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诗词名句 >>名句:通涂合西南,达人戒同异

通涂合西南,达人戒同异

李石鱼相忘

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李石的《鱼相忘》

全文:
通涂合西南,达人戒同异
二鱼各自鱼,是鱼岂有二。
濶处海茫茫,波涛适相戏。
笑我湖上亭,鳞鬣纷族类。
情知我非鱼,此意鱼或是。
欣然得所适,相见不相遇。
鱼行我无心,我得鱼亦遂。
藻荇披秋光,水与天妩媚。
明月帖湖心,照风鱼不寐。
我琴无杀声,螗蜋勿余忌。

李石诗词大全

名句书法欣赏

李石通涂合西南,达人戒同异书法作品欣赏
通涂合西南,达人戒同异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通涂

亦作“ 通途 ”。畅通的大路。《墨子·迎敌祠》:“筑荐通涂。” 孙诒让 间诂:“谓雍塞通达之涂也。”《魏书·敬宗孝庄帝纪》:“其有事在通途,横被疑异。” 宋 苏轼 《中庸论下》:“不得终日安行乎通涂。” 毛泽*东 《水调歌头·游泳》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西南

(1) 西南方

其西南诸峰。——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2) ;向西向南

潭西南而望。——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3) 指我国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藏等省区

达人

乐观豁达的人,行事不为世俗所拘束的人;显达的人

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同异

(1). 战国 时名家 惠施 提出的名辩论题,认为事物中存在小同异和大同异两种。人们对不同事物的认识有一致的和不一致的,这种认识上的同或异,为小同异;而万物具有完全相同的一面,即都离不开存亡变化,又有完全相异的一面,即各自的变化又不一样,此为大同异。《庄子·天下》:“﹝ 惠施 曰﹞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 成玄英 疏:“物情分别,见有同异,此小同异也。死生交谢,寒暑递迁,形性不同,体理无异,此大同异也。”参见“ 坚白同异 ”。

(2).相同与不同。《礼记·曲礼上》:“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后有 扬雄 著《方言》,其言大备,然皆考名物之同异,不显声读之是非也。”

(3).指同于世与不同于世;同于己与不同于己。 宋 苏轼 《谢苏自之惠酒》诗:“不如同异两俱冥,得鹿亡羊等嬉戏。”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此辈结党营私,朋求进取,以同异为爱恶,以爱恶为是非。”

(4).谓差异,不同。《新唐书·张行成传》:“尝侍宴,帝语 山东 及 关中 人,意有同异。 行成 曰:‘天子四海为家,不容以东西为限,是示人以隘矣。’帝称善。”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三:“盖 晋 史凡十八家,而 唐 人修书又出於二十一人之手,岂无同异耶?”

(5).异议。亦指立异议。《三国志·魏志·袁涣传》“父 滂 ,为 汉 司徒” 裴松之 注引 晋 袁宏 《汉纪》:“当权宠之盛,或以同异致祸, 滂 独中立於朝,故爱憎不及焉。”《世说新语·赏誉》“ 王恭 始与 王建武 甚有情,后……致疑隟” 刘孝标 注引《晋安帝纪》:“卿何妄生同异,疑误朝野。”《晋书·王彬传》:“ 江州 当人强盛时,能立同异,此非常人所及。”《南齐书·徐孝嗣传》:“ 孝嗣 文人不显同异,名位虽大,故得未及祸。”

(6).引申指有异志,叛乱。《宋书·武帝纪下》:“ 谢晦 数从征伐,颇识机变,若有同异,必此人也。”《南齐书·萧颖胄传》:“时军旅之际,人情未安…… 张炽 从絳衫左右三十餘人,入 千秋门 ,城内惊恐,疑有同异。”

(7).指异于己的观点、见解。《新唐书·儒学传中·王元感》:“ 李宪 等本章句家,见 元感 詆先儒同异,不懌,数沮詰其言。 元感 缘罅申释,竟不詘。”

李石名句,鱼相忘名句

0
纠错

猜你喜欢: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诗词名句 李石名句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