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诗词名句 >>名句:天柱巍峩兮星河泻清,石牛哮吼兮洞云生白

天柱巍峩兮星河泻清,石牛哮吼兮洞云生白

释正觉礼三祖智鉴禅师塔

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释正觉的《礼三祖智鉴禅师塔》

全文:
道无拣择,水深山嶷。
祖无出没,月寒天碧。
不萌枝上觉华春,无影树头灵鸟宅。
天柱巍峩兮星河泻清,石牛哮吼兮洞云生白

释正觉诗词大全

参考注释

天柱

(1).古代神话中的支天之柱。《淮南子·墬形训》:“昔者 共工 与 顓頊 争为帝,怒而触 不周之山 ,天柱折,地维絶。”《神异经·中荒经》:“ 崑崙 之山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围三千里周圆如削。”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郭沫若 《女神·女神之再生》诗:“党徒们呀,快把你们的头颅借给我来!快把这北方的天柱碰坏!碰坏!”

(2).比喻负重任者。 田汉 《关汉卿》第五场:“可是自从读了 文丞相 的《正气歌》,才知道现在也还有这样不愧前人的地维、天柱,这就大大增加了我的勇气了。”

(3).耳的别名。《太平御览》卷三六六引《长沙耆旧传》:“太尉 刘寿 少遇相师,相师曰:‘耳为天柱,今君耳城郭,必典家邦。’”

(4).山名。在 山东 平度县 北。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山东七·莱州府》:“ 天柱山 ,州( 平度州 )北五十里,絶顶巉巖,耸立如柱。”

(5).山名。又名 霍山 。在今 安徽 。 西汉 元封 五年(公元前106年) 武帝 南巡,登其山,号为南岳,即此。《史记·孝武本纪》:“上巡 南郡 ,至 江陵 而东,登礼 潜 之 天柱山 。”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 潜县 属 庐江 , 南岳 霍山 也。”

(6).山名。在 浙江省 余杭县 北。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浙江二·杭州府》:“﹝ 大涤山 ﹞其右为 天柱山 ,高六百六十丈……为第五十七福地。”

(7).山名。 陕西 岐山 的别名。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陕西四·凤翔府》:“ 岐山 亦曰 天柱山 。”

(8).星名。属于东方七宿中的角宿。《晋书·天文志上》:“三台六星,两两而居,起文昌,列抵太微。一曰天柱,三公之位也。”《星经》卷上:“天柱五星在紫微宫内,近东垣,主建教等二十四气也。”

巍峩

见“ 巍峨 ”。

星河

指银河

石牛

(1).石雕之牛。古人常列于陵墓前。

(2).石质牛形的灵异之物。古人迷信,以为石牛出现象征祥瑞或预示灾变。《汉书·王莽传上》:“是岁 广饶侯 刘京 、车骑将军千人 扈云 、大保属 臧鸿 奏符命。 京 言 齐郡 新井、 云 言 巴郡 石牛、 鸿 言 扶风 雍石, 莽 皆迎受。”《宋书·五行志四》:“ 石虎 末, 洛阳城 西北九里,石牛在青石趺上忽鸣唤,声闻四十里。”

哮吼

(1).野兽吼叫。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三:“师子哮吼奋起,左右咸惊。” 唐 薛用弱 《集异记·丁岩》:“虎则跳跃哮吼,怒声如雷。” 清 赵翼 《檐曝续记·西山煤》:“虎性急不耐烦,滚愈急,輙哮吼而死。”

(2).泛指大声喊叫。《西游记》第二七回:“ 孙大圣 布施手段,舞着铁桿,哮吼一声,諕得那狼虫颠窜,虎豹奔逃。”

(3).指器物发出声响。 唐 罗邺 《早发宜陵即事》诗:“青萍委匣休哮吼,未有恩讐拟报谁?” 宋 陆游 《圆通寺建僧堂疏》:“木鱼哮吼,千僧阁也在下风;露柱证明,九梁星直须退步。”

(4).谓声威震慑。 汉 桓谭 《新论》:“ 周亚夫 严猛哮吼,可谓国之大将。” 清 吴从先 《妓虎传》:“ 鄴下 以文章哮吼人,人目之为绣虎。”

(5).病症名。《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喘吼总括》“喘则呼吸气急促,哮则喉中有响声”注:“呼吸气出急促者,谓之喘急。若更喉中有声响者,谓之哮吼。”参见“ 哮喘 ”。

生白

生出光明。《庄子·人间世》:“瞻彼闋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陆德明 释文:“ 崔 云:‘白者,日光所照也。’ 司马 云:‘室比喻心。心能空虚则纯白独生也。’” 唐 白居易 《奉和李大夫题新诗·忘筌亭》:“只开新户牖,不改旧风烟。虚室閒生白,高情澹入玄。”一说,谓产生纯洁的道心。《淮南子·俶真训》:“是故虚室生白,吉祥止也。” 高诱 注:“虚,心也;室,身也;白,道也。能虚其心以生於道。道性无欲,吉祥来止舍也。”

释正觉名句,礼三祖智鉴禅师塔名句

0
纠错

猜你喜欢: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诗词名句 释正觉名句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