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国学>> 其它>>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二十七 经部二十七

卷二十七 经部二十七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作者:纪昀等

○春秋类二
△《春秋经解》·十二卷(永乐大典本)
宋崔子方撰。子方,涪陵人,字彦直,号西畴居士。《晁说之集》又称其字
伯直,盖有二字也。朱彝尊《经义考》称其尝知滁州,曾子开为作《茶仙亭记》。
《经解》诸书,皆罢官后所作,考子方《宋史》无传,惟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
要录》称其於绍圣间三上疏,乞置《春秋》博士,不报。乃隐居真州六合县,杜
门著书者三十馀年。陈振孙《书录解题》所载大略相同。朱震《进书劄子》亦称
为东川布衣。彝尊之说,不知何据。惟《永乐大典》引《仪真志》一条云:“子
方与苏、黄游。尝为知滁州曾子开作《茶仙亭记》,刻石醉翁亭侧。黄庭坚称为
六合佳士。”殆彝尊误记是事,故云然欤?考子方著是书时,王安石之说方盛行,
故不能表见於世。至南渡以后,其书始显。王应麟《玉海》载,建炎二年六月,
江端友请下湖州取崔子方所著《春秋传》藏秘书。绍兴六年八月,子方之孙若上
之。是时朱震为翰林学士,亦有劄子上请。当时盖甚重其书矣。子方《自序》云:
“圣人欲以绳当世之是非,著来世之惩劝,故辞之难明者,著例以见之。例不可
尽,故有日月之例,有变例。慎思精考,若网在纲。”又《后序》一篇,具述其
疏解之宗旨。大抵推本《经》义,於三《传》多所纠正。如以晋文围郑谓讨其不
会翟泉,以郕伯来奔为见迫於齐,以齐侯灭莱不书名辨《礼记》诸侯灭同姓名
之误,类皆诸家所未发。虽其中过泥日月之例,持论不无偏驳,而条其长义,实
足自成一家。所撰凡《经解》、《本例》、《例要》、三书。《通志堂经解》刊
本,仅有《本例》。今从《永乐大典》裒辑成编,各还其旧。自僖公十四年秋至
三十二年,襄公十六年夏至三十一年,《永乐大典》并阙,则取黄震《日钞》所
引及《本例》补之。其他《本例》所释有引伸此书所未发,或与此书小有异同者,
并节取附录。而卷袠、书名则并遵《宋史》。至子方原书,《经》文已不可见。
今以所解参证,知大略皆从《左氏》,而亦间有从《公》、《穀》者,故与胡安
国《春秋传》或有异同焉。
△《春秋本例》·二十卷(内府藏本)
宋崔子方撰。是书大旨以为圣人之书,编年以为体,举时以为名,著日月以
为例。而日月之例又其本,故曰《本例》。凡一十六门,皆以日月时推之,而分
著例、变例二则。州分部居,自成条理。考《公羊》、《穀梁》二《传》专以日
月为例,固有穿凿破碎之病。然《经》书“公子益师卒”,《左传》称“公不与
小殓,故不书日”,则日月为例,已在二《传》之前。疑其时去圣未远,必有所
受。但予夺笔削,寓义宏深,日月特其中之一例。故二家所说,时亦有合。而推
之以概全经,则支离轇轕而不尽通。至於必不可通,於是乎委曲迁就,变例
生焉。此非以日月为例之过,而全以日月为例之过也。亦犹《易》中互体未尝非
取象之一义,必卦卦以互体求象,则穿凿遂甚耳。啖助、赵匡一扫诸例而空之,
岂非有激而然,如王弼之弃象言《易》乎?子方此书,陈振孙《书录解题》称其
学辨正三《传》之是非,而专以日月为例,则正蹈其失而不悟。所论甚允。然依
据旧《传》,虽嫌墨守,要犹愈於放言高论,逞私臆而乱圣经。说《春秋》者古
来有此一家,今亦未能遽废焉。
△《春秋例要》·一卷(永乐大典本)
宋崔子方撰。考《宋史·艺文志》,子方《春秋经解》十二卷、《本例》、
《例要》二十卷,知子方所著原本,此书与《本例》合并矣。朱彝尊《经义考》
称《本例》、《例要》十卷,并存。而今通志堂刊之,《本例》则析目录别为一
卷,以足二十卷之数,而《例要》阙焉。盖误以《本例》目录为《例要》,而不
知其别有一篇。恐彝尊所见即为此本。故曰“并存”,亦误注也。今考《永乐大
典》所载,虽分析为数十百条,系於各字之下,而裒辑其文,尚可相属。较通志
堂本所载目录,一字不同,灼知为刊刻之误。谨编缀前后,略依《本例》次序,
排纂成编,以还子方所著三书之旧焉。
△《春秋五礼例宗》·七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宋张大亨撰。大亨字嘉父,湖州人。登元丰乙丑乙科。何薳《春渚纪闻》、
王明清《玉照新志》并载其尝官司勋员外郎,以王国侍读、侍讲官名与朝廷相紊,
奏请改正事。陈振孙《书录解题》载大亨《春秋通训》及此书,则称为“直秘阁
吴兴张大亨撰”。盖举其所终之官也。考《左传》发凡,杜预谓皆周公礼典。韩
起见《易象》、《春秋》,亦谓《周礼》在鲁。孙复作《春秋尊王发微》,叶梦
得讥其不深於礼学,故其言多自牴牾。盖《礼》与《春秋》本相表里。大亨是编,
以杜预《释例》与《经》踳驳,兼不能赅尽,陆淳所集啖、赵《春秋纂例》,
亦支离失真,因取《春秋》事迹,分吉、凶、军、宾、嘉五礼,依类别记,各为
总论。义例赅贯,而无诸家拘例之失。振孙称为“考究详洽”,殆非溢美。元吴
澄作《春秋纂言》,分列五礼,多与此书相出人。澄非剽袭人书者,殆偶未见传
本欤?朱彝尊《经义考》载此书十卷,注曰“存”。而诸家写本,皆佚其《军礼》
三卷,已非彝尊之所见。然《永乐大典》作于明初,凡引此书皆吉、凶、宾、嘉
四礼之文,《军礼》绝无一字。则此三卷之佚久矣,彝尊偶未核检也。
△《春秋通训》·六卷(永乐大典本)
宋张大亨撰。是书《自序》谓少闻《春秋》於赵郡和仲先生。考宋《苏轼年
谱》,轼本字和仲。又苏洵《族谱》称为唐相苏颋之裔,系出赵郡。今所传轼
《题烟江叠嶂图诗》石刻,末亦有赵郡苏氏印。然则赵郡和仲先生即轼也。苏籀
《双溪集》载大亨以《春秋》义问轼,轼答书云“《春秋》,儒者本务。然此书
有妙用,学者罕能领会。多求之绳约中,乃近法家者流,苛细缴绕,竟亦何用?
惟左丘明识其用,终不肯尽言,微见端兆,欲使学者自求之”云云,与大亨《自
序》亦合。盖其学出於苏氏,故议论宗旨亦近之。陈振孙《书录解题》及《宋史
·艺文志》并作十六卷。朱彝尊《经义考》云“已佚”。此本载《永乐大典》中,
十二公各自为卷,而隐公、庄公、襄公、昭公又自分上、下卷,与十六卷之数合。
然每卷篇页无多,病其繁碎。今并为六卷,以便省览,其文则无所佚脱也。
△《春秋传》·二十卷(浙江朱彝尊家曝书亭藏本)
宋叶梦得撰。梦得字少蕴,号石林,吴县人。绍圣四年进士。南渡后官至崇
信军节度使。事迹具《宋史·文苑传》。梦得以孙复《春秋尊王发微》主於废
《传》以从《经》,苏辙《春秋集解》主於从《左氏》而废《公羊》、《穀梁》,
皆不免有弊。故其书参考三《传》以求《经》,不得於事则考於义,不得於义则
考於事,更相发明,颇为精核。开禧中,其孙筠刊於南剑州。真德秀跋之,称其
辟邪说,黜异端,有补世教不浅。《宋史·艺文志》又载梦得别有《春秋考》三
十卷、《谳》三十卷、《指要总例》二卷、《石林春秋》八卷。今《谳》、《考》
二书散见《永乐大典》中,尚可得其大概。馀皆散佚,惟此《传》犹为完书。
《南窗纪谈》载“梦得为《春秋》书,其别有四:解释音义曰《传》,订正事实
曰《考》,掊击三《传》曰《谳》,编列凡例曰《例》。尝语徐惇济曰:‘吾之
为此名,前古所未见也。’惇济曰:‘吴程秉著书三万馀言,曰《周易摘》、
《尚书驳》、《论语弼》,得无近是乎’”云云。案此《传》不专释音义,其说
已非。至於以一字名书,古人多有。即以《春秋》而论,传为通名,不必言矣。
如《汉志》所载铎氏、张氏皆有《春秋微》,《公羊传疏》有闵因《春秋序》,
《后汉书》有郑众《春秋删》,《隋志》有何休《春秋议》、崔灵恩《春秋序》,
孙炎并先有《春秋例》。梦得博洽,安得不见?乃以为古无此名,必非事实。且
《宋志》载梦得《春秋指要总例》,亦不名曰《春秋例》,殆小说附会之辞,不
足据也。
△《春秋考》·十六卷(永乐大典本)
宋叶梦得撰。是书於宁宗开禧中,与《春秋传》、《春秋谳》同刻於南剑州。
元程端学作《春秋三传辨疑》,多引其说,则当时犹有传本。自明以来,藏书家
皆不著录,故朱彝尊《经义考》注曰“已佚”。惟《永乐大典》颇载其文,以次
检校,尚可得什之ba6*九。今排比缀辑,复勒成编。其书大旨在申明所以攻排三
《传》者,实本周之法度制作以为断,初非有所臆测於其间。故所言皆论次周典,
以求合於《春秋》之法。其文辨博纵横,而语有本原,率皆典核。陈振孙《书录
解题》称其辨定考究,无不精详,殆不诬也。原书前有《统论》。其后乃列十二
公,逐条诠叙而不录《经》文。今悉仍旧例。其卷帙则约略篇页,辑为《统论》
三卷。隐公以下,以次编为十三卷,不复拘《宋志》三十卷之数。据梦得《自序》,
称自其《谳》推之,知吾所正为不妄,而后可以观吾《考》。自其《考》推之,
知吾所择为不诬,而后可以观吾《传》。然《书录解题》已先列《传》,次列
《考》,次列《谳》。盖《传》其大纲,而《考》、《谳》其发明之义疏也。今
仍从陈氏之《序》,次於《传》后焉。
△《春秋谳》·二十二卷(永乐大典本)
宋叶梦得撰。是书抉摘三《传》是非,主於信《经》不信《传》,犹沿啖助、
孙复之馀波。於《公羊》、《穀梁》多所驳诘。虽《左传》亦据《传》末“韩魏
反而丧之”之语,谓知伯亡时左氏犹在,断以为战国时人(案《经》有续书,
《传》亦有续书,梦得盖未深考。语详《左传注疏》条下),昌言排击。如辨诸
侯世相朝为衰世之事;辨宰孔劝晋献公及鲁穆姜悔过之言皆出附会;辨十二次分
十二国之谬;辨夹谷之会孔子沮齐景公事亦出假托;辨堕郈、堕费非孔子本意;
辨诸侯出入有善有恶;辨诸侯卒之或日或不日,非尽属褒贬;鲁侯之至与不至,
亦不可拘牵成例。虽辨博自喜,往往有澜翻过甚之病。於《经》旨或合或离,不
能一一精确。而投之所向,无不如志,要亦文章之豪也。惟古引《春秋》以决狱,
不云以决狱之法治春秋。名书以《谳》,於义既为未允。且左氏、公羊、穀梁皆
前代经师,功存典籍,而加以推鞫之目,於名尤属未安。是则宋代诸儒藐视先儒
之锢习,不可以为训者耳。考《宋艺文志》,是书本三十卷。又梦得自记《左传》
四百四十二条、《公羊》三百四十条、《穀梁》四百四十条。今据《永乐大典》
所载,参以程端学《春秋辨疑》,通加检核。《左传》阙九十条,《公羊》阙六
十五条,《穀梁》阙八十四条,盖已非完帙。然其大较已略具矣。谨依类排次,
釐为《左传谳》十卷、《公羊、穀梁谳》各六卷。
△《春秋集解》·三十六卷(内府藏本)
宋吕本中撰。旧刻题曰吕祖谦,误也。本中字居仁,好问之子。《宋史》本
传载其靖康初官祠部员外郎。绍兴六年赐进士,擢起居舍人。八年迁中书舍人,
兼侍讲,权直学士院。学者称为“东莱先生”,故赵希弁《读书附志》称是书为
东莱先生撰。后人因祖谦与朱子游,其名最著,故亦称为东莱先生。而本中以诗
擅名,诗家多称吕紫微,东莱之号稍隐,遂移是书於祖谦。不知陈振孙《书录解
题》载是书,固明云本中撰也。朱彝尊《经义》考尝辨正之,惟以《宋志》作十
二卷为疑。然卷帙分合,古今每异,不独此书为然。况振孙言:“是书自三《传》
而下,集诸儒之说不过陆氏、两孙氏、两刘氏、苏氏、程氏、许氏、胡氏数家,
而采择颇精,全无自已议论。”以此本考之亦合。知旧刻误题审矣。惟《宋志》
此书之外,别出祖谦《春秋集解》三十卷,稍为牴牾。疑宋末刻本,已析其原卷,
改题祖谦,故相沿讹异,史亦因之重出耳。祖谦《年谱》备载所著诸书,具有年
月,而《春秋集解》独不载,固其确证,不必更以他说疑也。本中尝撰《江西宗
派图》,又有《紫微诗话》,皆盛行於世。世多以文士目之,而经学深邃乃如此。
林之奇从之受业,复以其学授祖谦,其渊源盖有自矣。
△《春秋传》·三十卷(通行本)
宋胡安国撰。安国事迹详《宋史·儒林传》。案《玉海》载绍兴五年四月诏:
“徽猷阁待制胡安国,经筵旧臣,令以所著《春秋传》纂述成书进入。十年三月
书成,上之。诏奖谕,除宝文阁直学士,赐银币。”是安国此《传》,久已属稿,
自奉敕撰进,又覆订五年而后成也。俞文豹《吹剑录》称其自草创至於成书,初
稿不留一字,其用意亦勤矣。顾其书作於南渡之后,故感激时事,往往借《春秋》
以寓意,不必一一悉合於《经》旨。《朱子语录》曰:“胡氏《春秋传》有牵强
处,然议论有开合精神。”亦千古之定评也。明初定科举之制,大略承元旧式,
宗法程、朱。而程子《春秋传》仅成二卷,阙略太甚。朱子亦无成书。以安国之
学出程氏,张洽之学出朱氏,故《春秋》定用二家。盖重其渊源,不必定以其书
也。后洽《传》渐不行用,遂独用安国书。渐乃弃《经》不读,惟以安国之《传》
为主。当时所谓经义者,实安国之传义而已。故有明一代,《春秋》之学为最弊。
冯梦龙《春秋大全凡例》有曰:“诸儒议论侭有胜胡氏者。然业已尊胡,自难
并收以乱耳目。”则风尚可知矣。爰逮本朝,敦崇经术,钦定《春秋传说汇纂》,
於安国旧说始多所驳正。弃瑕取瑜,撷其精粹,已足以综括原书。第其书行世已
久,亦未可竟废。谨校而录之,以存一家之言。若其中纰漏之处,则钦定《汇纂》
中业已抉摘无遗,昭示海内。兹不复论辨焉。
△《春秋集注》·四十卷(永乐大典本)
宋高闶撰。闶字抑崇,鄞县人。绍兴元年以上舍选赐进士第,历官礼部侍郎。
事迹具《宋史·儒林传》。是书以程子《春秋传》为本,故仍冠以程子《原序》。
其说则杂采唐宋诸家,镕以己意,不复标举其姓名。史称秦桧疑闶荐张九成,出
知筠州,不赴卒。而楼钥序是书则云:“以直道忤时宰,一斥不复。家食累年,
略不以事物自撄。日有定课,风雨不渝。”盖闶家居以后,历久始卒。晚年精力,
尽在是书。史文言之未详也。闶大旨虽宗程《传》。然如程子据汉薄昭《与淮南
王书》有齐桓杀弟之语,遂谓子纠为弟,齐桓为兄。闶则仍用三《传》、《史记》、
《荀子》之文,云子纠、小白皆襄公弟。纠居长,为当立。绝不依阿牵就,务存
门户之私。他如解“卫人立晋”,解“夫人氏之丧至自齐”,解“取济西田”诸
条,皆深得圣人之微旨。其解“及向戌盟于刘”云:“凡因来聘而盟者,必在国
内。刘,王畿采地。岂有来聘鲁而远盟于刘者?盖下文有‘刘夏’,传者以为春
夏之夏,与文四年‘夏逆妇姜于齐’文同,故误增‘于刘’二字。”又如以州蒲
为州满之讹。亦皆足以备一解。惟隐公元年“会防”之“防”在琅邪华县东南,
《十年》“取防”之“防”在高平昌邑县西南,《文公十二年》“城诸及郓”之
“郓”在成阳姑幕南,《成公四年》“城郓”之“郓”在东郡廪邱县东,闶皆混
为一地,未免於考据少疏耳。原书久佚,惟散见《永乐大典》中。谨按次排比,
薈稡成编。其《永乐大典》原阙者,则采各书所引闶说补之。首尾完具,复为
全帙。陈振孙《书录解题》称是书十四卷。今以篇页繁重,析为四十卷。又《宋
史》本传称闶有《春秋集解》,而《永乐大典》实作《集注》,与《书录解题》
同,当是宋本原题。今并从之。至所载《经》文,多从《左氏》而亦间有从《公》、
《穀》者,盖宋代诸儒大都兼采三《传》,不尽如汉世专门之学也。
△《春秋后传》·十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宋陈傅良撰。傅良字君举(案傅良或作传良,诸本互有异同,然其字曰君举,
则为傅说举於版筑之义,故今定为傅字),号止斋,温州瑞安人。乾道八年进士,
官至中书舍人、宝谟阁待制。谥文节。事迹具《宋史》本传。是编有其门人周勉
《跋》,称傅良为此书,将脱稿而病,学者欲速得其书,俾佣书传写。其已削者
或留其帖於编,增入是正者或揭去弗存。是今所传,已非傅良完本矣。赵汸
《春秋集传自序》,於宋人说《春秋》者,最推傅良。称其“以《公》、《穀》
之说参之《左氏》,以其所不书实其所书,以其所书推见其所不书,得学《春秋》
之要,在三《传》后卓然名家。而惜其误以左氏所录为鲁史旧文,而不知策书有
体,夫子所据以加笔削者,左氏亦未之见。左氏书首所载不书之例,皆史法也,
非笔削之旨。公羊、穀梁每难疑以不书发义,实与左氏异师。陈氏合而求之,殊
失其本。故於左氏所录而《经》不书者,皆以为夫子所笔削,则其不合於圣人者
亦多”云云。考左氏为《春秋》作《传》,非为策书作《传》。其所云某故不书
者,不得《经》意或有之,必以为别发史例,似非事实。况不修《春秋》二条,
《公羊传》尚有传闻,不应左氏反不见。恐均不足为傅良病。惟以《公》、《穀》
合《左氏》为切中其失耳。自王弼废象数,而谈《易》者日增。自啖助废三《传》,
而谈《春秋》者日盛。故解五经者惟《易》与《春秋》二家著录独多。空言易骋,
兹亦明效大验矣。傅良於臆说蜂起之日,独能根据旧文,研求圣人之微旨。楼钥
《序》称其於诸生中择能熟诵三《传》者三人,曰蔡幼学,曰胡宗,曰周勉。游
宦必以一人自随。遇有所问,其应如响。其考究可谓至详。又其书虽多出新意,
而每《传》之下必注曰:“此据某说”、“此据某文”。其徵引亦为至博。以是
立制,世之枵腹而谈褒贬者,庶有豸乎?傅良别有《左氏章旨》三十卷,楼钥所
序盖兼二书言之。朱彝尊《经义考》注曰:“未见”。今《永乐大典》中尚存梗
概,然已残阙,不能成帙,故不复裒录焉。
△《春秋左氏传说》·二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宋吕祖谦撰。祖谦有《古周易》,已著录。其生平研究《左传》,凡著三书:
一曰《左传类编》,一曰《左传博议》,一即是编。其《类编》取《左氏》之文,
分别为十九目,久无传本,惟散见《永乐大典》中,颇无可采。《博议》则随事
立义,以评其得失。是编持论与《博议》略同,而推阐更为详尽。陈振孙《书录
解题》称其於《左氏》一书多所发明而不为文,似一时讲说,门人所钞录者,其
说良是。《朱子语录》亦称其极为详博。然遣辞命意,颇伤於巧。考祖谦所作
《大事纪》,朱子亦谓有纤巧处,而称其“指公孙宏、张汤奸狡处,皆说得羞愧
sha6*人”云云。然则朱子所谓巧者,乃指其笔锋颖利,凡所指摘,皆刻露不留馀地
耳。非谓巧於驰辨,至或颠倒是非也。《书录解题》载是书为三十卷。此本仅二
十卷。考明张萱《内阁书目》所载《传说》四册外,尚有《续说》四册,知陈氏
所谓三十卷者,实兼《续说》十卷计之。今《续说》别於《永乐大典》之中裒采
成帙。以其体例自为起讫,仍分著於录云。
△《春秋左氏传续说》·十二卷(永乐大典本)
宋吕祖谦撰。是编继《左氏传说》而作,以补所未及,故谓之《续说》。久
无传本,今见於《永乐大典》者,惟自僖公十四年秋八月至三十三年、襄公十六
年夏至三十一年,旧本阙佚,无足采录。其馀则首尾完具,以《传》文次第排比
之,仍可成帙。其中如“臾骈送狐射姑之帑”、“孟献子爱公孙敖二子”两条,
俱以《博议》所云为非。是则是书当成於晚年矣。其体例主於随文解义,故议论
稍不如前说之阔大。然於《传》文所载,阐发其蕴,并抉摘其疵。如所谓“《左
氏》有三病,不明君臣大义,一也。好以人事附会灾祥,二也。记管、晏事则尽
精神,说圣人事便无气象,三也”云云,虽亦沿宋儒好轧先儒之习,然实颇中其
失。至於朝祭、军旅、官制、赋役诸大典及晋、楚兴衰,列国向背之事机,诠释
尤为明畅。惟子服景伯系本桓公,而以为出自襄公,稍为讹舛耳。盖祖谦邃於史
事,知空谈不可以说《经》,故研究《传》文,穷始末以核得失,而不倡废《传》
之高论。视孙复诸人,其学为有据多矣。
△《详注东莱左氏博议》·二十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宋吕祖谦撰。相传祖谦新娶,於一月之内成是书。今考《自序》称:“屏处
东阳之武川,居半岁,里中稍稍披蓬藋从予游。谈馀语隙,波及课试之文。乃取
左氏书理乱得失之迹,疏其说於下。旬储月积,浸就篇帙。”又考祖谦《年谱》,
其初娶韩元吉女,乃绍兴二十七年在信州,不在东阳。后乾道三年五月持母丧,
居明招山,学子有来讲习者。四年已成《左氏博议》。五年二月除母服,五月乃
继娶韩氏女弟。则是书之成,实在丧制之中,安有新娶之事?流俗所传误也。书
凡一百六十八篇。《通考》载作二十卷,与此本不同。盖此本每题之下附载《左
氏传》文,中间徵引典故,亦略为注释,故析为二十五卷。其《注》不知何人作,
观其标题版式,盖麻沙所刊。考《宋史·艺文志》有祖谦门人张成招《标注左氏
博议纲目》一卷,疑当时书肆以成招《标注》散入各篇也。杨士奇称别有一本十
五卷,题曰《精选》。黄虞稷称明正德中有二十卷刊本,今皆未见。坊间所鬻之
本仅十二卷,非惟篇目不完,并字句亦多妄削。世久不见全书。此本有董其昌名
字二印,又有朱彝尊收藏印,亦旧帙之可宝者矣。
△《春秋比事》·二十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旧本题“宋沈棐撰”。棐始末无可考。惟是书前有陈亮《序》,称其字文伯,
湖州人,尝为婺之校官。陈振孙《书录解题》曰:“案湖有沈文伯,名长卿,号
审斋居士,为常州倅。忤秦桧,贬化州,不名棐也。不知同父何以云然。岂别有
名棐而字文伯者乎?然则非湖人也”云云,其说与亮迥异。都穆《听雨纪谈》,
又据嘉定辛未庐陵谭月卿《序》,以为莆阳刘朔撰,并称月卿亲见刘氏家本。此
本不载月卿《序》,亦未审穆何所据。疑以传疑,无从是正。以陈亮去棐世近,
姑从所序,仍著棐名。其书前以诸国类次,后以朝聘、征伐、会盟事迹相近者,
各比例而为之说,持论颇为平允。本名《春秋总论》,亮为更此名。元至正中尝
刊於金华。其版久毁,世罕传本,故朱彝尊《经义考》注曰“已佚”。此本前有
中兴路儒学教授王显仁《序》,盖犹从元刻传录者也。
△《春秋左传要义》·三十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宋魏了翁撰。亦所辑《九经要义》之一也。其书节录《注》、《疏》之文,
每条之前各为标题,而系以先后次第,与诸经《要义》体例并同。考了翁序李明
复《春秋集义》云“余尝览诸儒之传,至本朝先正,谓此为经世之da6*法、传心之
要典,余惧益深。乃裒萃以附於《经》,尚虑观书未广,择理未精,故未敢轻出。
李君乃先得我心而为是书”云云,是了翁亦尝裒辑众说以注《春秋》,其书未就,
而其所取於《注》、《疏》者则尚见於是编。凡《疏》中日月名氏之曲说烦重琐
屑者,多刊除不录。而名物度数之间,则削繁举要,本末灿然。盖左氏之书,详
於典制,三代之文章礼乐,犹可以考见其大凡。其远胜《公》、《穀》,实在於
此。了翁所辑,亦可谓得其要领矣。原本六十卷,朱彝尊《经义》考注曰“未见”。
此本仅存三十一卷,末有万历戊申中秋后三日龙池山樵彭年《手跋》一篇,称
“当时镂帙不全,后世无原本可传。甘泉先生有此书三十一卷,藏之怀古阁中,
出以相示,因识数言於后。”则亦难覯之本矣。然甘泉为湛若水之号,若水登弘
治乙丑进士,至万历戊申凡一百四十年,不应尚在。彭年与文徵明为姻家,王世
贞序其诗集,称年死之后,家人鬻其遗稿,则万历末亦不复存。且《九经要义》
皆删节《注》、《疏》,而《跋》称其订定精密,为先儒所未论及,尤不相合。
疑残本偶存,好事者伪为此《跋》,而未核其年月也。
△《春秋分纪》·九十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宋程公说撰。公说字伯刚,号克斋,丹棱人,居於宣化。年二十五登第,官
邛州教授。吴曦之乱,弃官携所著《春秋》诸书匿安固山中修之。甫成而卒,年
仅三十七。是书前有开禧乙丑《自序》,淳祐三年,其弟公许刊於宜春。凡《年
表》九卷、《世谱》七卷、《名谱》二卷、《书》二十六卷、《周天王事》二卷、
《鲁事》六卷、《大国世本》二十六卷、《次国》二卷、《小国》七卷、《附录》
三卷。其《年表》则冠以周及列国,而后夫人以下与执政之卿皆各为一篇。其
《世谱》则王族、公族以及诸臣每国为一篇,鲁则增以妇人名、仲尼弟子。而燕
则有录无书,盖原阙也。《名谱》则凡名著於《春秋》者分五类列焉。《书》则
历法、天文、五行、疆理、礼乐、征伐、职官七门。其周、鲁及列国《世本》以
及《次国》、《小国》、《附录》则各以《经》、《传》所载分隶之。条理分明,
叙述典赡。所采诸儒之说与公说所附《序论》,亦皆醇正。诚读《春秋》者之总
汇也。明以来其书罕传,故朱彝尊《经义考》注曰“未见”。顾栋高作《春秋大
事表》,体例多与公说相同。栋高非剽窃著书之人,知其亦未见也。此本出自扬
州马曰璐家,与《通考》所载卷数相合。内宋讳犹皆阙笔,盖从宋刻影钞者。刘
光祖作公说《墓志》,称所作尚有《左氏始终》三十六卷、《通例》二十卷、
《比事》十卷。是殆刻意於《左氏》之学者。宋自孙复以后,人人以臆见说《春
秋》。恶旧说之害己也,则举三《传》义例而废之。又恶《左氏》所载证据分明、
不能纵横颠倒,惟所欲言也,则并举《左传》事迹而废之。譬诸治狱,务毁案牍
之文,灭佐证之口,则是非曲直乃可惟所断而莫之争也。公说当异说坌兴之日,
独能考核旧文,使本末源流犁然具见,以杜虚辨之口舌,於《春秋》可谓有功矣。
△《春秋讲义》·四卷(永乐大典本)
宋戴溪撰。溪有《续吕氏家塾读诗记》,已著录。开禧中,溪为资善堂说书,
累转太子詹事。时景献太子命类《易》、《诗》、《书》、《春秋》、《论语》、
《孟子》、《通鉴》,各为说以进。此即其《春秋》说也。书中如以齐襄迫纪侯
去国为托复雠以欺诸侯,以秦与楚灭庸为由巴、蜀通道,以屡书“公如晋至河乃
复”为晋人启季氏出君之渐,以定公戊辰即位为季氏有不立定公之心,皆具有理
解。而时当韩侂胄北伐败衄,和议再成,故於内修外攘、交邻经武之道,尤惓惓
焉。至卒葬之类,并阙而不释。考宋代於丧服之制,避忌颇深。如“何居”“居”
字语出《檀弓》,《礼部韵略》即不载,其他可知。溪之不释此类,盖当时讲幄
之体也。嘉定癸未五月,溪长子桷鋟本金陵学舍,沈光序之。宝庆丙戌,牛大年
复刻於泰州。其《序》称是书期於启沃君德,天下学士不可得而闻。盖非经生训
诂家言,故流传未广。陈氏《书录解题》不著於录,殆以是欤?《宋史·艺文志》
作四卷。王瓒《温州志》作三卷。朱彝尊《经义考》注曰“已佚”。今外间绝无
传本,惟《永乐大典》所采,尚散见各条《经》文之下。今谨为裒辑校正,自僖
公十四年秋至三十三年,襄公十六年三月至三十一年,《永乐大典》所阙,则取
黄震《日钞》所引补之。仍从《宋史》釐为四卷,而每卷又各分上、下。其所释
《经》文,多从《左氏》,故其间从《公》、《穀》者并附案语於下方焉。
△《春秋集义》·五十卷、《纲领》·三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宋李明复撰。明复亦名俞,字伯勇,始末无考。据魏了翁《序》,知为合阳
人,嘉定中太学生尔。是书首行题“校正李上舍经进春秋集义”,次行又题“后
学巴川王梦应”。案朱彝尊《经义考》云:“《宋艺文志》载李明复《春秋集义》
五十卷,又载王梦应《春秋集义》五十卷。尝见宋季旧刻,即李氏原本,而王氏
刊行之,非王氏别有《集义》也。”此本乃无锡邹仪蕉绿草堂藏本。核其题名,
与彝尊所见本相合。知《经义考》所说有据,而《宋志》误分为二也。张萱《内
阁书目》称其采周、程、张三子,或著书以明《春秋》,或讲他经以及《春秋》,
或其说有合於《春秋》者,皆广收之。然所采如杨时、谢湜、胡安国、朱子、吕
祖谦之说,不一而足,谢湜尤多。萱盖考之未审耳。《经义考》载是书前有《纲
领》二卷,又有魏了翁《序》。此本乃皆不载,盖传写佚之。然“春王正月”条
下自注曰:“馀见《纲领》上、中二卷”。则《纲领》当有三卷,故有上、中、
下之分。《经义考》作二卷,亦小误矣。今检《永乐大典》,明复所著《纲领》
尚存,谨录而补之,仍釐为三卷,以还其旧焉。
△《春秋集注》·十一卷、《纲领》·一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宋张洽撰。洽字元德,清江人。嘉定中进士,官至著作佐郎。端平元年,朝
廷知洽家居著书,宣命临江军守臣,以礼延访,赍纸札誊写以进。书既上,除洽
知宝章阁。会洽卒,谥之曰文宪。以其书付秘阁。书首有洽《进书状》,自言
“於汉唐以来诸儒之议论,莫不考核研究,取其足以发明圣人之意者,附於每事
之左,名曰《春秋集传》。既又因此书之粗备,复仿先师文公《语》、《孟》之
书,会其精意,诠次其说,以为《集注》”云云。考《朱子语录》深驳胡安国夏
时冠周月之说。洽此书以春为建子之月,与《左传》王周正月义合,足破支离
轇轕之陋。车若水《脚气集》乃深以洽改从周正为非,门户之见,殊不足据。
至若水谓“《春秋》一书,质实判断不得,除非起孔子出来,说当时之事,与所
以褒贬去取之意方得。今作《集注》,便是质实判断,此照《语》、《孟》例不
得。《语》、《孟》是说道理,《春秋》是纪事。且首先数句便难明。惠公仲子,
不知惠公之仲子耶?或惠公同仲子耶?尹氏卒,一边道是妇人,一边道是天子之
世卿。诸儒讥世卿之说,自是明训。恐是举烛尚明之论,理虽是而事则非也”云
云,其论亦颇中洽之病。要其合者不可废也。明洪武中,以此书与胡安国《传》
同立学官。迨永乐间,胡广等剽袭汪克宽《纂疏》为《大全》。其说专主胡《传》,
科场用为程式,洽书遂废不行。今此书遗本仅存,而所谓《集传》则佚之久矣。
△《春秋王霸列国世纪编》·三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宋李琪撰。琪字开伯,吴郡人。官国子司业。其书成於嘉定辛未。以诸国为
纲,而以《春秋》所载事迹类编为目。前有《序》,后有《论断》。第一卷为
《王朝及霸国》。霸国之中黜秦穆、楚庄而存宋襄。又於晋文以下列自襄至定十
君。而特附以《鲁》二卷,为周同姓之国。而特附以《三恪》三卷,皆周异姓之
国。而列秦、楚、吴、越於诸小国后,所论多有为而发。如讥晋文借秦抗楚,晋
悼结吴困楚,则为徽宗之通金灭辽而言。讥纪侯邻於雠敌而不能自强,则为高宗
之和议而言。其意犹存乎鉴戒。至於称鲁已灭之后至秦、汉犹为礼义之国,则自
解南渡之弱。霸国之中退楚庄、秦穆而进宋襄,则自解北辕之耻。置秦、楚、吴、
越於诸小国后,则又隐示抑金尊宋之意。盖借《春秋》以寓时事,略与胡安国
《传》同。而安国犹坚主复雠之义,琪则徒饰以空言矣。流传已久,姑录以备一
家。且以见南宋积削之后,士大夫犹依《经》托《传》,务持浮议以自文。国势
日颓,其来渐矣。存之亦足示炯戒也。
△《春秋通说》·十三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宋黄仲炎撰。仲炎字若晦,永嘉人。其进是书《表》称肄举业而罔功。李鸣
复奏《举状》,称科举之外,穷经笃古。盖老而不第之士也。书成於绍定三年,
其奏进则在端平三年。《自序》谓《春秋》为圣人教戒天下之书,非褒贬之书。
所书之法为教,所书之事为戒。自三《传》以褒贬立意,专门师授,仍陋袭讹。
由汉以后,类例益岐,大义隐矣。故其大旨谓直书事迹,义理自明。於古来经师
相传,王不称天,桓不称王之类,一切辟之。按《朱子语录》云:“圣人据实而
书,是非得失,有言外之意。必於一字一辞间求褒贬所在,窃恐未然。”仲炎
《表》中所云酌朱熹之论者,盖本於是。何梦申作吕大圭《春秋或问序》,谓传
《春秋》者几百家,大抵以褒贬赏罚为主,惟《或问》本朱子而尽斥之。不知仲
炎已先发之矣。中如於南季来聘,据三《传》、《戴记》,谓天子无聘诸侯之礼,
《周礼》时聘之说不足信;於滕薛来朝,谓诸侯无私相朝之礼,三《传》俱谬:
则过於疑古。以盟首止为王世子立党制父,则过於深文。以“子同生”为《传》
语误入《经》文,以“葬蔡桓侯”为“公”字之讹,以“同围齐”为“围”字重
写之误,疑及正《经》,亦未免臆为推测。然如谓季友为巨奸窃交宫阃,则成风
私事,《传》有明文,词严义正,足以为千古之大防矣。其论胡安国之书曰:
“孔子虽因颜渊之问,有取於夏时,不应修《春秋》而遽有所改定也。胡安国氏
谓《春秋》以夏正冠月,而朱熹氏非之,当矣。孔子之於《春秋》,述旧礼者也。
如恶诸侯之强而存天子,疾大夫之偪而存诸侯,愤吴、楚之横而尊中国,此皆臣
子所得为者。若夫更革当代之王制,窃用天子之赏罚,决非孔子意也。夫孔子修
《春秋》,方将以律当世之僣,其可自为僣哉?”其立义明白正大,深得圣人之
意。盖迥非安国所及也。
△《春秋说》·三十卷(永乐大典本)
宋洪咨夔撰。咨夔字舜俞,於潜人。历官端明殿学士,事迹具《宋史》本传。
是书有咨夔《自序》,称自考功罢归,杜门深省,作《春秋说》。按本传称理宗
初咨夔为考功员外郎,以忤史弥远,又言李全必为国患,为李知孝、梁成大所劾,
镌秩家居者七年。是书盖是时所作也。又本传第称咨夔所著有《两汉诏令揽钞》、
《春秋说》等书,而皆不载其卷数。朱彝尊《经义考》引吴任臣之言云“止三卷”。
《永乐大典》载吴潜所作咨夔《行状》,则谓《春秋说》实三十卷。今考是书,
篇帙繁重,断非三卷所能尽。潜与咨夔同官相契,当亲见其手定之本。任臣所言,
盖后来传闻之误耳。其书议论明鬯,而考据事势,推勘情伪,尤多前人所未发。
如以书“公子友如陈”为著季氏专鲁之始,以晋侯执曹伯负刍而不为曹立君正为
异日归之之地,以书“大蒐昌间”为季氏示威於众以胁国人,皆得笔削微意。惟
谓庆父出奔为季友故纵,谓刘子、单子以王猛入王城为不知有君,颇有纰缪。然
弃短取长,其卓然可传者,不能没也。今《两汉诏令》等书久已散佚,此书亦无
传本,惟《永乐大典》尚多载其文。谨裒辑编次,釐正讹舛,仍分为三十卷,以
还旧观。至《春秋经》文,三《传》各有异同。今咨夔原本,《经》文已不可见,
就其所说推之,知其大概多从《左氏》,而间亦参取於《公》、《穀》。今并加
案语,附识其下。又自僖公十四年秋至三十三年、襄公十六年夏至三十一年,
《永乐大典》原本已佚,而他家经解又绝无徵引,无从葺补,今亦姑阙之焉。
△《春秋经筌》·十六卷(湖北巡抚采进本)
宋赵鹏飞撰。鹏飞字企明,号木讷,绵州人。其意以说经者拘泥三《传》,
各护师说,多失圣人本旨,故为此书,主於据《经》解《经》。其《自序》曰:
“学者当以无《传》明《春秋》,不可以有《传》求《春秋》。无《传》以前,
其旨安在,当默与心会矣。”又曰:“三《传》固不足据,然公吾心而评之,亦
有时得圣意者。”夫三《传》去古未远,学有所受。其间经师衍说,渐失本意者,
固亦有之。然必一举而刊除,则《春秋》所书之人,无以核其事;所书之事,无
以核其人。即以开卷一两事论之。元年春王正月,不书即位,其失在夫妇嫡庶之
间。苟无《传》文,虽有穷理格物之儒,殚毕生之力,据《经》文而沈思之,不
能知声子、仲子事也。郑伯克段于鄢,不言段为何人,其失在母子兄弟之际。苟
无《传》文,虽有穷理格物之儒,殚毕生之力,据《经》文而沈思之,亦不能知
为武姜子、庄公弟也。然则舍《传》言《经》,谈何容易!啖助、赵匡攻驳三
《传》,已开异说之萌。至孙复而全弃旧文,遂贻《春秋》家无穷之弊。蔡绦
《铁围山丛谈》载鹿溪生黄沇之说曰“今时为《春秋》者,不探圣人之志,
逐《传》则论鲁三桓、郑七穆,穷《经》则会计书甲子者若干、书侵书伐凡几”
云云。沇从学於陈瓘、黄庭坚,其授受尚有渊源,而持论业已如此。盖皆沿复
之说也。鹏飞此书,亦复之流派。其最陋者,至谓《经》书成风,不知为庄公之
妾、僖公之妾,付之阙疑。张尚瑗《三传折诸》,讥其臆解谈经,不知《左氏》
有成风事季友而属僖公之事,不值一噱。颇为切中其病。然复好持苛论,鹏飞则
颇欲原情,其平允之处亦不可废。寸有所长,存备一说可矣。
△《春秋或问》·二十卷、附《春秋五论》·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宋吕大圭撰。大圭字圭叔,号朴乡,南安人。淳祐七年进士。官至朝散大夫,
行尚书吏部员外郎,兼国子编修、实录检讨官、崇政殿说书,出知兴化军。尝撰
《春秋集传》,今已散佚。此《或问》二十卷,即申明《集传》之意也。大旨於
三《传》之中多主《左氏》、《穀梁》,而深排《公羊》。於何休《解诂》,斥
之尤力。考三《传》之中,事迹莫备於《左氏》,义理莫精於《穀梁》。惟《公
羊》杂出众师,时多偏驳。何休《解诂》,牵合谶纬,穿凿尤多。大圭所论,於
三家得失,实属不诬。视诸家之弃《传》谈《经》,固迥然有别。所著五《论》,
一曰《论夫子作春秋》,二曰《辨日月褒贬之例》,三曰《特笔》,四曰《论三
传所长所短》,五曰《世变》。程端学尝称五《论》明白正大,而所引《春秋》
事,时与《经》意不合。今考《或问》之中,与《经》意亦颇有出入,大概长於
持论而短於考实。然大圭后於德祐初由兴化迁知漳州,未行而元兵至。沿海都制
置蒲寿庚举城降,大圭抗节遇害。其立身本末,皎然千古,可谓深知《春秋》之
义。其书所谓明分义,正名实,著几微,为圣人之特笔者,侃侃推论,大义凛然,
足以维纲常而卫名教,又不能以章句之学锱铢绳之矣。
△《春秋详说》·三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宋家铉翁撰。铉翁号则堂,以荫补官。后赐进士出身,官至端明殿学士、签
书枢密院事。事迹具《宋史》本传。是书末有龚璛《跋》曰:“至元丙子宋亡,
以则堂先生归,置诸瀛州者十年,成此书。自瀛寄宣,托於其友潘公从大藏之。”
今考《宋史》本传,称铉翁在河间,以《春秋》教授弟子。河间即瀛州也。又铉
翁《则堂集》中有为其弟所作《志堂说》,称:“余自燕以来瀛,卒《春秋》旧
业,成《集传》三十卷。”篇末题“甲申正望”。甲申为至元二十一年,上距宋
亡凡十年。与璛《跋》十年之说合。下距元贞元年赐号放归复十年。与璛
《跋》成书於瀛之说亦合。惟铉翁自称《集传》,而此曰《详说》,或后又改名
欤?其说以《春秋》主乎垂法,不主乎记事。其或详或略,或书或不书,大率皆
抑扬予夺之所系。要当探得圣人心法所寓,然后参稽众说而求其是。故其论平正
通达,非孙复、胡安国诸人务为刻酷者所能及。其在河间作《假馆诗》云:“平
生著书苦不多,可传者见之《春秋》与《周易》。”盖亦确然自信者。今惟此书
存,其《周易》则不可考矣。
△《读春秋编》·十二卷(内府藏本)
宋陈深撰。深字子微,平江人。尝题所居曰清全斋,因以为号。朱彝尊《经
义考》引卢熊《苏州志》,称深生於宋。宋亡,笃志古学,闭门著书。天历间奎
章阁臣以能书荐,潜匿不出。考郑玄祐《侨吴集》有深次子植《墓志》。据其所
称,植以至正二十二年卒,年七十。则植生於至元三十年癸巳。又自称长於植一
年,少於深三十馀年。则深之生当在开庆、景定间。宋亡之时,仅及弱冠,故至
天历间尚存也。所著有《读易编》、《读诗编》,今并未见。惟此书仅存。其说
大抵以胡氏为宗,而兼采《左氏》。盖左氏身为鲁史,言必有据,非公羊、穀梁
传闻疑似者比。自宋人喜以空言说《春秋》,遂并其事实而疑之,几於束诸高阁。
深所推阐,虽别无新异之见,而独能考据事实,不为虚憍恃气、废《传》求《经》
之高论。可谓笃实君子,未可以平近忽之矣。

猜你喜欢:

  • 《陈书》 ◎熊昙朗 周迪 留异 陈宝应 熊昙朗,豫章南昌人也。世为郡著姓。昙朗跅弛不羁,有膂力,容貌甚伟。侯景之乱,稍聚少年,据丰
  • 《北史》 ○后妃上 魏神元皇后窦氏 文帝皇后封氏 桓皇后惟氏 平文皇后王氏 昭成皇后慕容氏 献明皇后贺氏 道武皇后慕容氏
  • 《明史》 ◎诸王世表三 (略)
  • 《明史》 ○杨鹤(从弟鹗) 陈奇瑜(元默) 熊文灿(洪云蒸) 练国事 丁启睿(从父魁楚) 郑崇俭(方孔召 杨一鹏) 邵捷春
  • 《清史稿》 ◎选举五 △封荫推选 封赠之制,文职隶吏部,八旗、绿营武职隶兵部。顺治间,覃恩及三年考满,均给封赠。康熙初,废文、武职考
  • 《幻灭》    许多人都记得弗利谷多的名字,他的铺子可以说是解决饥饿,救济贫穷的庙堂.王政复辟最初十二年间住过拉丁区的
  • 《邦斯舅舅》    "都这么大年纪了,您还想侮辱一个可怜的女人!......"茜博太太在施穆克的两只胳
  • 《隋书》 ○外戚 历观前代外戚之家,乘母后之权以取高位厚秩者多矣,然而鲜有克终之美,必罹颠覆之患,何哉?皆由乎无德而尊,不知纪极,忽于满
  • 《隋书》 ◎韦世康(弟洸 艺 冲 从父弟寿) 韦世康,京兆杜陵人也,世为关右著姓。祖旭,魏南幽州刺史。父敻,隐居不仕,魏、周二代,
  • 《仪礼》 燕礼。小臣戒与者。膳宰具官馔于寝东。乐人县。设洗、篚于阼阶东南,当东霤。罍水在东,篚在洗西,南肆。设膳篚在其北,西面。司宫尊于东楹之
  • 《周书》 ○周惠达 (冯景) 杨宽(兄穆 俭) 柳庆(子机) 周惠达,字怀文,章武文安人也。父信,少仕州郡,历乐乡、平舒、成平三
  • 《沉船》    先一天,克西曼卡瑞曾对卡玛娜说,"我已经邀请了汉娜丽妮和她的父亲明天到这里来吃早饭,亲爱的.
  • 《旧唐书》 ◎后妃上 高祖太穆皇后窦氏 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 贤妃徐氏 高宗废后王氏 良娣萧氏 中宗和思皇后赵氏 中宗韦庶人
  • 《三十六计》本指本来没有却硬说有。现形容凭空捏造。【原典】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①。少阴、太阴、太阳②。【注释】  ①诳也,非诳也,实其所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杂史类存目二 △《三朝圣谕录》·三卷(左都御史张若溎家藏本) 明杨士奇撰。士奇名寓,以字行,泰和人。建文中充翰林编修官
  • 《贞观政要》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朕观前代谗佞之徒,皆国之蟊贼也。或巧言令色,朋党比周;若暗主庸君,莫不以之迷惑,忠臣孝子所以泣血衔冤。故丛兰
  • 《劝世贤文》时也命也运也!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灵鸡有翼飞不如鸭;马有千里之程,无人不能自往;人有凌云之志,非运不能
  • 《旧唐书》 ○萧铣 杜伏威 辅公祏(阚棱) 王雄诞 沈法兴 李子通 (朱粲林士弘 张善安) 罗艺 梁师都(刘季真 李子和)
  • 《贝姨》    一八三八年七月中旬,一辆在巴黎街头新流行的叫做爵爷的马车,在大学街上走着,车上坐了一个中等身材的胖子,
  • 《宋书》 ◎殷孝祖 刘勔 殷孝祖,陈郡长平人也。曾祖羡,晋光禄勋。父祖并不达。孝祖少诞节,好酒色,有气干。太祖元嘉末,为奉朝请,员外散

评论

发表评论
手机版 国学 文学名著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