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诗词名句 >>名句:清和沐雨影亦鲜,便入虾须上龙案

清和沐雨影亦鲜,便入虾须上龙案

乾隆咏御花园藤萝

名句出处

出自清代乾隆的《咏御花园藤萝》

全文:
禁松三百馀年久,女萝施之因亦寿。
每携春色见薰风,似顾杏桃开笑口。
或苍或艳虽不伦,齐年恰比列仙真。
窥户小儿发已雪,双成绰约犹娇嫔。
蜂衙蝶阵年年判,兔葵燕麦何须叹。
清和沐雨影亦鲜,便入虾须上龙案
昼长几暇倚玫除,南亩初沾忧虑舒。
却忆风人善体物,匪伊垂之带有馀。

乾隆诗词大全

参考注释

清和

清静和平。《隶续·汉司空掾陈寔残碑》:“ 陈寔 仲躬 者,含圣喆之清龢。”参见“ 清和 ”。

(1).天气清明和暖。 三国 魏 曹丕 《槐赋》:“天清和而湿润,气恬淡以安治。” 前蜀 韦庄 《和同年韦学士华下途中见寄》:“正是清和好时节,不堪离恨 剑门 西。” 宋 潘元质 《丑奴儿慢》词:“愁春未醒,还是清和天气。” 李大钊 《青春》:“远从 瀛岛 ,反顾祖邦,肃杀鬱塞之象,一变而为清和明媚之象矣。”

(2).清静和平。形容升平气象。 汉 贾谊 《新书·数宁》:“大数既得,则天下顺治;海内之气清和咸理,则万生遂茂。”《梁书·止足传·陶季直》:“﹝ 陶季直 ﹞出为冠军司马, 东莞 太守,在郡号为清和。”

(3).清静和平。形容人的性情。 汉 蔡邕 《文范先生陈仲弓铭》:“君膺皇灵之清和,受明哲之上姿。”《世说新语·言语》“ 荀中郎 在 京口 ” 刘孝标 注引《晋阳秋》“ 荀羡 字 令则 , 潁川 人,光禄大夫 崧 之子也,清和有识裁。”《南史·梁纪上·武帝上》:“皇考外甚清和,而内怀英气。”

(4).(声音)清越和谐。《文选·扬雄<剧秦美新>》:“镜纯粹之至精,聆清和之正声。” 李周翰 注:“聆,听也,言天下謌謡清和之正声。” 汉 王逸 《九思·伤时》:“声噭誂兮清和,音晏衍兮要媱。”《文选·嵇康<琴赋>》:“清和条昶,案衍陆离。” 张铣 注:“言琴声清和有调。”《初学记》卷三十引 晋 傅玄 《蝉赋》:“声嚖嚖以清和兮,遥自託乎兰林。”

(5).(诗文)清新和顺。 宋 苏轼 《<邵茂诚诗集>叙》:“余读之,弥月不厌,其文清和妙丽,如 晋 宋 间人。”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七:“ 海刚峯 严厉孤介,而诗却清和。” 清 姚鼐 《<恬庵遗稿>序》:“观察出其文,读之清和恬雅,有越俗之韵。”

(6).农历四月的俗称。 明 卢象升 《与蒋泽垒先生书》之四:“家大人于清和闰月初二日抵 白登 公署。”一说指农历二月。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五:“ 张平子 《归田赋》:‘仲春令月,时和气清。’盖指二月也。 小谢 诗因之,故曰:‘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今人删去‘犹’字,而竟以四月为‘清和’。” 清 胡鸣玉 《订讹杂录·清和月》:“二月为清和。 张平子 《归田赋》:‘仲春令月,时和气清。’ 谢灵运 诗:‘首夏犹清和。’今以四月当之。”

沐雨

犹淋雨。多形容旅途艰辛。 汉 徐干 《中论·谴交》:“吾称古之不交游者,不谓嚮屋漏而居也;今之好交游者,非谓长沐雨乎中路者也。”《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衝风沐雨,载沉载浮。”

虾须

见“ 虾鬚 ”。

亦作“ 虾须 ”。1.虾的触须。《洞冥记》:“ 马丹 尝折虾鬚为杖,后弃杖而飞,鬚化为丹,亦在海傍。” 南朝 宋 颜延之 《又释何衡阳书》:“圣虑难原,神应不测, 中散 所云,中人自竭,莫得其端,岂其浅斥,所可深抽。徒以 魏文 大布,见刊异世; 滕脩 虾鬚,取愧当时。故於度外之事,怯以意裁耳。”

(2). 隋 代兵器的一种。《隋书·礼仪志七》:“牀桄陛插钢锥,皆长五寸,谓之虾鬚。皆施机关,张则锥皆外向。其牀上施旋机弩,以绳连弩机,人从外来,触绳则弩机旋转,向触所而发。”

(3).帘子的别称。 唐 陆畅 《帘》诗:“劳将素手捲虾鬚,琼室流光更缀珠。” 元 萨都剌 《呈许荣达》诗:“呵笔题诗逸兴舒,翠帘寒重捲虾鬚。” 清 陈维崧 《东风齐着力·花朝》词:“虾鬚半轴,蛾緑不曾描。”

(4).茶名。 宋 杨伯嵒 《臆乘·茶名》:“茶之所产,‘六经’载之详矣,独异美之名未备……若蟾背、虾须、鹊舌、蠏眼、瑟瑟尘、霏霏靄及鼓浪、涌泉、琉璃眼、碧玉池,又皆茶事中天然偶字也。”一本作“ 虾鬚 ”。

龙案

御案。《说唐》第六十回:“﹝黄门官﹞把本章递上龙案, 高祖 看了大惊。” 老舍 《宝船》第三幕:“金殿内,皇上坐当中,二内侍两旁侍立。龙案上摆着一大堆葱花烙饼,一大盘子煮鸡蛋。”

乾隆名句,咏御花园藤萝名句

0
纠错

猜你喜欢: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诗词名句 乾隆名句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