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诗词名句 >>名句:如是炙毂实难穷,不若忘言之无咎

如是炙毂实难穷,不若忘言之无咎

乾隆东竺庵戏题

名句出处

出自清代乾隆的《东竺庵戏题》

全文:
笑我昔谓此竺庵,弗宜在东宜西有。
既复论其地与名,有无东西逞辩口。
兹来乍得其真解,庵在东谷之冈首。
竺既称西可称东,庵何不可称东偶。
盖竺非定东西定,方也名也各具守。
忽别是庵向东行,应指庵为在西否。
如是炙毂实难穷,不若忘言之无咎

乾隆诗词大全

参考注释

如是

如此这么;像这样

果如是,是羿亦有罪焉。——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清· 刘开《问说》

炙毂

见“ 炙輠 ”。

不若

即不如

不若与人。——《孟子·梁惠王下》

曾不若孀妻弱子。——《列子·汤问》

忘言

(1).谓心中领会其意,不须用言语来说明。语本《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三国 魏 曹植 《苦思行》:“中有耆年一隐士,鬚髮皆皓然,策杖从我游,教我要忘言。” 宋 陈师道 《次韵德麟植桧》:“萧萧孤竹君,忘言理相契。”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就逮》:“莫笑忘言真有道,自惭搜句百无功。”

(2).指不借语言为媒介而相知于心的友谊。《晋书·山涛传》:“后遇 阮籍 ,便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 唐 韩愈 《祭薛中丞文》:“况某等忘言斯久,知我俱深。”

(3).忘其所言;不须言说。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言事·抗疏中辍》:“二公皆名士正人,所言必不妄,但权奸已败,即往事果真,亦当忘言,此等追叙,似乎蛇足。”

之无

(1).之字与无字。 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僕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於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僕者,僕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 金 元好问 《赠利州侯神童》诗:“极知之无不足讶,更恐洛诵难为功。”

(2).借指简单易识之字。 明 刘元卿 《贤奕编·应谐·乍解张皇》:“ 汝 有田舍翁,家貲殽盛,而累世不识之无。”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医术》:“张曰‘我仅识之无耳,乌能是?’道士笑曰:‘迂哉!名医何必多识字乎?但行之耳。’”

乾隆名句,东竺庵戏题名句

0
纠错

猜你喜欢: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诗词名句 乾隆名句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