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诗词名句 >>名句:孟子两言无识者,六王亡更七王亡

孟子两言无识者,六王亡更七王亡

方回跋郝仲雨游梁百韵

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方回的《跋郝仲雨游梁百韵》

全文:
读君百咏魏中梁,始僭诸侯又僭王。
孟子两言无识者,六王亡更七王亡

方回诗词大全

名句书法欣赏

方回孟子两言无识者,六王亡更七王亡书法作品欣赏
孟子两言无识者,六王亡更七王亡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孟子

(1). 春秋 时通行以孟仲叔季的排行加在姓名前作称呼。如 宋国 子 姓,其长女嫁给他国的多称“孟子”。《左传·隐公元年》:“ 惠公 元妃 孟子 。” 杜预 注:“ 子 , 宋 姓。” 孔颖达 疏:“孟仲叔季,兄弟姊妹长幼之别字也。孟、伯俱长也……妇人以字配姓,故称 孟子 。”又讳言同姓通婚,亦称与国君同姓的夫人为“孟子”。《左传·哀公十二年》:“夏五月, 昭 夫人 孟子 卒。 昭公 娶于 吴 ,故不书姓。” 杜预 注:“讳娶同姓,故谓之 孟子 ,若 宋 女。” 杨伯峻 注:“国君夫人必繫以母家之姓……此 昭公 夫人若称‘ 吴姬 ’或‘ 孟姬 ’,显然违‘同姓不婚’之礼,故改称‘ 吴孟子 ’。”

(2). 战国 时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 轲 ,字 子舆 。其言行被编为《孟子》一书。

两言

三言两语。谓少量几句话。《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今日出而言从,日中不决,何也?”

无识

不懂;无知。《孙子·九地》:“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 张预 注:“使人不可知也。”《荀子·法行》:“怨人者穷,怨天者无识。” 杨倞 注:“无识者,不知天命也。”《法苑珠林》卷一一二引《沙弥尼戒经》:“心闭意塞,世世愚痴,不值大道,其心无识。”

没有标记。识,通“ 誌 ”。《楚辞·刘向<九叹·远逝>》:“路曼曼其无端兮,周容容而无识。” 洪兴祖 补注:“识,音志。”

六王

(1).指 夏启 、 商汤 、 周武王 、 周成王 、 周康王 、 周穆王 。《左传·昭公四年》:“夫六王二公之事,皆所以示诸侯礼也。” 杜预 注:“六王, 啟 、 汤 、 武 、 成 、 康 、 穆 也。”

(2).指 周 之 文王 、 武王 、 成王 、 厉王 、 宣王 、 幽王 。《诗·小大雅谱》“《小雅》、《大雅》者, 周 室居西都 丰 镐 之时诗也” 唐 孔颖达 疏:“以此二雅,正有 文 、 武 、 成 ,变有 厉 、 宣 、 幽 ,六王皆居在 镐 丰 之地,故曰 丰镐 之时诗也。”

(3).指战国 齐 、 楚 、 燕 、 韩 、 魏 、 赵 六国之王。《史记·秦始皇本纪》:“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 唐 杜牧 《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

七王

(1).指七国。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及至纵横之世,史职犹存。 秦 并七王,而 战国 有《策》。”《晋书·地理志上》:“陵夷至於 战国 ,遂有七王。”原注:“ 韩 、 魏 、 赵 、 燕 、 齐 、 秦 、 楚 。”

(2).指 汉景帝 时 吴 、 楚 、 赵 、 胶西 、 济南 、 菑川 、 胶东 等七个叛乱的诸侯王。 明 徐光启 《闻楚变有感》诗:“我闻 汉景 时,作难自七王。”

(3). 南宋 追封 高宗 时抗金诸将 韩世忠 为 蕲王 、 刘安世 为 鄜王 、 张俊 为 循王 、 岳飞 为 鄂王 、 杨存中 为 和王 、 吴玠 为 涪王 、 吴璘 为 信王 ,合称七王。见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名臣下·七王》。

方回名句,跋郝仲雨游梁百韵名句

0
纠错

猜你喜欢: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诗词名句 方回名句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