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上元灯词·其七原文 诗词名句

上元灯词·其七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上元灯词·其七原文

幻化楼台乾闼城,三山赑屃巨鳌擎。

月天子听灯王法,不遣鱼鳞点太清。

诗词问答

问:上元灯词·其七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上元灯词·其七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上元灯词·其七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七十五

参考注释

幻化

变幻,奇异的变化

雪后的山谷,幻化成一个奇特的玻璃世界

楼台

(1) 〈方〉∶凉台

(2) 较高的台榭,泛指楼(多用于诗词戏曲)

近水楼台

乾闼

同“ 乾闥婆 ”。

三山

(1).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 晋 王嘉 《拾遗记·高辛》:“ 三壶 ,则海中三山也。一曰 方壶 ,则 方丈 也;二曰 蓬壶 ,则 蓬莱 也;三曰 瀛壶 ,则 瀛洲 也。” 唐 骆宾王 《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玄都五府风尘絶,碧海三山波浪深。” 宋 苏轼 《奉和陈贤良》诗:“三山旧是神仙地,引手东来一钓鼇。” 清 黄遵宪 《和沉子培同年》诗:“縹緲三山信 徐巿 ,横纵六里听 张仪 。”

(2). 福州 的别称。 福州 城中西有 闽山 ,东有 九仙山 ,北有 越王山 ,故 福州 又称 三山 。见 宋 曾巩 《道山亭记》。 元 萨都剌 《入闽过平望驿》诗:“ 广陵 城里别匆匆,一去 三山 隔万重。”

(3).冠名。 唐 李群玉 《寄友人鹿胎冠子》诗:“数点疏星紫锦斑,仙家新样剪三山。” 元 郭珏 《送友人从军》诗:“七星战袍衬金甲,三山尖帽飘猩红。” 明 费信 《星槎胜览·占城国》:“其酋长头戴三山金花冠,身披锦花手巾,臂腿四腕,俱以金鐲。”

(4).指三山骨。 唐 元稹 《望云骓马歌》:“蹄悬四跼脑颗方,胯耸三山尾株直。” 宋 黄庭坚 《次韵宋楙宗僦居甘泉坊书怀》:“家徒四壁书侵坐,马耸三山叶拥门。”详“ 三山骨 ”。

(5).喻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三重压迫。 郭沫若 《颂党庆》诗之一:“三山白雪化,九域红旗鲜。” 萧华 《井冈山颂》诗:“推翻三山惊寰宇,社会主义日日新。”

赑屃

(1) 形容用力

(2) 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像龟。旧时大石碑的石座多雕刻成赑屃形状

月天子

省称“月天”。月宫的天子。佛经谓为 大势至菩萨 的化身。 隋 吉藏 《法华经义疏》卷一:“復有名 月天子 者。注解云: 帝释 辅臣也。有人云, 月天子 即 月天 也……復有经云, 观世音 名 寳意 ,作 日天子 : 大势至 名 寳吉祥 ,作 月天子 。”《法苑珠林》卷七引《起世经》:“佛告比丘, 月天子 宫殿纵广正等四十九由旬,四面垣墙,七寳所成……彼 月天子 身分光明照彼青輦,其輦光明照月宫殿,宫殿光照四大洲。彼 月天子 有五百光向下而照,有五百光傍行而照,是故 月天 名千光明,亦復名为凉冷光明。”

王法

(1) 古时指国家的法律、法令

犯了王法

(2) 泛指行为准则

王法必本于农

不遣

(1).不能消除;不能排遣。 晋 陆机 《豪士赋序》:“而 成王 不遣嫌吝於怀, 宣帝 若负芒刺於背,非其然者歟?”

(2).不让,不使。《太平广记》卷二二二引《命定录·梁十二》:“ 无言 恨云:忘却他,不遣家内知。”

鱼鳞

(1).鱼身上的鳞片。《楚辞·九歌·河伯》:“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闕兮朱宫。” 王逸 注:“言 河伯 所居,以鱼鳞盖屋。” 南朝 梁 王筠 《春日》诗:“风生似羊角,云上若鱼鳞。” 徐朝夫 《孤鹜》:“有的干脆说:鱼鳞也没吃过一片!”

(2).鳞次,依次相接。《墨子·备蛾傅》:“荅广丈二尺,□□丈六尺,垂前衡四寸,两端接尺相覆,勿令鱼鳞三。” 孙诒让 间诂:“言为荅之法,以木两端相衔接,以尺为度,不可鳞次不相覆也。”《汉书·刘向传》:“今 王 氏一姓乘朱轮华轂者二十三人,青紫貂蝉充盈幄内,鱼鳞左右。” 颜师古 注:“言在帝之左右,相次若鱼鳞也。” 北周 庾信 《温汤碑》:“ 秦皇 餘石,仍为雁齿之阶; 汉武 旧陶,即用鱼鳞之瓦。” 宋 梅尧臣 《和吴冲卿元会》:“殿前冠剑鱼鳞立,东风入仗旗脚迴。” 章炳麟 《沉荩哀辞》:“块抱关于大别兮,龙蛇虎豹坌沓而鱼鳞。”

(3).引申为依次,一个接一个地。 宋 叶适 《送郑虞任赴京西检法官》诗:“事繁丝唾乱,神静鱼鳞理。”

(4).古代兵阵名。即鱼丽阵。 唐太宗 《<帝范>序》:“躬擐甲胄,亲当矢石,夕对以鱼鳞之阵,朝临以鹤翼之围。”

(5).比喻水面细碎的波纹。 唐 白居易 《早春西湖闲游》诗:“小桥装雁齿,轻浪甃鱼鳞。”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卷中:“眼看江水成秋色,吹到鱼鳞是断云。”

(6).借指鱼鳞状的云。 宋 梅尧臣 《春晴对月》诗:“云扫鱼鳞静,天开桂魄清。”《花月痕》第五回:“﹝ 痴珠 ﹞便提起笔,另行将那段末数联誊出,是:彩云三素,忽散鱼鳞;宝月一奩,旋亏蟾魄。”

(7).借指瓦片。 宋 陆游 《村舍》诗:“新墙拆龟兆,疎瓦断鱼鳞。”《花月痕》第八回:“阁分三层,上层左临试院,万片鱼鳞,右接东城,一行雉堞。”

(8).代称鱼。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囚笼中的小鸟还想飞返山林,豢池中的鱼鳞还想逃回大海。”

太清

(1).天空。《鹖冠子·度万》:“唯圣人能正其音,调其声,故其德上及太清,下及太寧,中及万灵。” 陆佃 注:“太清,天也。”《楚辞·刘向<九叹·远游>》:“譬若 王侨 之乘云兮,载赤霄而凌太清。” 王逸 注:“上凌太清,游天庭也。” 唐 高适 《登积石军多福七级浮图》诗:“七级凌太清,千崖列苍翠。” 清 薛福成 《宁波府学记》:“圣人之道之在天下,犹日月之悬于太清也。”

(2).天道,自然。《庄子·天运》:“行之以礼义,建之以太清。” 成玄英 疏:“太清,天道也。”《淮南子·精神训》:“抱其太清之本而无所容与,而物无能营。”

(3).引申指太古无为而治之时。《淮南子·本经训》:“太清之始也,和顺以寂漠。” 高诱 注:“清,净也。太清无为之始者,谓三皇之时。” 汉 班固 《东都赋》:“今将语子以 建武 之治, 永平 之事,监于太清,以变子之惑志。”

(4).古人指元气之清者。《淮南子·道应训》:“太清问於无穷曰:‘子知道乎。’” 高诱 注:“太清,元气之清者也。”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体云气之逌畅兮,服太清之俶真。”

(5).三清之一。道教谓 元始天尊 所化法身 道德天尊 所居之地,其境在玉清、上清之上,唯成仙方能入此,故亦泛指仙境。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上昇四十里,名为太清,太清之中,其气甚刚,能胜人也。”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贬误》:“或药成,相与期於太清也。” 明 宋濂 《调息解》:“储思乎玄玄之域,游神乎太清之庭。”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李峤,朝代:唐代
    桂友寻东阁,兰交聚北堂。象筵分锦绣,罗荐合鸳鸯。光逸偷眠稳,王章泣恨长。孔怀欣共寝,棣萼几含芳。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每至山房必煮茶,筠炉瓷碗称清嘉。

    春云偏凑濛濛润,比似九龙定不差。

  • 作者:郑谷,朝代:唐代
    一卷疏芜一百篇,名成未敢暂忘筌。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七岁侍行湖外去,岳阳楼上敢题诗。如今寒晚无功业,何以胜任国士知。一第由来是出身,垂名俱为国风陈。此生若不知骚雅,孤宦如何作近臣?
  • 作者:曹勋,朝代:宋代
    缤纷剪彩庆云低,佩玉摇金冷不知。禁殿想趋三白贺,微和先入万年枝。
  • 作者:范成大,朝代:宋代
    大麦成苞小麦深,秧田水满绿浮针。今年一饱全无虑,宽尽归舟去客心。
  • 作者:蔡襄,朝代:宋代
    星骑翩翩鹤诏来,旋闻欢语沸春雷。天闲未减真龙种,沧海还空老蚌胎。拂纸半毫含意劲,摩云双翅待风开。寄言商颍辟荣客,好致吾君放道回。
  • 作者:张栻,朝代:宋代
    新凉修竹意愈静,初日芙蕖色倍鲜。物态直须闲里见,人情多向快中偏。
  • 作者:夏元鼎,朝代:宋代
    擒得铅归舍,进火莫教迟。抽添沐浴,临炉一意且防危。只为婴儿未壮,全藉黄婆养育,丁 * 扶持。火力频加减,外药亦如之。汞生芽,铅作祖,土刀圭。火生於木,炎盛汞还飞。要得水银真死,须待阴浮阳伏,杂类降灰池。用铅终不用,古语岂吾欺。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雷电相需孰后先,或因远近识其然。

    雷缘近故先闻耳,电以远斯后见旃。

    五日为期亦约略,二仪妙运藉昭宣。

    协时惟正不语怪,何必称奇列缺鞭。

  • 作者:佚名,朝代:元代

    炕暖窗明草舍低,谁及?周公枕上梦初回,呀,直睡到上三竿红日。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