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诗词名句 >>名句:岁岁汾川事箫鼓,朝朝伊水听笙簧

岁岁汾川事箫鼓,朝朝伊水听笙簧

司马逸客雅琴篇

名句出处

出自唐代司马逸客的《雅琴篇》

全文:
亭亭峄阳树,落落千万寻。
独抱出云节,孤生不作林。
影摇绿波水,彩绚丹霞岑。
直干思有托,雅志期所任。
匠者果留盼,雕斫为雅琴。
文以楚山玉,错以昆吾金。
虬凤吐奇状,商徵含清音。
清音雅调感君子,一抚一弄怀知己。
不知钟期百年馀,还忆朝朝几千里。
马卿台上应芜没,阮籍帷前空已矣。
山情水意君不知,拂匣调弦为谁理。
调弦拂匣倍含情,况复空山秋月明。
陇水悲风已呜咽,离鹍别鹤更凄清。
将军塞外多奇操,中散林间有正声。
正声谐风雅,欲竟此曲谁知者。
自言幽隐乏先容,不道人物知音寡。
谁能一奏和天地,谁能再抚欢朝野。
朝野欢娱乐未央,车马骈阗盛彩章。
岁岁汾川事箫鼓,朝朝伊水听笙簧
窈窕楼台临上路,妖娆歌舞出平阳。
弹弦本自称仁祖,吹管由来许季长。
犹怜雅歌淡无味,渌水白云谁相贵。
还将逸词赏幽心,不觉繁声论远意。
传闻帝乐奏钧天,傥冀微躬备五弦。
愿持东武宫商韵,长奉南熏亿万年。

司马逸客诗词大全

名句书法欣赏

司马逸客岁岁汾川事箫鼓,朝朝伊水听笙簧书法作品欣赏
岁岁汾川事箫鼓,朝朝伊水听笙簧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箫鼓

箫与鼓。泛指乐奏。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琴羽张兮簫鼓陈, 燕 赵 歌兮伤美人。”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桂林集句》词:“家种黄柑丹荔,户拾明珠翠羽,簫鼓夜沉沉。” 明 王玉峰 《焚香记·赴任》:“楼船簫鼓交龙旆,想赴京时半肩行李,从今一洗当年耻。” 清 昭槤 《啸亭续录·端午龙舟》:“ 乾隆 初,上於端午日,命内侍习竞渡於 福海 中,皆画船簫鼓,飞龙鷁首,络绎於鲸波怒浪之间。”亦指军乐。 唐 李白 《发白马》诗:“将军发白马,旌节渡 黄河 。簫鼓聒山岳,沧溟涌涛波。”

朝朝

天天;每天。《列子·仲尼》:“ 子列子 亦微焉,朝朝相与辩。”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三:“ 始皇 时童謡曰:‘城门有血,城当陷没为湖。’有嫗闻之,朝朝往窥。” 唐 孟浩然 《留别王维》诗:“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元 孙仲章 《勘头巾》第一折:“白云朝朝走,青山日日閒。” 蔡东藩 许廑父 《民国通俗演义》第五六回:“或另有意外金钱,作为特赐,於是朝朝花酒,夜夜笙歌。” 朱*德 《苦热》诗之一:“雨后朝朝上晓峯,登高缓步气从容。”

伊水

伊河 。在 河南省 西部,源出 栾川县 伏牛山 北麓,东北流,在 偃师县 杨村 附近入 洛河 。《山海经·中山经》:“又西二百里,曰 蔓渠之山 ,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箭。 伊水 出焉,而东流注入 洛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伊水》:“ 伊水 出 南阳 鲁阳县 西 蔓渠山 ……又东北至 洛阳县 南,北入於 洛 。” 南朝 陈 徐陵 《新亭送别应令》诗:“风吹临 伊水 ,时驾出河梁。” 唐 李白 《秋夜宿龙门香山寺》诗:“流恨寄 伊水 ,盈盈焉可穷。”

笙簧

(1).指笙。簧,笙中之簧*片。《礼记·明堂位》:“ 垂 之和钟, 叔 之离磬, 女媧 之笙簧。” 郑玄 注:“笙簧,笙中之簧也…… 女媧 作笙簧。”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洛水》:“ 登 ( 孙登 )上峯,行且啸,如簫韶笙簧之音,声振山谷。” 宋 张子野 《木兰花》词:“楼下雪飞楼上宴,歌咽笙簧声韵颤。” 明 杨珽 《龙膏记·宠赐》:“听鸟语笙簧叠奏,看瑶阶绣茵初长。”

(2).指笙的乐音。 张素 《初至江南》诗:“山村隐图画,鸟语替笙簧。”

司马逸客名句,雅琴篇名句

0
纠错

猜你喜欢: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诗词名句 司马逸客名句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