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书法字典>> 历代书法>> 宋朝>> 朱熹《大桂驿中帖》书法欣赏

朱熹《大桂驿中帖》

作者:朱熹 书体:行草 2015-02-24 09:58:36

标签:朱熹,大桂驿中帖

朱熹《大桂驿中帖》

【释文】八月十五日熹顿首上启。大桂驿中草草奉问想已达矣。行次宜春乃承专介惠书。获闻比日秋暑,政成有相起处多福为慰。熹衰晚亡堪,辛苦三月,已不胜郡事。告归未获,而勿叨此。虽荷朝廷记忆之深,然踈阔腐儒亦何补于时论之万分哉。已上免牍,前至临川,恭听处分,即自彼东还建阳耳。辰徭复尔,应是小小仇杀,不知今复如何。昨来所以不免再唤蒲来矢辈赴司羁縻之。政以争竞有端,不可不预防之。新帅素不快此事,不知其来复以为如何耳。得其平心待之,不至纷更,亦幸事也。人还草草附报,不它及。阁中宜人,诸郎姐哥佳胜,儿女辈时问。益远,惟善自爱。以须召用为祝。不宣。熹再拜上启会之知郡朝议贤表。

朱熹《大桂驿中帖》,纸,纵33.4cm,横57.3cm,行草书,17行,240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帖是《宋贤遗翰册》中一页,内容为应酬类。记朱熹乞放归田、拟归考亭、再唤猺人蒲来矢诸事。按朱熹《年谱》,宋绍熙五年五月知潭州,《宁宗本纪》言:“七月庚午,召秘阁修撰知潭州朱熹诣行在。”文中“辛苦三月,已不胜郡事”,即五月至八月,在任正好三个月。“告归未获”,指朱熹在六月曾“申乞放归田里”。文中所提及诸事多为绍熙五年事,故推算此帖为绍熙五年作品,朱熹时年65岁。

《大桂驿中帖》书法纵逸不拘,醇古自然,神态娓娓,如烟云风卷,意在行文,有自得之趣。如詹景凤所言:“不以书名,固以学掩之。”

鉴藏印记:“张鏐”(白文)、“吴桢”(朱文)、“周生”(朱白文)。

《石渠宝笈·续编》著录,故宫博物院《宋贤遗翰》影印出版。

朱熹《大桂驿中帖》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朱熹书法,可方便查询。

0
纠错

朱熹书法欣赏:

猜你喜欢:

  • 吕公弼 尺牍《子安帖》 纸本 26.7×40.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子安学问博赡 材智深远 岂能久困常选 方
  • 【释文】右歐陽文忠公集古錄跋尾四。崇寧五年(1106)仲春重裝。十五日德父題記。時在鴻臚直舍。後十年於歸來堂再閱。實政和。甲
  • 宋代苏轼行书书法欣赏《次韵前篇》刻本。《次韵前篇》释文:去年花落在徐州,对月酣歌美清夜。今年黄州见花发,小院闭门风露下。万事如花
  • 韩世忠《致总领少卿尺牍》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世忠咨目再拜启 总领少卿台座 近专遣人上状 谅已得达听莹 秋暑尚
  • 《茶录》,古代中国饮茶论著。共一卷,一作二卷。北宋蔡襄(1012—1067)作于北宋皇佑年间(1049—1053),是宋代重要的茶学专著
  • 北宋蔡襄《万安桥记》全文共153字,用楷体书写,记载造桥的时间、年代、桥的长宽、花费的银两,参与的人物等,分刻在两石碑上。
  • 周必大跋李结《西塞渔舍图》,纵40.7厘米。大都会美术馆藏。
  • 邵?(chí)《尺牍》纸本 行草书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邵?生卒年不详,字仲恭,丹阳人。官至龙图阁直学士,知苏州。从学于蔡京,字体清劲,秀
  • 米芾《适意帖》(又称《玉格帖》) 翰牍九帖之四 纸本 行草书 纵23.5厘米 横35.9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释文】在渚中数观大石刻未尝不逡巡其下想望颜采及至庐峰见诸禅客道公所得高妙临机止辨一笑此三昧为难及者佛印云王字作玉此理如何余留它日相见公

评论

发表评论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代书法 词典网 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