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如:李,查询百家姓
首页 >> 百家姓>> 傲百家姓介绍
傲[傲、敖、骜、慠、遨、𢾕,读音作áo(ㄠˊ),不可读作ào(ㄠˋ)]←“傲”的古体字“𢾕”显示不了的,请安装方正超大汉字集库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古帝颛顼的老师太敖之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太敖,亦称大敖、大骜,为黄帝裔孙,因封于敖(今河南荥阳敖山一带)而名。另外有古文献《广韵》记载颛顼是大敖的后裔。
太敖建有大敖国,其后人皆以国名或祖上名称为姓氏,称敖氏。后添加“亻”偏旁为傲氏,世代相传至今。传说中东夷族的首领皋陶,即为傲氏一族,曾被舜帝任命为执掌刑法的官员。

第二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君主的称谓,属于以君王称谓为氏。
春秋时期,楚国君主在称王以前自称为“敖”,即“昂”、“昂”(我)的君王专称。
在周成王姬诵即位之时,熊盈族鬻熊一支的后裔首领为熊绎,熊盈族南下辟荆山(今湖北南漳)为根据地,到周成王执政时期,熊绎开始受封,爵同子男,姓芈氏,建都于丹阳(今湖北秭归)。至周康王时,仍保持贡纳关系。
整个西周时期,楚国的势力一直在发展壮大。楚国自第三世君主熊绎受周成王所封,立国于丹阳后,传至熊绎的第四世孙熊渠之时即周夷王姬燮执政,周王室渐已微弱,诸侯或不朝,或相伐。而熊渠在楚国政通人和,逐渐强大。他兴兵伐庸(今湖北竹山)和杨粤(古扬州的越族),一直到鄂。
当时随国国君说:“我没有得罪你呀!”
熊渠却声称:“我反正是蛮夷。不理睬你们中国的礼法”,并封其长子熊康为句王(今湖北江陵),次子熊红为鄂王(今湖北鄂城),三子执为越章王(今安徽间地),皆在江上楚蛮之地。熊渠将楚国势力扩展到长江南岸和中下游,创造灿烂的南方文化,为以后楚国问鼎中原,雄据南方,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打下了基础
及至周厉王姬胡执政之时,周厉王甚为暴虐,穷兵黩武,熊渠畏其会来伐楚国,遂去其“王”的称号。
到了熊通时期,他在当时的楚国诸公子中是一位铁腕人物,做出事来往往惊蛮夷而动华夏,他杀了侄子自立为楚武王,到周桓王姬林十四年(熊通三十五年,公元前706年),又发兵征伐伐随国,随侯慌了,也说:“我无罪呀。”
楚武王也说:“我反正被你们称作蛮夷,今你们诸侯国皆为叛相侵,或相互攻击。我有雄兵在握,也要参与中国之政,打你,就是要你去请周王室给我个尊号。”
随侯没办法,就到周王朝为楚武王请尊号,周桓王根本就不予理睬,随侯只好跟楚武王说:“周王不同意你称王”。
熊通大怒道:“我的祖先鬻熊是周文王之师,周成王也曾推举我的先公以子男田令居楚,蛮夷皆率服,而今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于是在周桓王十六年(熊通三十七年,公元前704年)干脆自立为王,称楚武王。面对兵精国强的楚国,周桓王也无可奈何看到周王室也没辄,随侯也就只好奉熊通为楚武王了。
到了周庄王姬佗七年(楚武王五十一年,公元前690年),周庄王召见随侯,指责随侯奉楚为王。楚武王知道后大怒,以为随侯背叛了自己,遂举兵伐随,后来由于楚武王病逝于军中而兵罢。其子楚文王熊赀立,始建都于郢(今湖北江陵)。
楚国是子爵诸侯国,熊渠及楚武王两次自立为王,但在史籍《左传》中仍称其为“楚子”。这说明在春秋汉周史的记载中,虽然楚国的祖先鬻熊是周文王的老师,但鬻熊及子熊丽孙、熊狂曾孙熊绎都是周王朝的臣民。楚国开始被封为子爵时,只有封地百里方圆,在诸侯国之间根本就没什么影响力。后来楚国逐渐强大起来了,便提请周王给其加王号,但周王不加,楚武王一怒之下便自立为王,周王也无奈默认既成事实。
自楚武王之后,楚国国君便不再称自己为“敖”,而是与其他诸侯国一样称“王”、“公”、“孤”了。此后,其后裔子孙中有有被废或没有谥号的君主,皆沿用敖氏;而其他庶支子孙中则有以先祖的“君称”为姓氏者,加“亻”偏旁为傲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三个渊源:源于满族,出自明朝时期女真族傲雷氏部落,属于以部族名称汉化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满族傲雷氏,亦称鄂拉氏,满语为Aora Hala,汉义为“山”,世居乌拉、黑龙江多金、拉夫凯、呼伦贝尔、布特哈等地,后冠汉姓为傲氏、敖氏、单氏、山氏、阎氏、苏氏、鄂氏等。

第四个渊源:源于达斡尔族,出自明朝时期达斡尔族傲拉氏部落,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①达斡尔族傲拉氏,亦称鄂拉氏,世居乌拉、黑龙江多金、拉夫凯、呼伦贝尔、布特哈等地。后满族有引为姓氏者,满语为Aora Hala。后冠汉姓为傲氏、敖氏、山氏、苏氏、鄂氏等。
②达斡尔族敖拉托欣氏,满语为Aoratosin Hala,为敖拉姓氏下五谋昆之一托欣(多金)谋昆,世居黑龙江沿岸,后冠汉姓为傲氏、敖氏、山氏。

第五个渊源:源于鄂温克族,出自元朝时期鄂温克族傲拉氏部落,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鄂温克族傲拉氏,亦称鄂拉氏,世居黑龙江多金、呼伦贝尔等地。后满族有引为姓氏者,满语为Aora Hala。后冠汉姓为傲氏、山氏、鄂氏等。

二.傲姓名人
八.历史名人:
傲陶孙:(生卒年待考),字器之,号臞庵;福清人。著名南宋官吏。
傲陶孙从小聪明好学,志向远大。
宋宁宗执政时期权臣韩侂胄当政,大儒朱熹遭贬,而傲陶孙很尊敬朱熹的学问,于是去探望了他,并且赠诗表明自己的心意
宋恭宪王(赵元佐)的第七世孙赵汝愚死在被贬的地方,傲陶孙又写诗哭祭赵汝愚。韩侂胄知道以后大怒,要逮捕他。傲陶孙就改名换姓逃掉了。
后来傲陶孙中了进士,做了温州通判,著有《寀庵集》。

傲 山:(生卒年待考),字静之;莘县人。著名明朝官吏、诗人。
明朝成化年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后升任山西提学副使。后因疾病辞官还乡。
傲山工诗文,诗才雄爽,文章豪放,与当时的王越齐名,人称江北二杰。
傲山在晚年的时候专心研究数学。著有《石绫传》、《灿然稿》、《先天手册》等。

傲 英:(生卒年待考),字子发;清江人。著名明朝官吏、诗人。
明朝正德年间进士,官至江西右部正使。
傲英工于诗。他的诗路独辟蹊径,很有特点,流传于世的有《绿学亭杂言》。

傲家熊:(生卒年待考),字孟姜;浙江平湖人。著名晚清民主革命先驱。
傲家熊早年在嘉兴创办稼公社及竹木小学堂,并组织祖宗教。
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傲家熊入上海爱国学社学习。
傲家熊曾编写《新山歌》一书,宣传革命。次年加入光复会,并且出资与魏兰等人组织温台处会馆,这是当时革命党人的一个秘密联系机关
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傲家熊与秋瑾共谋在大通师范学堂起义,事情泄露后逃跑。
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傲家熊在浙江嘉兴被仇杀。

三.郡望堂号:
1.郡望:
谯国郡:亦称谯国、谯郡。东汉朝建安年间(公元196~220年),将沛郡分出一部分设置了谯郡,治所在谯县(今安徽亳州),仍隶属豫州刺史部所辖之沛郡,其时辖地在今安徽、河南两省之间的一带地区。三国时期辖地在今安徽,河南两省的灵璧县、蒙城县、太和县、鹿邑县、永城县间一带地区。

2.堂号:
寀庵堂:南宋时期有傲陶孙,从小不受约束,胸怀大志。当时的权相韩侂胄当权,大儒朱熹遭贬。傲陶孙正游学太学,他首先做诗为朱熹送行。赵汝愚死在被贬的地方,他又写诗哭赵。韩佗胄听到这些以后很生气,于是下令逮捕傲陶孙,傲陶孙改名换姓逃掉了。后来傲陶孙中了进士,做了温州通判,著有《寀庵集》。傲氏因以为堂号。

四.楹联典故:
雄才命世;侠气干霄:上联典指明朝时期清江人傲英,字子发,正德年间进士,由南京刑部历陕西、河南提学副使,官至江西右布政使。善写诗,意境幽远,尽辟蹊径,著有《慎言集训》、《东谷赘言》、《绿雪亭杂言》等。下联典指南宋福清人傲陶孙,字器之,号臞庵。宋宁宗时,权相韩侂胄执政,与宗室大臣赵汝愚争权,赵汝愚被罢官,死在外地;韩侂胄又指理学为伪学,罢免、驱逐理学家,朱熹被贬外任。傲陶孙当时在太学,写诗送朱熹,又写诗哭赵汝愚,因此触怒了韩侂胄而遭追捕,他改变姓名逃跑才免了祸。后来登庆元年间进士,官至温陵通判。著有《臞庵集》等。
仙丹炼井;侠气干霄:上联典指晋朝时期敖仙修道于江西上高县高山上,上有真人炼丹井和冲真观。下联典指南宋朝时期的傲陶孙以诗哭赵汝愚被追捕,变姓名亡命而得免。
0
纠错

猜你喜欢:

  • 祈相傳黃帝二十五個兒子中有十四個得姓,其中有祈氏,乃此姓之始。
  • 薇極罕見姓。
  • “池、饰——它们因同音,故亦同义。宋代有人问赵德麟:‘今以卧毡著里施缘者,何以呼为池毡?’答曰:‘礼[《礼记》]云鱼跃拂池。池者,缘饰之名,
  • 一.姓氏渊源:第一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周武王给殷帝乙长子微子启的封地,属于以国名字讹为氏。远祖始于战国时期,商帝乙的长子微子启,是商纣王的
  • 多[多,读音作duō(ㄉㄨㄛ)]一.姓氏渊源:第一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商朝时期多父鼎,属于以器物名称为氏。商朝时期多父鼎,据姓氏专家考证,
  • 姓氏起源:祖宗:简狄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 》以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所载,相传上古帝的妃子中有一个叫 简狄的,因拣到一只燕子蛋,简狄吃了以
  • 简介  爱新觉罗(Aisin Gioro),是清朝皇室姓氏。满语「爱新」为金的意思。常见说法称「觉罗」为姓的意思,但实际上满语中「姓氏」一词
  • 一、姓氏源流充(Chōng)姓源出有二:1、出自一种叫充人的官名,其后以官名为氏。所谓充人,是周朝时的一种官名,是《周礼》的地官之属,其职掌
  • 舊通志:胄氏、舊氏,并见姓苑。
  • 把氏,是一稀姓。今甘肃永登一支把姓人数较多,其来源请看“永登把氏渊源考”。历史上的把氏名人,如把亲、把秀、把琮、把聪、把钺等人的渊源和后嗣还
  • 漕[漕,读音作cáo(ㄘㄠˊ)]一.姓氏渊源:第一个渊源:源于高阳氏,出自颛顼帝的第五孙晏安,属于帝王赐姓为氏。在上古时代,人们的姓氏很少,
  • 叔仲 ①通志氏族略:姬姓,鲁公子牙之后也,公孙兹生得臣、彭生,得臣为叔孙氏,彭生为叔仲氏。 ②千家姓:博平族。
  • 叔孙(1)出自姬姓,春秋时鲁桓公的第三子叔牙,死后溢僖叔,其后人以叔孙为氏。尚友录:鲁公子叔牙之后,牙生兹,号叔孙,因氏。 (2)南
  • 麴姓  麴(Qū)本是酿酒的主要原料,西周时成为掌管酿酒业的官名,世袭此职的人便以麴为姓。另外,汉代鞠谭的儿子因避难改姓麴,他的后世子孙亦称
  • 格晋朝有将领格增,为李矩手下,反抗匈奴族建立的汉国。
  • 离离鑫铨 男,1942年6月生 云南昆明人。学历中专,高级教师。现执教于昆明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
  • 一、姓氏源流衡(Héng)姓源出有三:1、出自伊姓,以官名为氏。商汤有贤臣伊尹,因为在灭夏过程 * 劳最大,商汤封他为尹(宰相),并封了个尊号
  • 定姓族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用以辨别汉族士人和鲜卑贵族的门第高下,以恢复门阀制度。太和十九年,孝文帝亲自拟定条制,规定鲜卑元姓门望
  • 一、姓氏源流隗(Kuí,Wěi)姓源出有三:1、出自夏朝帝王后代,以国名为氏。汤灭夏桀后,建立商朝,封夏朝王族的后代到隗邑作首领,并让他们建

评论

发表评论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百家姓 词典网 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