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诗词名句 >>名句:吁嗟民艰触目是,善后之策犹茫茫

吁嗟民艰触目是,善后之策犹茫茫

乾隆荆山桥歌

名句出处

出自清代乾隆的《荆山桥歌》

全文:
石桥三里许以长,如虹蜿蜒饮两塘。
南北咽喉形胜控,春秋节宣计画良。
东接睢邳耕桑野,西连丰沛王霸乡。
我曾坐照资利涉,发帑脩筑乃如常。
徐州省方今回跸,路便因度斯舆梁。
去岁孙工河夺溜,闻道经此东归洋。
一百馀孔不足泄,其时水过桥面强。
水过沙停半淤淀,微山遂壅趋壑方。
畴咨督课速疏浚,即今尾闾才通航。
吁嗟民艰触目是,善后之策犹茫茫

乾隆诗词大全

参考注释

吁嗟

(1).叹词。表示忧伤或有所感。《楚辞·卜居》:“吁嗟嘿嘿兮,谁知吾之廉贞。”《文选·谢朓<和王著作八公山诗>》:“平生仰令图,吁嗟命不淑。” 李善 注引 薛君 《韩诗章句》:“吁嗟,嘆辞也。” 陈毅 《感事书怀》诗:“吁嗟我与汝,沧海之一粟。”

(2).叹词。表示赞美。 明 黄溥 《闲中今古录》:“至今儿孙主沙漠,吁嗟 赵 氏何其隆!” 清 黄遵宪 《纪事》诗:“吁嗟 华盛顿 ,及今百年矣。”

(3).哀叹;叹息。《孔子家语·执辔》:“民恶其残虐,莫不吁嗟。” 汉 王符 《潜夫论·救边》:“一人吁嗟,王道为亏。” 唐 寒山 《诗》之二○四:“世人何事可吁嗟,苦乐交煎勿底涯。”《剪灯新话·秋香亭记》:“女吁嗟抑塞,不能致辞。”《红楼梦》第三五回:“那鸚哥便长叹一声,竟大似 黛玉 素日吁嗟音韵。”

民艰

民众的艰难困苦。 明 唐顺之 《凤阳等处灾伤疏》:“伏乞勅下户部,俯念民艰。” 清 侯方域 《豫省试策四》:“皇帝軫念民艰,正供之额,概从俭薄。”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先秦 学者,生当乱世,目击民艰,其立论大率以救世厉俗为主。”

触目

(1) 容易被看到

大平原最为触目的特点是没有树

(2) 目光接触到

触目惊心

善后

灾变丧乱后,妥善地料理遗留的问题

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孙子·作战》

善后事宜

茫茫

辽阔旷远的样子;模糊不清楚

长天茫茫。——唐· 李朝威《柳毅传》

野茫茫。——《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勤歌》

夫之茫茫。——明· 顾炎武《复庵记》

茫茫的前景

别时茫茫江浸月。——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乾隆名句,荆山桥歌名句

0
纠错

猜你喜欢: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诗词名句 乾隆名句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