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诗词名句 >>名句:通灵信物类,不与惟时节

通灵信物类,不与惟时节

乾隆闻蛩(六月十六日)

名句出处

出自清代乾隆的《闻蛩(六月十六日)》

全文:
晚凉豪兴生,刺舟载明月。
心托碧琅天,身在水精阙。
何来在砌蛩,振羽数声发。
协候方朱明,审音报商越。
通灵信物类,不与惟时节
来者复无住,知然却怡悦。

乾隆诗词大全

参考注释

通灵

(1).通于神灵。 汉 班固 《幽通赋》:“精通灵而感物兮,神动气而入微。”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太湖诗·包山祠》:“自非通灵才,敢陟羣仙峯。”《西湖二集·文昌司怜才慢注录籍》:“若是説好,便通灵起感应,香火繁盛起来。” 郁达夫 《为霭民先生题经公致渊画松》诗之二:“六法通灵力有餘,暮年点笔势凌虚。”

(2).善于应变;不拘泥。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回仙》:“吾得道年五十,第一度 郭上灶 ,第二度 赵仙姑 。 郭 性顽钝,只与追钱延年之法; 赵 性通灵,随吾左右。”

(3).消息来得快;来源广。《娱目醒心编》卷五第一回:“ 福达 身虽有监,京中綫索却自通灵。”

(4).灵验。《天雨花》第二七回:“烧香妇女来问事,説来句句尽通灵。”

(5).灵敏。 茅盾 《子夜》十四:“厂里一有了吃醋争风那样的事,你们的耳朵就会通灵。”

物类

(1).万物,各类的物。《荀子·劝学》:“物类之起,必有所始。”《列子·周穆王》:“一体之盈虚消息,皆通於天地,应於物类。” 傅尃 《变雅楼三十年诗征序》:“盖以明达乎事情,周知乎物类,洞瞩乎幽隐,而旁通乎民志。”

(2).物的同类,同类。 汉 东方朔 《七谏·谬谏》:“音声之相和兮,物类之相感也。” 王逸 注:“言鸟兽相呼,云龙相感,无不应其类而从其耦也。” 唐 冯贽 《云仙杂记》卷十:“ 郊 常池上弹蕤宾调,忽闻芰荷间有物跳跃出岸,乃方响一片。有知者识是蕤宾铁也。指拨精玅,致律吕相应,物类相感耳。” 清 黄景仁 《啼乌仁》:“明知无益痛繫心,物类相类有如此。”

(3).物的种类。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缚喝国》:“土地所产,物类尤多。” 宋 欧阳修 《奉答圣俞达头鱼之作》诗:“吾闻海之大,物类无穷极。”

(4).物的类别。 梁启超 《天演学初祖达尔文之学说及其传略》:“ 达尔文 以前,虽有一二博物学者稍有见於物类蕃变之现象……而不知其变迁进化之所以然。”

(5).特指人或动物。 南朝 宋 张野 《与远法师书》:“行不负於所知,言不伤於物类。”此指一般的人,犹言他人。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这般物类,教我怎不阴哂?”此贬称他人,犹言东西。《古今小说·梁武帝累修归极乐》:“长老説道:‘因你念头差了,故投落在物类。我特地唤醒你来,再去投胎。’”此指动物。

不与

不赞成

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与也。——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时节

(1) 季节;时令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唐· 杜甫《春夜喜雨》

(2) 又如:清明时节;秋收时节

(3) 时候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乾隆名句,闻蛩(六月十六日)名句

0
纠错

猜你喜欢: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诗词名句 乾隆名句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