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国学>> 子部>> 三十六计: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

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

《三十六计》 作者:不详

以借路为名,实际上要侵占该国(或该路)。虢,诸侯国名。也作“假道灭虢”。

【原典】
  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①。困,有言不信②。

【注释】
  ①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假,借。句意为:处在我与敌两个大国之中的小国,敌方若胁迫小国屈从于他时,我则要借机去援救,造成一种有利的军事态势。
  ②困,有言不信:语出《易经·困》卦。困,卦名。本纷为异卦相叠(坎下兑上),上卦为兑为泽,为阴;下卦为坎为水,为阳。卦象表明,本该容纳于泽中的水,现在离开泽而向下渗透,以致泽无水而受困,水离开泽流散无归也自困,故卦名为“困”。“困”,困乏。卦辞:“困,有言不信。”意为,处在困乏境地,难道不相信这基吗?此计运用此卦理,是说处在两个大国中的小国,面临着受人胁迫的境地时,我若说援救他,他在困顿中会不相信吗?

【按语】
  假地用兵之举,非巧言可诳,必其势不受—方之胁从,则将受双方之夹击。如此境况之际,敌必迫之以威,我则诳之以不害,利其幸存之心,速得全势,彼将不能自阵,故不战而灭之矣。如:晋侯假道于虞以伐虢,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袭虞灭之(《左传·僖公五年》)。

【释义】

这条按语讲了一种情况,说是处在夹缝中的小国.情况会很微妙。一方想用武力威逼他,一方却用不侵犯它的利益来诱骗它,乘它心存侥幸之时,立即把力量渗透进去,控制它的局势,所以,不需要打什么大仗就可以将它消灭。
    其实,此计的关键在于“假道”。善于寻找“假道”的借口,善于隐蔽“假道”的真正意图,突出奇兵,往往可以取胜。

    假道伐虢,假道,是借路的意思。语出(左传·僖公二年》:“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塑,假道于虞以灭虢。”

【解析】

 处在敌我两大国中间的小国,当受到敌方武力胁迫时,某方常以出兵援助的姿态,把力量渗透进去。当然,对处在夹缝中的小国,只用甜言蜜语是不会取得它的信任的,一方往往以“保护”为名.迅速进军,控制其局势,使其丧失自主权。再乘机突然袭击,就可轻而易举地取得胜利。

【故事】

春秋时期,晋国想吞并邻近的两个小国:虞和虢,这两个国家之间关系不错。晋如袭虞,虢会出兵救援;晋若攻虢,虞也会出兵相助。大臣荀息向晋献公献上一计。他说,要想攻占这两个国家,必须要离间他们,使他们互不支持。虞国的国君贪得无厌,我们正可以投其所好。他建议晋献公拿出心爱的两件宝物,屈产良马和垂棘之壁,送给虞公。献公哪里舍得?苟息说:大王放心,只不过让他暂时保管罢了,等灭了虞国,一切不都又回到你的手中了吗?献公依计而行。虞公得到良马美璧,高兴得嘴都合不拢。

    晋国故意在晋、虢边境制造事端,找到了伐虢的借口。晋国要求虞国借道让晋国伐虢,虞公得了晋国的好处,只得答应。虞国大臣宫子奇再三劝说虞公,这件事办不得的。虞虢两国,唇齿相依,虢国一亡,唇亡齿寒,晋国是不会放过虞国的。虞公却说,交一个弱朋友去得罪一个强有力的朋友,那才是傻瓜哩!

    晋大军通过虞国道路,攻打虢国,很快就取得了胜利。班师回国时,把劫夺的财产分了许多送给虞公。虞公更是大喜过望。晋军大将里克,这时装病,称不能带兵回国,暂时把部队驻扎在虞国京城附近。虞公毫不怀疑。几天之后,晋献公亲率大军前去,虞公出城相迎。献公约虞公前去打猎。不一会儿,只见京城中起火。虞公赶到城外时,京城已被晋军里应外合强占了。就这样,晋国又轻而易举地灭了虞国。

    本书中曾讲到刘璋开门揖盗,让刘备入川,结果自己丢了老命。像刘备这样用“假道伐虢”之计取胜的战例,古代战争中还有不少。当然,所谓,假道”的方式,必须根据当时的情况灵活掌握。

    东周初期,各诸侯国都乘机扩张势力。楚文王时期,楚国势力日益强大,汉江以东小国,纷纷向楚国称臣纳贡。当时有个小国叫蔡国,仗着和楚国联姻,认为有个靠山,就不买楚国的帐,楚文王怀恨在心,一直在寻找灭蔡的时机。

    蔡国和另一小国息国关系很好,蔡侯、息侯都是娶的陈国女人,经常往来。但是,有一次息候的夫人路过蔡国,蔡侯没有以上宾之礼款待,气得息侯夫人回国之后,大骂蔡侯,息侯对蔡侯有一肚子怨气。

    楚文王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认为灭蔡的时机已到。他派人与息侯联系,息侯想借刀sha6*人,向楚文王献上一计:让楚国假意罚息,他就向蔡侯求教,蔡侯肯定会发兵救息。这样,楚、息合兵,蔡国必败。楚文王一听,何乐而不为?他立即调兵,假意攻息。蔡侯得到息国求援的请求,马上发兵救息。可是兵到息国城下,息侯竟紧团城门,蔡侯急欲退兵,楚军已借道息国,把蔡侯围困起来,终于俘虏了蔡侯。

    蔡侯被俘之后,痛恨息侯,对楚文王说:息侯的夫人息妫是一个绝代佳人。他这话是刺激好色的楚文王。楚文王击败蔡国之后,以巡视为名率兵到了息国都城。息侯亲自迎接,设盛宴为楚王庆功。楚文王在宴会上,趁着酒兴说:“我帮你击败了蔡国,你怎么不让夫人敬我一杯酒呀?”息侯只得放夫人息妫出来向楚文王敬酒。楚文王一见息妫,果然天姿国色,马上魂不附体,决定一定要据为己有。第二天,他举行答谢宴会,早已布置好伏兵,席间将息侯绑架,轻而易举地灭了息国。

    息侯害人害已,他主动借道给楚国,让楚国灭蔡,给自己报了私仇,却不料,楚国竟不丢一兵一卒,顺手将自己消灭。

猜你喜欢:

  • 《宋史》 ○曹翰 杨信(弟嗣 赞) 党进 李汉琼 刘遇 李怀忠 米信 田重进刘廷翰 崔翰 曹翰,大名人。少为郡小吏,好
  • 《说唐全传》  黑连度把手中大刀噶喇叮当运转几刀,战到二十几个回合.怀玉这条提罗枪,神出鬼没,阴手接来阳手发,阳手接来阴手发,迎开些,挡开去,抬开去,返
  • 《吕氏春秋》 ○不苟 一曰:贤者之事也,虽贵不苟为,虽听不自阿,必中理然后动,必当义然后举,此忠臣之行也。贤主之所说,而不肖主虽不肖其说,非
  • 《旧唐书》 ◎经籍下 丙部子录,十七家,七百五十三部,书一万五千六百三十七卷。 儒家类一 道家类二 法家类三
  • 《欧阳修集》 ◎上书一首 【通进司上书〈康定元年〉】 十二月二十四日,宣德郎、守太子中允、充馆阁校勘臣欧阳修谨昧死再拜上书于皇帝阙下。
  • 《宝岛》  我醒来时天已大亮,发现自己已被冲到藏宝岛西南端。太阳已升起,但还是藏在望远镜山这个庞然大物的后面不让我看。这边的山坡几乎伸到海上,形成一
  • 《白鲸》    过了几天,冰块和流冰都撇在后面了,这时,"裴廓德号"正乘风破浪冲过春光明媚的基多(
  • 《白痴》    时常有人抱怨我国没有干实事的人;比如,搞政治的人很多;将军也很多;至于各种主管,不管要多少,立刻可以找
  • 《明史》 ◎外国一 ○朝鲜 朝鲜,箕子所封国也。汉以前曰朝鲜。始为燕人卫满所据,汉武帝平之,置真番、临屯、乐浪、玄菟四郡。汉末,有
  • 《元史》 ◎忠义一 李伯温,守贤之孙,彀之子也。长兄惟则,怀远大将军、平阳征行万户;次伯通。岁甲戌,锦州张致叛,国王木华黎命击之,大战城
  • 《傲慢与偏见》    然而,尽管有五个女儿帮腔,贝内特太太费尽了口舌还是没有从丈夫嘴里套出句叫她们明白的话来,不知道宾利先生
  • 《宋史》 ◎职官二 ○枢密院 宣徽院 三司使 翰林学士院 侍读侍讲 崇政殿说书 诸殿学士 诸阁学士 诸修撰直阁 东宫官
  • 《六朝文絜》 惟大明六年,夏四月壬子,宣贵妃薨。 律谷罢暖,龙乡辍晓。照车去魏,联城辞赵。皇帝痛掖殿之既阒,悼泉途之已宫。巡步檐而临蕙路,集
  • 《欧阳修集》 【易类】 前史谓秦焚三代之书,《易》以卜筮而得不焚,及汉募群书,类多散逸,而《易》以故最完。及学者传之,遂分为三:一曰田何之《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传记类存目六 △《西征记》·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宋卢襄撰。襄字赞元。观其《自序》,盖衢州人。此书载於《锦绣万花谷前
  • 《魏书》 ◎张恂 鹿生 张应 宋世景 路邕 阎庆胤 明亮 杜纂 裴佗 窦瑗羊敦 苏淑 罢侯置守,历年永久,统以方牧,
  • 《尉缭子》凡治人者何?曰:非五谷无以充腹,非丝麻无以盖形。故充腹有粒,盖形有缕。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积蓄。夫无雕文刻镂之事,女无绣饰纂组
  • 《南史》 ○蔡廓(子兴宗 孙约 约弟撙 撙孙凝) 蔡廓,字子度,济阳考城人,晋司徒谟之曾孙也。祖系,抚军长史。父綝,司徒左西属。廓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总集类存目三 △《今文选》·十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孙鑛撰。鑛有《孙月峰评经》,已著录。是编裒录明人之文,所选自罗
  • 《晋书》 ◎职官 《书》曰:“唐虞稽古,建官惟百。”所以奖导民萌,裁成庶政。《易》曰:“天垂象,圣人则之。”执法在南宫之右,上相处端门之

评论

发表评论
手机版 国学 文学名著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