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赠方矩之原文 诗词名句

赠方矩之

作者:张仲深 朝代:元代

赠方矩之原文

化城尽属利名场,门外三车日日忙。

自畏简书为府史,故知文字重经王。

天华晓雨苍云湿,贝叶翻风白昼香。

江海红尘一千丈,静边心地自清凉。

诗词问答

问:赠方矩之的作者是谁?答:张仲深
问:赠方矩之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赠方矩之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张仲深的名句有哪些?答:张仲深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参考注释

化城

(1).一时幻化的城郭。佛教用以比喻小乘境界。佛欲使一切众生都得到大乘佛果。然恐众生畏难,先说小乘涅槃,犹如化城,众生中途暂以止息,进而求取真正佛果。见《法华经·化城喻品》。 南朝 宋 谢灵运 《缘觉声闻合赞》:“厌苦情多,兼物志少。如彼化城,权可得寳。诱以涅槃,救尔生老。” 唐 朱子奢 《豳州昭仁寺碑》:“慧刀已裂,化城斯引。” 清 龚自珍 《 * 古德遗书序》:“导之也有师,扶持之也有相,尚犹虑夫涉之也有浅深,閲之也有久暂,则有诸境以为之策,有化城以为之止息,乃有大事因缘以为之归墟。”

(2).指幻境。 元 张仲深 《送全上人》诗:“自知浮世一化城,愿结跏趺面墙坐。”

(3).指佛寺。 唐 王维 《登辨觉寺》诗:“竹径从初地,莲峰出化城。” 唐 刘禹锡 《贾客词》:“邀福祷波神,施财游化城。” 明 何景明 《贤隐寺次刘朝信》诗:“化城依宿处,自学此身閒。”

(4).指海市蜃楼。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四:“若九春三秋,天景清丽,必有素雾自岊起,须臾粉堞青甃,弥亘数里,楼臺轇葛,殊木异葩,数息中,雾气散漫,不復见矣,谓之化城。”

(5).古寺名。废址在今 安徽 当涂 。 唐 李白 《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诗:“ 化城 若化出,金榜天宫开。” 王琦 注引《太平府志》:“古 化城寺 ,在府城内 向化桥 西 礼贤坊 , 吴大帝 时建,基址最广。”

利名场

追逐名利的场所。 元 马致远 《任风子》第三折:“若不是我参透玄机,则这利名场,风波海,虚躭了一世。”

三车

(1).佛教语。喻三乘。谓以羊车喻声闻乘(小乘),以鹿车喻缘觉乘(中乘),以牛车喻菩萨乘(大乘)。见《法华经·譬喻品》。 南朝 宋 谢灵运 《缘觉声闻合赞》:“诱以涅槃,救尔生老。肇元三车,翻乘一道。” 唐 李白 《僧伽歌》:“真僧法号号 僧伽 ,有时与我论三车。” 王琦 注:“三车,谓羊车、鹿车、牛车也……当是以三兽之力有大小,三车之所载有多寡,喻三乘诸贤圣道力之深浅耳。” 明 唐顺之 《山行即事》诗:“相期 白社 里,共听演三车。” 清 钱谦益 《仙坛唱和诗》之二:“《妙华》已悟三车法,台教今为继别宗。”参见“ 三乘 ”。

(2). 唐 窥基 博通释典,尝至 太原 传法,以三车自随,前车载释典,中车自乘,后车载妓仆食馔。路遇一老父点化,顿悔前非,只身前往。后成为法相宗大师。见 宋 赞宁 《唐京兆大慈恩寺窥基传》。诗文中亦有用其事者。 唐 杜甫 《酬高使君相赠》诗:“双树容听法,三车肯载书。” 钱谦益 笺:“此诗正用 慈恩 事也。言如容我双树听法,亦应许我如 慈恩 三车自随,但我只办用以载书耳。”

日日

(1) 天天

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一天一天地

淫侈之俗日日以长。——贾谊《论积贮疏》

畏简书

《诗·小雅·出车》:“王事多难,不遑启居。岂不怀归,畏此简书。” 毛 传:“简书,戒命也。隣国有急,以简书相告,则奔命救之。”后以“畏简书”为公务羁身之典。 唐 李德裕 《忆平泉山居赠沉吏部》诗:“昔闻 羊叔子 ,茅屋在东渠。岂不念归路,徘徊畏简书。” 唐 皇甫冉 《酬李司兵直夜见寄》诗:“见欲扁舟去,谁能畏简书。”

府史

古时管理财货文书出纳的小吏。《周礼·天官·序官》:“府六人,史十有二人。” 郑玄 注:“府,治藏;史,掌书者。凡府、史,皆其官长所自辟除。”《仪礼·士冠礼》“有司如主人服” 汉 郑玄 注:“有司,郡吏有事者,谓主人之吏所自辟除。府史以下,今时卒吏及假吏是也。” 宋 司马光 《知人论》:“谨盖藏,吝出纳,治文书,精会计,此府史之职也。”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君服》:“府史之类,即庶人在官者。”

故知

老朋友

文字

(1) 记录语言的符号,如汉字、拉丁字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琅琊山刻石”中才第一次把文字叫做字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说文解字叙》

(2) 文章;作文

文字通顺

(3) 语言的书面形式,如汉文、俄文

(4) 文书;公文

行文字

(5) 密信

得此文字

天华

见“ 天花 ”。

贝叶

古代 印度 人用以写经的树叶。亦借指佛经。 唐 玄奘 《谢敕赉经序启》:“遂使 给园 精舍,并入提封;贝叶灵文,咸归册府。” 元 荣肇 《原释》:“如兇恶之徒,日诵贝叶之书,心藏蛇蝎之行,既死矣,以其能信佛,佛即引之而享天堂之乐。”

白昼

在白天;在光天化日之下

白昼见鬼

江海

(1).江和海。《荀子·劝学》:“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三国 魏 曹植 《求通亲亲表》:“江海称其大者,以无所不容。” 唐 岑参 《送张秘书充刘相公通汴河判官便赴江外觐省》诗:“万里江海通,九州天地宽。” 苏曼殊 《本事诗》之三:“ 丹顿 拜伦 是我师,才如江海命如丝。”

(2).旧时指隐士的居处。《庄子·刻意》:“就藪泽,处閒旷,钓鱼閒处,无为而已矣。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后汉书·逸民传序》:“然观其甘心畎亩之中,憔悴江海之上,岂必亲鱼鸟乐林草哉。” 宋 苏轼 《临江仙》词:“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餘生。”

(3).引申为退隐。 南朝 齐 谢朓 《和王中丞闻琴》:“无为澹容与,蹉跎江海心。” 唐 杨炯 《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于时 魏特进 、 房僕射 、 杜相州 等,并以江海相期,烟霞相许。” 宋 苏轼 《书诸公送周梓州诗后》:“予既有江海之意,而 正孺 亦慨然有归歟之叹。”

(4).泛指四方各地。《后汉书·蔡邕传》:“ 邕 虑卒不免,乃亡命江海,远跡 吴会 。” 唐 杜甫 《草堂》诗:“弧矢暗江海,难为游五湖。”《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二年》:“江海未苏,干戈暂止。”

红尘

(1) 闹市的飞尘,借指繁华的社会

红尘百戏

(2) 佛教指人世间

看破红尘

千丈

极言其长、高、深。《史记·货殖列传》:“薪稾千车,船长千丈。” 北周 庾信 《终南山义谷铭》:“壁立千丈,峯横万仞。” 唐 白居易 《续古诗》之七:“盈盈一尺水,浩浩千丈河。”

边心

(1).筹边之心。 唐 杜甫 《千秋节有感》诗之二:“圣主他年贵,边心此日劳。” 仇兆鳌 注:“当年可谓恣情尊贵矣,岂知边忧即从此日而生乎。”

(2).边人思乡之情。 唐 杜甫 《白帝楼》诗:“去年梅柳意,还欲搅边心。” 王嗣奭 释:“边心,身在边而心思乡也。” 唐 皇甫冉 《送孔巢父赴河南军》诗:“边心杳杳乡人絶,塞草青青战马多。” 唐 张嵩 《云中古城赋》:“ 张子 出 玉塞 ,秉金鉞,抚循边心,窥按 穷髮 。”

清凉

凉而使人清爽的

清凉的夜风吹拂着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揭祐民,朝代:元代

    王临襄,继踰淮。

    以所履,觇云雷。

    利建侯,雄基开。

    入图像,麒麟才。

    视王仪,毋能侪。

  • 作者:张尧同,朝代:宋代
    苍苔侵坏道,晚雀散空林。莫问人贤否,浮生一古今。
  • 作者:董嗣杲,朝代:宋代
    絮花挼雪小桥寒,浑是苏堤柳下看。愁去不知春袖湿,晚风吹雨入阑干。
  • 作者:无名女子,朝代:宋代
    无人解妾心,日夜长如醉。妾不是琼奴,意与琼奴会。
  • 作者:赵蕃,朝代:宋代
    世官花古所讥,花世禄今不花。要之苟有人,二者非苦背。君祖我曾祖,绍圣同廷对。素风我莫嗣,清德君可辈。江湖渺闻名,荆蛮适亲诲。忘年君固美,并行我终悔。许以相唱酬,何止闻謦欬。君行竟先我,后会何时再。江花与江章,颇恨远自碍。君于门户责,有似松柏耐。而我诗花乐,政尔羞同队。临分曷告我,苦语幸勿爱。我亦安赠君,结兰以为佩。庶几二祖风,岁久端如在。
  • 作者:赵蕃,朝代:宋代
    白雪郢中少,青蝇楚国多。知音自古尔,谗口奈渠何。皎皎宁遭污,冥冥岂畏罗。秋风下庭叶,乃见贯时柯。
  • 作者:李孙宸,朝代:明代

    清磬数声月满天,碧云散尽夜无烟。

    山僧莫把山门闭,女伴还来拜佛前。

  • 作者:独孤及,朝代:唐代
    皖水望番禺,迢迢青天末。鸿雁飞不到,音尘何由达。独有舆人歌,隔云声喧聒。皆称府君仁,百越赖全活。推诚鱼鳖信,持正魑魅怛。疲民保中和,性足无夭阏。天子咨四岳,伫公济方割。几时复旋归,入践青琐闼。贱子托明德,缭若松上葛。别离鄙吝生,结念思所豁。门栏关山阻,岐路天地阔。唯凭万里书,持用慰饥渴。
  • 作者:阳枋,朝代:宋代
    巫峰十二最高头,岚色烟光翠欲流。举首半空不可到,依稀绛阙与琼楼。
  • 作者:王冕,朝代:元代
    湖映江城白,山围故国青。感时花惨惨,余恨塔亭亭。只合从庞隐,何须学楚醒?归来诗景胜,苍翠满岩屏。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