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诗词名句 >>名句:涛声四起人籁寂,毛发萧爽琉璃宫

涛声四起人籁寂,毛发萧爽琉璃宫

真德秀题金山

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真德秀的《题金山》

全文:
江来朱方注之东,海潮怒飞相撞舂。
天将古来义士骨,化作中央屹立之。
孤根直下二千尺,动影袅窕冲融中。
黄金侧布兰若地,凿翠面面开窗栊。
双桡伊轧破浪屋,恍忽置我高巃嵷。
是时千山雪新霁,水面月出天清空。
涛声四起人籁寂,毛发萧爽琉璃宫
披衣明发蹑烟霭,决眦俯入归飞鸿。
襟前渤澥斂暝色,袖里岷峨吹晓风。
越南燕北但一气,尘埃野马何时穷。
苍梧虞舜不可叫,王事更恨归匆匆。

真德秀诗词大全

名句书法欣赏

真德秀涛声四起人籁寂,毛发萧爽琉璃宫书法作品欣赏
涛声四起人籁寂,毛发萧爽琉璃宫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涛声

(1) 浪涛拍岸的声响

(2) 听起来像拍岸浪声的某物,或被认为像拍岸浪声的某物

四起

(1).四方兴起,到处发生。旧题 汉 李陵 《答苏武书》:“吟啸成群,边声四起。”《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四:“真是事有不测, 至正 末年间, 山东 大乱,盗贼四起。” 清 洪昇 《长生殿·看袜》:“干戈四起,生民涂炭。”

(2).四处。 唐 王昌龄 《从军行》:“四起愁边声,南庭时佇立。”《恨海》第二回:“此刻四起都是謡言。”

(3).指在朝廷、祭祀、军旅、丧纪中应有的四种容仪。 汉 贾谊 《新书·容经》:“容有四起:朝廷之容,师师然翼翼然整以敬;祭祀之容,遂遂然粥粥然敬以婉;军旅之容,湢然肃然固以猛;丧纪之容,慟然慑然若不还。”

人籁

(1).人吹*箫所发出的音响。籁,古代管乐器。一说即排箫。《庄子·齐物论》:“女闻人籟而未闻地籟,女闻地籟而未闻天籟。” 成玄英 疏:“籟,簫也,长一尺二寸,十六管,象凤翅, 舜 作也。”《庄子·齐物论》:“ 子游 曰:‘地籟则众窍是已,人籟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籟?’” 王先谦 集解:“以竹相比而吹之。” 鲁迅 《集外集·“音乐”?》:“然而皮是粗定了;不幸而‘拊不留手’的竟不是我的皮,还能听到什么 庄周 先生所指教的天籁、地籁和人籁。”

(2).泛指人发出的声音。 金 党怀英 《睡觉门外月色如昼霜风过翏然成声》诗:“始知天籟非人籟,吹万由来果不同。” 叶圣陶 《倪唤之》五:“早起劳作的人们发出种种声响,汇合成跃动的人籁。”

(3).指人力精工制作的作品。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无题之诗,天籟也,有题之诗,人籟也。天籟易工,人籟难工。”

毛发

(1) 人的体毛和头发

(2) 哺乳动物身上的一层毛

萧爽

(1).清净闲适。 唐 雍陶 《和刘补阙秋园寓兴》之四:“人来多爱此,萧爽似仙家。” 金 元好问 《少林》诗:“云林入清深,禪房坐萧爽。” 清 汪懋麟 《早过南坞》诗:“东华满尘垢,萧爽是城西。”

(2).凉爽;凄清。 宋 陆游 《感秋》诗:“秋堂露气清,萧爽入毛骨。” 元 刘祁 《游西山记》:“见白云数缕出东山,延布南岭上,状如飞龙蜿蜒,山中露气萧爽。” 明 李东阳 《谢谢方石惠石棋子》诗:“空堂无人石枰响,病骨先秋觉萧爽。”

(3).萧洒自然。 宋 周密 《图画碑帖续钞》:“ 伯时 为 米芾 作《山阴图》,精神萧爽,令人顾接不暇。” 清 吴骞 《拜经楼诗话》卷一:“诗极萧爽,或传 吕纯阳 所作。”

(4).犹萧飒。风吹树木的声音。 三国 魏 阮籍 《首阳山赋》:“树丛茂以倾倚兮,纷萧爽而扬音。”

琉璃

巴利语 veluriya或梵文俗语verulia的译音。用铝和钠的硅酸化合物烧制成的釉料,常见的有绿色和金黄色两种,多加在粘土的外层,烧制成缸、盆、砖瓦等。亦指琉璃灯座

一盏琉璃

真德秀名句,题金山名句

0
纠错

猜你喜欢: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诗词名句 真德秀名句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