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诗词名句 >>名句:千钧一羽不须校,女子小人知重轻

千钧一羽不须校,女子小人知重轻

文同子瞻戏子由依韵奉和

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文同的《子瞻戏子由依韵奉和》

全文:
子由在陈穷于丘,正若浅港横巨舟。
每朝升堂讲书罢,紧合两眼深埋头。
才名至高位至下,此事自属他人羞。
犹胜俣俣彼贤者,手把翟籥随群优。
岌如老鹤立海上,退避不与鶖鶬游。
文章岂肯用一律,独取无间有神术。
所蓄未尝资己身,搰搰恰如蜂聚蜜。
有时七日不火食,支体虽羸心不屈。
陵阳谬守卑且劳,马前空愧持旌旄。
平生读书若诟,老大下笔侵离骚。
贫且贱焉真可耻,欲挞群邪无尺箠。
安得来亲绛帐旁,日与诸生供唯唯。
须知道义故可乐,莫问功名能得几。
君子道远不计程,死而后已方成名。
千钧一羽不须校,女子小人知重轻

文同诗词大全

名句书法欣赏

文同千钧一羽不须校,女子小人知重轻书法作品欣赏
千钧一羽不须校,女子小人知重轻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千钧

三十斤为一钧,千钧即三万斤。常用来形容器物之重或力量之大。《商君书·错法》:“ 乌获 举千钧之重,而不能以多力易人。” 宋 杨亿 《咸平六年二月十八日纪事二十二韵》:“千钧寧觉重,七札岂曾妨。”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二章:“这念头一起,就是千钧之力也收它不住。”

一羽

(1).一根羽毛。多用以喻轻或少。《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汉 王符 《潜夫论·释难》:“是故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晋书·夏侯湛传》:“譬犹投盈寸之胶,而欲使江海易色;烧一羽之毛,而欲令大鑪增势。”

(2).指一只禽鸟。《南齐书·竟陵王子良传》:“万乘至重;一羽甚微。从甚微之懽,忽至重之诫。”

不须

不用;不必。《后汉书·逸民传·周党》:“臣闻 尧 不须 许由 、 巢父 ,而建号天下; 周 不待 伯夷 、 叔齐 ,而王道以成。” 唐 张志和 《渔父歌》:“青篛笠,緑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警世通言·万秀娘仇报山亭儿》:“哥哥若到 襄阳府 ,怕你不须见我爹爹妈妈。” 老舍 《四世同堂》二:“他养着四大盆石榴,两盆夹竹桃,和许多不须费力而能开花的小植物。”

女子

(1) 女人,女性的人

女子种花烹调,男子打猎钓鱼

(2) 女人,女流

(3) 女孩子

小女子毋多谈。——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女子先有誓。——《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小人

(1) 〈方〉

(2) 指子女

养这么一个小人就让夫妻俩够操劳的了

(3) 小孩儿

知重

赏识;看重。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太傅 东海王 镇 许昌 ,以 王安期 为记室参军,雅相知重。” 唐 康骈 《剧谈录·元相国谒李贺》:“ 元和 中,进士 李贺 善为歌篇, 韩文公 深所知重,於縉绅之间每加延誉。” 元 关汉卿 《望江亭》第一折:“若有似俺男儿知重我的,便嫁他去也罢。”《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 李生 ﹞通晓吏事,又且廉谨明干,甚为 深州 太守所知重。”

文同名句,子瞻戏子由依韵奉和名句

0
纠错

猜你喜欢: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诗词名句 文同名句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