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作文大全>> 高中生作文>> 高三作文>> 议论文>> 从语文试卷看语文教育作文

从语文试卷看语文教育

作者:不详 (字数:2600字)

  谈到语文,满是不爽,现今的语文教育,当真有些问题。且不说教材的编写,单说语文试题的弊端便让人唏嘘不已。一张语文试卷若是摆给不懂语文不通文字的人看,或许会顿生“可远观不可亵玩焉”的感慨,“啧啧,真是包罗万象,高深莫测,有水准,有水平。”事实上,走近去看,一上手,便知不是亵玩,而是“宠幸”了。通卷做下来,教人苦不堪言。何来陶冶,何来感悟,何来素养。

  先说第一大题,是选择题,考的是所谓的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上来便是教人闻风丧胆的天下第一题,考拼音,多少英雄好汉折戟与此,老师尝云:“第一题皆送分题也。”果然送分,不过是送给出卷老师。“小弟出来乍到,小小意思,不成敬意。”“老兄太客气了,且看下一题。”考生一看,大呼后悔,该在第一题上磨蹭几分钟,好做心理准备。第二题乃字形,其畸形程度毫不逊于第一题,A,B,C,D俨然一个娘胎里出来的,不做DNA鉴定,鬼才知道谁真谁假,“对了,我会用语感。”纯正的普通话,字正腔圆,一两题做完,才知道出卷者的意图就是为了让你明白语文同英语的差别。罢了罢了,再看第三题,第三题一惯来讲是修改病句,读一遍,怎么四个都对,不可能,一定有错的,深入读几遍,咦?不好,好象四个都是错的。生离死别了好久,挥泪斩了三个,由天吧!爬出了前三题的幽暗昏惑,只有第四题才绽放出一点人性的光辉,排序或文学常识。排序体现能力,考“标”;文学常识展现知识素养,考“本”。让真正喜欢文学懂文学的人找回了一丝自信。

  前三题说是考基础,但试问又有多少文学大家做这种题目能做全对呢?恐怕很少,因为他们所着的文学大作里也会有一些错字,病句。难道就说他们基础不行根基不稳?同样的句子,放在名着里便是名句,放在语文试卷里则是病句,这只怕会让热爱文学的人心寒。名人讲演,其间难免会有一些字音错误,若是被耳尖又极富责任心的优秀学子听到,少不得会大呼错了错了,随即跳将起来纠正发音,维护真理,不言而喻,下面便是“献身”了。

  着实滑稽,想想也没什么意思,真理是少数人发现的,但却掌握在多数人手上。即便是真理,也未必不会成为谬误,所谓通假字,其实许多也就是古人写的错别字而已,只是由于众人都将错就错,错别字也就被办了证,成了我们现在拼死要记的东西了。

  原本所谓的事实与真理,也会被轻易打倒,有据可查的“据”也会变得子虚乌有,《现代汉语大辞典》常常修订,不就是在干这事么?比如“空穴来风”一词,原意为:有洞穴才有风进来,比喻消息和传说的产生,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同样一个成语,到了后来的修订版中,引申意却正好相反,比喻消息和传说的产生是完全没有原因的,管中窥豹,由此可见一斑。

  再说阅读,近些年高考阅读题分值在攀高的趋势,分值走高,文章也愈见水平,可出的题却愈发玄乎了。常常题目一出,让人摸不着头脑,瞪圆双眼,绞尽脑汁,也没发现题目是在说文章的。总有这么几道题,问某个字用得好不好,请说理由。答曰:不好。但凡见这两个字,评卷老师便会翻翻白眼,坦然而诚恳地吐出两个字:白痴。随即一个交叉的符号落于纸间,尘埃落定。那就说“好”,但具体好在哪里,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对于这样的情况,有一个通用的法子——打擦边球,既然是打擦边球,自然是球做得越大,越容易擦边,于是乎一篇阅读做下来,好似写了一篇六百字文章,答案终究是简单的,长篇大论,多是废话,有用的只有寥寥数字而已,这还要看评卷老师爽不爽帮你找到它。还有的题问作者为何要发出这样的感叹,不用看,答案中定然会有与国仇家恨、作者背景相关的文字,其实欣赏文学作品考虑作者背景这没错,但却万不可陷入这个死胡同里,并不是所有的作品写出来的时候,作者都想到了国家和社会,也许只是一时触景生情发出的喟叹,具体是什么情感,恐怕连作者本人也未必知道,因为文章是感性的。而现在出的阅读题,明明是作者的闲情文字,却硬要和劳什子国仇家恨扯上关系,好像作者每一次动笔之前都要在心中默念三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并为黎民苍生祈祷求福一般。

  着实教人恼火,怪不得有传言说韩寒写按自己文章出的阅读题却考不及格,张爱玲国文考试不过,真是讽刺。现今有许多阅读题出的与文意相去甚远,高考乃人生之重大关口,如此出题,岂不怕招人唾骂。

  最后说说作文,作文分值很高,这是对的。文学的最终表现形式就是写文章。既是写文章,除去题目,其余便不该再做限定。单纯的考生总是一味的信“评分标准”,却忽视了“评分细则”,这种错误与混淆“原则”和“原则上”的所产生的后果是一样的。只要与万恶的社会、丑陋的政府接上火,任你思想再深刻,文采再斐然,也是徒然。于是乎,众多考生避开交锋,纷纷拥上高楼,怀古伤今,你拽了李白的一条胳膊,我扯了苏轼的一条腿,屈原投江投了又投,韩愈胯下钻了又钻。任题千遍,我意不变,以不变应万变,写作文,就得讲究个无招胜有招。怪不得,我一朋友说,他在初三抄了一个排比句式,以后每次作文都能博得个波浪线,拿个高分。基本上是:“人生就像一个五味瓶,装着酸甜苦辣咸”云云。

  有人说,高考写作文,就像是“戴着镣铐跳舞”,笔者认为形容的十分贴切,可搞不明白的是国家教育部门为什么要给学生戴上镣铐,无论从政治上还是文学教育上来说,我以为都是弊大于利。

  有一个很着名的实验,说一只青蛙被放入一个瓶子里,扣上带了孔的盖子,青蛙刚开始还会努力撞击瓶盖,意图跳出去,可反复跳了许多次后,发现没用,时候久了,将盖子打开,青蛙便再也不会跳出去了。同样,长时间的“戴着镣铐”,受着拘束与压迫的人,也终究会失去创造力与斗志。

  中学语文教育,是为了让学生提高文学素养,培养文学悟性和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同时也为将来走文学之路的热爱文学的学生打基础,因此尤为重要。而现今的语文教育模式与原意却大相径庭,适得其反,这终归不是大多数人想要的。

 

标签:语文,教育,议论抒情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icidian,回复:从语文试卷看语文教育作文,即可方便查询。

专题推荐:

猜你喜欢:

  •   说到曹操,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他是个大奸臣,诸如“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ldq
  •   矛,不能在舞台上独唱。  盾,不能在舞台上独舞。  只有矛盾,才能在生活的舞台上共唱共舞。  矛的自述:  我是
  •   如果,我当时可以再勇敢一点,或许我现在可以很幸福;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一定不会再让他离开;如果,我们都把话说出来
  •   今天,我们已经迈入了崭新的21世纪。  我们真诚希望,我们的明天会更好。  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社会发生了翻天
  •   回忆之风推动着历史的风轮向后转动,沉静的流水在点点的溅落中轻轻道出无言的疑问。  阴雨蒙蒙,汩罗江畔,江面轻薄的
  •   一个步履蹒跚的孩童,在午后洒满阳光的小径上,胆怯地迈出了他人生的第一步,心中大大地充满着的小小的勇气让他勇敢地在
  •   当很多人还在为80后争论不休时,我们却不得不留意一下90年代的那些人了。有的人把80后的人称之为垮掉的一代,而实
  •   俞敏洪曾经说过: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一是像草一样活着二是像树一样活着。  像草一样尽管活着,吸收阳光雨露,但是长
  •   品味“鸿门宴”,可管中窥豹而预知楚汉争霸之结局。沛公刘邦何德何能最终夺得天下?《史记》中
  •   继中国音乐着作权协会(以下简称“中音协”)向卡拉OK、商场、宾馆等公共场所收取音乐版权费
  •   蚕蛹拥有破茧而出的痛苦,才拥有化蝶起舞的美丽;雏鹰拥有风吹雨打的痛苦,才拥有问鼎苍穹的身影;河蚌拥有聚泪磨沙的痛
  •   左边的耳机总是让 * 心,稍微不注意,又从耳边划落下去了。  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我写作的线索,其中也包括音乐在
  •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是苏轼的《江城子》中的句子。词中虽有伤感,但伤感中却满含无奈。  此情无计可消
  •   时间——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另人后悔的东
  •   提起考试总是件让人冒火的事情,一张薄薄的明明只要几分钟就可以搞定的草纸总是要让人熬得屁股 * ,老师让我们考试让我
  •   这一夜,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把精美的中华文化盛宴呈现给全世界。  这一夜,全世界40亿观众在文化、艺术与美的感官震撼
  •   有一个带去观赏天堂和地狱,以便比较之后能聪明去选择他的归宿。他先去看了魔鬼掌管的地狱。第一眼看去令人十分吃惊,因
  •   开始喜欢越过喧嚣的篮球场,迈步走进沉睡的图书室。在书的世界里,静静地躺在诗的海面,聆听诗风在耳边徘徊,任诗意化作
  •   每当遇到难过的坎,或有很棘手的事一时半会过不去,或命运让我感叹无能为力时,我就会想到爸爸。如果爸爸现在还在我身边
  •   从小,我便在有意无意间处处感受,处处寻找,就像一个游子努力找寻归宿一样。我在寻找那个属于自己的天堂“

评论

发表评论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作文大全 词典网 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