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诗词名句 >>名句:萧寺怀居病即栖,声迹相怜不相昵

萧寺怀居病即栖,声迹相怜不相昵

王渐逵和方棠陵越秀山宴会韵

名句出处

出自明代王渐逵的《和方棠陵越秀山宴会韵》

全文:
荏苒年华三十一,求友青山可谁匹。
独从深径卧烟霞,更向东皋采苓术。
忆昔献赋入金门,阊阖掀扬五云出。
海内英髦冠盖重,君名已觉三冬日。
萧寺怀居病即栖,声迹相怜不相昵
愧予久抱青萝疴,闻君遂有棠陵逸。
岂翼炎方重一过,杯酒相欣席还膝。
粤秀山高碧汉遥,尉陀台上苍林密。
醉骑黄鹄望三山,笑指冯夷窅幽室。
须臾夕景宿岩端,欲驻西乌苦无术。
尊空人去怅独归,斗柄钭河月离毕。

王渐逵诗词大全

参考注释

萧寺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梁武帝 造寺,令 萧子云 飞白大书‘萧’字,至今一‘萧’字存焉。”后因称佛寺为萧寺。 唐 李贺 《马》诗之十九:“萧寺驮经马,元从 竺国 来。”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楔子:“可正是人值残春 蒲郡 东,门掩重关萧寺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鲁公女》:“ 招远 张于旦 ,性疎狂不覊,读书萧寺。”

怀居

留恋安逸;怀念故居。《论语·宪问》:“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朱熹 集注:“居,谓意所便安处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东道路诗》:“怀居顾归云,指涂泝行飊。” 宋 张载 《正蒙·有德》:“辟地者不怀居以害仁。” 王闿运 《莫姬哀词》:“夜忆衾寒,朝愁带弛,岂敢怀居,不归念子。”

声迹

亦作“ 声跡 ”。1.声望与事迹。《后汉书·李法传》:“﹝ 李法 ﹞出为 汝南 太守,政有声迹。”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大统寺》:“ 苏秦 时未有佛法,功德者不必是寺,应是碑铭之类,颂其声跡也。” 宋 文天祥 《出真州》诗序:“予平生仕宦,声迹比比,不曾至 淮 。”《元典章·台纲二·体察》:“提刑按察司除声跡不好者,仰御史臺体察,虽未任满,许行奏代。” 明 李东阳 《武昌府学重修记》:“ 张公 以《春秋》举进士,绩学翰林,歷著声跡。”《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边远见职有声迹者,使之内迁。”

(2).犹言音讯行踪。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恶分疏》:“ 宋 人 许昼 , 闽 人 黄遘 , 遘 尝宰 滑州 卫南 ,与 画 声迹不疎。”《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一旦声跡彰露,亲庭罪责,将妾拘繫于内,郎赶逐于外,在妾便自甘心,却累了郎之清德,妾罪大矣。”

(3).指用录音机或语音学仪器记录下来的声音。 陈原 《社会语言学》9.1:“由于现代录像和录音技术的发展,所有声迹或图像,都能很方便地录下来给人研究。”

见“ 声迹 ”。

相怜

相互怜爱;怜惜。《列子·杨朱》:“古语有之:‘生相怜,死相捐。’” 宋 王安石 《酬宋廷评请序经解》诗:“未曾相识已相怜,香火灵山亦有缘。”

相昵

彼此亲昵。《魏书·恩倖传·茹皓》:“ 高肇 素嫉诸王,常规陷害,既知 详 与 皓 等交关相昵,乃构之 世宗 ,云 皓 等将有异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我寔狐也,与郎君在日最相昵。”

王渐逵名句,和方棠陵越秀山宴会韵名句

0
纠错

猜你喜欢: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诗词名句 王渐逵名句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