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诗词名句 >>名句:鸣鞭虎旅随风肃,按剑龙文傍斗回

鸣鞭虎旅随风肃,按剑龙文傍斗回

王弘诲献俘

名句出处

出自明代王弘诲的《献俘》

全文:
万乘高临五凤台,两阶干羽一时开。
鸣鞭虎旅随风肃,按剑龙文傍斗回
上将指挥归庙略,君王神武自天才。
镐京燕喜歌周雅,羽猎长杨陋汉裁。

王弘诲诗词大全

参考注释

鸣鞭

(1) 抖动鞭子出声

鸣鞭走马

(2) 古代皇帝仪仗中的一种,鞭形,振动时发出响声,叫人肃静。也叫“静鞭”

虎旅

(1).虎贲氏与旅贲氏的并称。两者均掌王之警卫。后因以“虎旅”为卫士之称。《文选·张衡<西京赋>》:“陈虎旅於 飞廉 ,正垒壁乎 上兰 。” 李善 注:“《周礼》:‘虎賁,下大夫;旅賁氏,中士也。’”

(2).指勇猛的军队。 唐 李白 《饯李副使藏用移军广陵序》:“翕振虎旅,赫张王师。” 王琦 注:“ 太白 所谓虎旅,指有力如虎之众耳,与 李氏 所解有异。” 唐 李商隐 《马嵬》诗之一:“空闻虎旅鸣宵柝,无復鸡人报晓筹。” 明 吴承恩 《贺周竺墩升都督障词》:“清时建节,控虎旅於风云;壮岁逢辰,近龙光於日月。”

随风

(1).卦象名。《易·巽》:“《象》曰: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孔颖达 疏:“随风《巽》者,两风相随,故曰‘随风’。风既相随,物无不顺。” 高亨 注:“本卦是两《巽》相重,《巽》为风,然则本卦卦象是风与风相随而吹也。按《象传》又以风比君上之教命,随风乃比教命重申。”

(2).任凭风吹而不由自主。《列子·黄帝》:“心凝形释,骨肉都融,不觉形之所倚,足之所履,随风东西,犹木叶干壳。”《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汎淫泛滥,随风澹淡。与波摇荡,奄薄水渚。” 郭璞 注:“皆鸟任风波自纵漂貌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自志》:“盖有漏根因,未结人天之果;而随风荡堕,竟成藩溷之花。”

(3).比喻随俗从众。《文选·杨恽<报孙会宗书>》:“虽雅知 惲 者,犹随风而靡,尚何称誉之有!” 吕向 注:“言 会宗 犹復随口如风之靡草,亦何求称善之誉也。”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四》:“自非不待 文王 之豪杰,有不随风草偃哉!风之既成,贤君相三纪挽之不足;风之将变,一狂士败之有餘。”

按剑

以手抚剑。预示击剑之势。《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闇投人於道路,人无不按剑相眄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 唐 李白 《古风》之五六:“献君君按剑,怀宝空长吁。” 清 戴名世 《<阙里纪言>序》:“吾儒之徒皆为之固其壁垒,树其旗帜,相与裂眥大呼,按剑操刃於先生,以快彼之心而后已。” 柳亚子 《<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然而,明珠投暗,遭按剑之叱,陈鐘鼓於 鲁 庭,爰居弗享也。”

龙文

(1).龙身上的纹理,龙鳞纹。《韩诗外传》卷八:“夫凤之象,鸿前而麟后,蛇颈而鱼尾,龙文而龟身,燕頷而鸡啄。” 清 戴名世 《书光给谏轶事》:“ 亨 就视之,中有物,光烁烁射人。命石工凿之,得一石龟焉,色如紫玉,身有龙文,具八卦,乃蓄於署内池中。”

(2).龙形的花纹。《史记·田单列传》:“收城中得千餘牛,为缝繒衣,画以五綵龙文,束兵刃於其角,而灌脂束苇於尾,烧其端。” 唐 骆宾王 《宿温城望军营》诗:“风旗翻翼影,霜剑转龙文。”

(3).指如龙鳞纹的东西。(1)微波。 唐 李白 《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诗:“长风鼓横波,合沓蹙龙文。” 唐 元稹 《早春登龙山静胜寺因赠幕中诸公》诗:“龙文远水吞平岸,羊角轻风旋细尘。”(2)鱼鳞云。 明 何景明 《游猎篇》:“昨夜 昌平 入梦天,龙文赤日烧 燕 川。”

(4).喻雄健的文笔。语出 唐 韩愈 《病中赠张十八》诗:“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 明 夏完淳 《题王叔明<柴桑图>》诗:“祇今 江 左成龙文,卜历重光启中叶。”

(5).喻指书法,书体。 唐 李峤 《书》诗:“削简龙文见,临池鸟跡舒。”

(6).骏马名。《汉书·西域传赞》:“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於黄门。”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四骏马名也。” 南朝 宋 颜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龙文饰轡,青翰侍御。”《梁书·诸夷传·西北诸戎》:“蒲梢龙文,希入於外署。”后常以比喻才华出众的子弟。《北齐书·杨愔传》:“ 愔 从父兄黄门侍郎 昱 特相器重,曾谓人曰:‘此儿驹齿未落,已是我家龙文。’”《北史·裴宣明传》:“二子 景鸞 、 景鸿 并有逸才, 河 东呼 景鸞 为驥子,呼 景鸿 为龙文。”

(7).指龙文剑。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乃使玉轴扬灰,龙文折柱。” 倪璠 注:“龙文,剑名。” 唐 骆宾王 《军中行路难同辛常伯作》诗:“百发乌号遥碎柳,七尺龙文迴照莲。” 柳亚子 《剑池瀑布》诗之二:“应有中原人望气,龙文夜夜吐光芒。”

(8).《淮南子·本经训》:“龙舟鷁首。” 高诱 注:“龙舟,大舟也,刻为龙文。”因借“龙文”指刻有龙形花纹的大舟。 唐 王勃 《采莲赋》:“簫鼓发兮龙文动。”

斗回

即筌,古时的捕鱼器。

王弘诲名句,献俘名句

0
纠错

猜你喜欢: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诗词名句 王弘诲名句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