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书法字典>> 历代书法>> 书法欣赏>> 汉隶《石门颂》临习教程(4)书法欣赏

汉隶《石门颂》临习教程(4)

书法家 2016-02-29 12:25:26

标签:石门颂

一、《石门颂》意临的方法和要点

1、把握整体,不失大意:

所谓大意,一是指碑帖的线条、字势的主要精神,二是指碑帖所表现的主要意趣、情调。因为有了熟练的实临功夫,应该说已养成了正确的用笔习惯。因此,这时的临习不应该再把注意力放在起收转折的一个个动作上,而完全可以靠实临时养成的习惯,下意识地完成正确的用笔,余出的主要精力则可放在线条质感的营造上。因为有了熟练的实临功夫,应该说碑中的字形已谙于胸中。因此,这时的临习也不必再多注意点划位置的经营,而应多去着眼于大局。当然,这个“大局”只是相对而言,现阶段也仅指注意体势的把握,着意于《石门颂》宽博恣肆的动态结构,与进入创作阶段时所要考虑的大局自有不同。

2、对照检查,周而复始:

意临一段时间之后,“意”的成分会逐渐减少,而“随意”的成分则会逐渐增加。即《石门颂》的特征、风格会被不自觉地扭曲,而临书者个人的习气会不自觉地滋生出来。这时就非常必要对照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所在,予以纠正。如此一遍遍地认真临,一遍遍地认真查,当会发现每次都有新收获。

这里,“认真”很重要。认真,才能发现问题;认真,才能解决问题;认真,才能不断感悟。不少人在实临阶段能够认真,一旦开始意临,便濡毫泼墨随意挥洒,把实临时学到的东西丢得一干二净。必须清楚,意临的目的是写出《石门颂》的精神风貌,而不是“脱帖”,还未到创造自家风格的时候。

3、体味规律,举一反三:

所谓规律,主要指特征。抓住了特征,便大体掌握了规律。凡流传有序的碑帖均有其自身规律,只是有些显明,有些隐晦。《石门颂》因其变化丰富,规律较难把握,而正因为此,更需认真体味,多下功夫。掌握了规律,可得举一反三,事半功倍之效。

前边讲过,《石门颂》用笔属篆法,其点划少提按,瘦劲圆浑,这便是其特征、其规律。 然而,仅此还不够,还出不来它的意趣。这就要细心观察其微妙,比较与一般篆隶之不同,发现较一般篆隶线条之丰富处,并慢慢体会其表现手法。结字亦如此,无论再变化,也有其内在规律可寻。可按不同结构的字,分成若干种类型,再反复比较其异同,自可慢慢发现规律所在。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icidian,回复:不详书法,可方便查询。

0
纠错
{$mb_zzarticle$}

猜你喜欢:

  • 刘迺中字汉宽,晚号古柳逸民,居室无门限斋,男,汉族。1921年2月生于北京。幼承家学,楷、篆并习,稍长习隶、行草书,并涉及商周以下甲骨、金石
  • 冯承素摹王羲之《兰亭序》书法家:王羲之《兰亭序》三个最经典的摹本,分别出自唐代书法家虞世南、褚遂良和冯承素之手。其中,冯承素所临摹的
  • 邓散木|(1898-1963),现代书法家、篆刻家。1898出生于上海,原名菊初。字散木,别号芦中人、无恙、粪翁。一足等。他长于诗文、书
  • 这四个错字都在风景名胜处,大家游历至此,不妨留心观察,既知其理,难免会心一笑,更显趣味。天下第一错字——“避”之所以说它是天下第
  • 《琴心聯語》一、虛窗得月閑沽酒,琴室有蘭漫改詩。二、千山鱗甲松風勁,一曲陽春曲韻清。三、壁上龍蛇飛動,席間雲水徘
  • 笔画起笔规律分析收笔规律分析
  • “润笔”之说,始自一句玩笑。《隋书.郑译注》载:上令内使令李德林作诏书,高颖戏谓(郑译)曰:“笔乾(干)。郑译答曰:“不得一钱,何以
  • 一、钟繇《荐季直表》推荐理由:《荐季直表》结体疏朗、宽博,体势横扁,尚有隶意。虽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结体法度均不如晋唐工整,但天趣盎然,
  • 本文把常见的篆刻印章印模分门别类,实用性强,很有参考价值。主要分为肖形印系列、古玺系列、汉印系列、元朱文系列、满白文系列、引首章系列、压角章
  • 东汉许慎所撰《说文解字》,以小篆为字头,按文字的形体及偏旁结构,分列540部,首创部首排列法。元代应在所编的《篆法点画辩诀》中选择了

评论

发表评论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历代书法 词典网 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