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国学>> 子部>> 百战奇略:65章 水战

65章 水战

《百战奇略》 作者:明·刘基(刘伯温)

【解析】

本篇虽以《水战》为题,但所阐述的内容并非是水上作战的问题,而是陆上作战如何利用水流辅助军队进攻取胜的问题。它认为,在与敌人隔水对峙时,如果不打算与敌决战的话,可近水设阵,凭水阻敌过河;如果打算与敌决战的话,则应在离河稍远处设阵,以此诱敌渡河,待其“涉水半渡”而击之。本篇所阐述的这些问题,无论是凭水阻敌,还是诱敌半渡,都是阐发《孙子兵法·火攻篇》所提出的“以水佐攻者强”这一观点。在中国古代战争中,运用“以水佐攻”指导原则而战胜敌人的是不乏其例的。汉初,大将韩信击败楚将龙且的潍水之战,就是体现“以水佐攻”原则的成功战例。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十一月,韩信率军攻齐进至潍水,与北上救齐的楚将龙且所部隔水而阵。当时,龙且军“号称二十万”(见《史记·淮阴侯列传》),与韩信所率数万兵力相比,是占绝对优势。但韩信并没有被兵多势众的敌人所吓倒,相反,他却从当面敌情实际出发,充分利用潍水这一天然条件来打击敌人。交战前,韩信秘密派人乘夜用大批沙袋将潍水上游堵住;接战中,韩信采取佯败诱敌渡河,待其渡过一半时,命人突然决壅放水,大水直泻而下,立即将正在渡水的楚军冲成两段。于是,韩信乘敌极度混乱之机,挥军迅猛攻击,一举全歼已渡之楚军,并击斩楚将龙且,未及渡河的另一半楚军不战自溃,齐王田广也吓得逃跑了。其后,韩信乘胜率军追击,将溃逃中的楚军全部俘虏了,取得了平齐之战的全面胜利。

【译文】

大凡对敌作战,或者在河岸列阵对敌,或者于水上驾船击敌,这都叫做水战。如在近水岸边作战时,必须距河水稍远些,这样,一方面可以引诱敌人渡河,一方面可以使敌人不生疑心。我一定要与敌人决战时,就不要在靠近河水的岸边迎击敌人,怕的是敌人不敢渡河而来;我如果不想同敌人决战时,就凭据河岸有利地势阻截敌人,使其无法渡过河来。如果敌人渡河来与我战时,我可以在岸边等到敌人渡过一半时再袭击它。这样作战就利于取胜。诚如兵法所说:“待敌人渡河一半时,就可以出兵袭击它。”西汉初年,谋士郦食其奉刘邦之命游说齐国而使之归顺了汉廷,自此齐王田广每天与郦食其饮酒作乐,撤除了防御汉军的守备力量。谋士蒯通建议韩信乘齐国守备废弛之隙而出兵进攻它;韩信采纳了他的意见,于是率军渡过黄河,出敌不意地一举袭破了齐国。齐王田广认为是郦食其出卖了自己,便把他煮死了,然后逃往高密,向楚国求救。楚王于是派遣龙且为将率兵号称二十万前往援救齐国。有人劝龙且说:“汉军远离本土而来拚死作战,其锋芒锐盛不可阻挡,齐、楚军队是在自己地域内作战,士卒容易逃散。因此,不如采取深沟高垒固守不战之策,叫齐王派遣其心腹大臣去招抚失陷的城邑。这些失陷的城邑知道自己的国王还在,且有楚军前来救援,就一定会反叛汉军。汉军因客居在别国土地上,必定会造成缺少粮食的不利态势,这样,就可以不经交战而擒获他们了。”但龙且不以为然地说:“我一向了解韩信的为人,他是容易对付的。如今若是援救齐国不经交战而迫降了韩信,我还有什么战功可言?如果同他交战而又能战胜他,齐国的一半土地可就成为我的封地了。”于是,率军前进,与汉军相隔潍水而摆开了阵势。韩信连夜派人制作了大批袋囊装满沙子,堵住了潍水上游,清晨又亲率部分兵力渡河袭击龙且而伪装成战败逃回。龙且见此高兴地说:“我本来就知道韩信是个胆小怕战的懦夫。”于是挥军渡河追击汉军。韩信立即派人掘开潍水上游的沙袋,河水顿时倾泻而至。此时,龙且的部队尚有大半没有渡过潍水,韩信乘汹涌水势挥军猛烈截杀击斩了龙且。被水隔断而滞留潍水东岸的龙且部队纷纷逃散,齐王田广也吓得逃跑了。韩信乘胜追击败兵到城阳,俘获了全部楚军。于是平定了齐国。

【原文】

凡与敌战,或岸边为阵,或水上泊舟,皆谓之水战。若近水为战,须去水稍远,一则诱敌使渡,一则示敌无疑。我欲必战,勿近水迎敌,恐其不得渡。我欲不战,则拒水阻之,使敌不能济。若敌率兵渡水来战,可于水边伺其半济而击之,则利。法曰:“涉水半渡可击。”①汉郦生说齐下之,齐王②日与生纵酒为乐,而罢守备。蒯通③说信,遂渡河,袭破齐。齐下以郦生卖己,烹之,而走高密④,请救于楚。楚遣龙且将兵〔号称二十万〕救齐。或〔说龙且〕曰:“汉兵远来,其锋难当,齐、楚自居其地〔战〕,兵易败散。不如深壁,令齐王使其信臣招所亡城,闻其王在,楚来救,必反汉。⑤。汉兵客居,其势无所食,可不战而擒也。”龙且曰:“吾知韩信为人,易与耳。今若救齐不战而降之,有何功?若战而胜,齐半可得。”遂进兵与汉军夹潍水⑥而阵。信夜使人〔为〕囊〔盛〕沙壅水上流,旦渡击且,佯败走。龙且喜曰:“吾固知信怯。”遂追之〔渡水〕。信使人决壅囊,水大至,且军大半不得渡,即击,杀且。〔龙且〕水东军散走,〔齐王广〕亡去。〔信遂追北至城阳⑦,皆虏楚卒〕,遂平齐。⑧

【注释】

①涉水半渡可击:语出《吴子·料敌第二》。②齐王:即田广。③蒯通:本名彻,因与汉武帝刘彻同讳,故史家改“彻”为“通”。蒯通,范阳(今河北徐水北)人。陈胜起兵反秦后,派武臣进取赵地,通说范阳令徐公归降,武臣不战而得赵地三十余城。后又劝韩信袭取赵地,成为汉初重要谋士和说客。④高密:郡名。故址在今山东高密西南。⑤反汉:马本及各本皆误作“及汉”,今据史校改。⑥潍水:今称潍河,在山东省东部。⑦城阳:古地名。故址在今山东荷ze6*东北。⑧本篇史例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上一篇:64章 近战
下一篇:66章 火战
目录:百战奇略

猜你喜欢:

  • 《红与黑》    这个花园很大,它的图样是几年前精    心设计的.但是那些百年古树,在亨
  • 《新唐书》 ◎苏世长(良嗣 弁) 韦云起 孙伏伽 张玄素 苏世长,京兆武功人。祖彤,仕后魏通直散骑常侍。父振,周宕州刺史,建威县侯
  • 《宋书》 ◎历下 《元嘉历法》: 上元庚辰甲子纪首至太甲元年癸亥,三千五百二十三年,至元嘉二十年癸未,五千七百三年,算外。
  • 《贞观政要》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朕观前代谗佞之徒,皆国之蟊贼也。或巧言令色,朋党比周;若暗主庸君,莫不以之迷惑,忠臣孝子所以泣血衔冤。故丛兰
  • 《邦斯舅舅》    茜博太太一转身,弗莱齐埃马上用一张白纸换下了遗嘱,将遗嘱放进了自己的衣袋;接着,他以出色的技术封好纸套
  • 《清史稿》 ○万承风 周系英 钱樾 秦瀛 李宗瀚 韩鼎晋 朱方增 万承风,字和圃,江西义宁人。乾隆四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
  • 《旧五代史》 少帝,名重贵,高祖之从子也。考讳敬儒,母安氏,以唐天祐十一年六月二十七日生帝于太原汾阳里。敬儒尝为后唐庄宗骑将,早薨,高祖以帝为子。
  • 《百战奇略》【原文】凡与敌战,士卒宁进死,而不肯退生者,皆将恩惠使然也。三军知在上之人爱我如子之 至,则我之爱上也如父之极。故陷危亡之地,而无不愿死以报
  • 《黄帝内经素问》 ○皮部论篇第五十六 黄帝问曰:余闻皮有分部,脉有经纪,筋有结络,骨有度量,其所生病各异,别其分部,左右上下,阴阳所在,病之始终
  • 《六朝文絜》 天河渐没,日轮将起。燕噪吴王,乌惊御史。玉花簟上,金莲帐里。始折屏风,新开户扇。朝光晃眼,早风吹面。临桁下而牵衫,就箱边而著钏。宿鬟
  • 《宝岛》  从树林边缘传来一个清晰爽朗的声音,把我——应该说把我们大家都惊醒了,我看到连靠在门柱上打盹的岗哨也猛地弹起来。
  • 《北齐书》 ◎方伎 ○由吾道荣 王春 信都芳 宋景业 许遵 吴遵世 赵辅和 皇甫玉 解法选 魏宁 綦母怀文 张子信
  • 《上尉的女儿》    请劳驾散布一个谣言,说是我病得几乎要死了,打算去死并尽可能保持体面.不知不觉我下乡已经两个星期.我厌烦
  • 《菜根谭》 忧勤是美德,太苦则无以适性怡情;澹泊是高风,
  • 《水浒传》 诗曰: 天理昭昭不可诬,莫将奸恶作良图。 若非风雪沽村酒,定被焚烧化朽枯。 自谓冥中施计毒,谁知暗里有神扶。
  • 《宋史》 ◎蛮夷四 ○西南诸夷 黎州诸蛮 叙州三路蛮 威茂渝州蛮 黔涪施高徼外诸蛮 泸州蛮 西南诸夷,汉牂牁郡地。武帝元
  • 《西游记》 却说那怪将八戒拿进洞去道:“哥哥啊,拿将一个来了。”老魔喜道:“拿来我看。”二魔道:“这不是?”老魔道:“兄弟,错拿了,这个和尚没用
  • 《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望着多莉的面孔消瘦.憔悴.皱纹里满是灰尘,本来打算把心里想的话对她说,就是:你消瘦了;但是想起自己
  • 《南齐书》 ◎王晏 萧谌 萧坦之 江祏 王晏,字士彦,琅邪临沂人也。祖弘之,通直常侍。父普曜,秘书监。宋大明末,晏起家临贺王国常侍,
  • 《柳宗元集》 ○晋文公问守原议(唐自德宗惩艾惩泚贼,故以左右神策、天威等军,委宦者主之,置护军中尉、中护军,分提禁兵,威柄下迁,政在宦人。其视晋文

评论

发表评论
手机版 国学 文学名著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