制礼凤凰呜,渠肯抽戈指建成。李勣牛山犹雨露,玄龄夜气失澄清。
  • 作者:白玉蟾,朝代:宋代
    织就霓裳御泠风,玉梭随手化成龙。天孙归去星河畔,满洞白云机杼空。
  • 作者:司马光,朝代:宋代
    烟瓦叠琉璃,危楼半空倚。歌钟奉高宴,声来碧云里。日暮天四垂,黯澹如秋水。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