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诗词名句 >>名句:强托鸣琴写风韵,欲凭妙笔摹精神

强托鸣琴写风韵,欲凭妙笔摹精神

杨恬和顿公(起)

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杨恬的《和顿公(起)》

全文:
昔居山中谁见亲,青山对面同笑颦。
引泉养竹与为友,徜徉不觉冬复春。
三年相看不知厌,声音笑貌无久新。
虽非多闻与直谅,堂堂不愧琴张仁。
已将物我等一致,政自兀兀忘吾身。
离群索居亦已久,昔如形影今参辰。
强托鸣琴写风韵,欲凭妙笔摹精神
绣衣使者古君子,天球大训东序珍。
胡为喻蜀久持节,登车揽辔劳拊循。
朅来堂上寓幽赏,不为豺虎埋双轮。
悠然独酌对三友,更邀风月为嘉宾。
谢胐忘形许入室,李白对影成三人。
寄谢山中五贤者,德不孤立当有邻。
寥寥千里十馀载,乃逢青眼屈复申。
夷齐西周两饿叟,展禽东鲁一绌臣。
引而高之自孔子,不尔埋没随埃尘。
君不见黄梅岭上一拳石,意气已若骄峨岷五贤堂所对山名也。
)。

杨恬诗词大全

参考注释

鸣琴

(1).琴。《韩非子·说林下》:“ 文子 曰:‘吾尝好音,此人遗我鸣琴;吾好珮,此人遗我玉环。’” 晋 陆机 《拟东城一何高》诗:“闲夜抚鸣琴,惠音清且悲。” 唐 柳宗元 《李西川荐琴石》诗:“远师 騶忌 鼓鸣琴,去和《南风》愜 舜 心。”

(2).弹琴。 唐 高适 《登子贱琴堂赋诗》之一:“ 宓子 昔为政,鸣琴登此臺。” 唐 黄滔 《湘中赠张逸人》诗:“鸣琴坐见燕鸿没,曳履吟忘野逕赊。” 宋 周密 《齐东野语·作邑启事》:“鸣琴堂上,将貽不治事之讥;投巫水中,必得擅杀*人之罪。”

(3).《吕氏春秋·察贤》:“ 宓子贱 治 单父 ,弹鸣琴,身不下堂而 单父 治。”后因用“鸣琴”称颂地方官简政清刑,无为而治。 唐 郎士元 《送长沙韦明府》诗:“遥知讼堂里,佳政在鸣琴。” 明 王錂 《寻亲记·修筑》:“下官 封丘县 宰是也。才非雉锦,政忝鸣琴。” 清 陈梦雷 《赠臬宪于公》诗:“製锦功偏著,鸣琴政自循。”

风韵

(1) 风度;韵致

风韵秀彻。——《晋书·桓石秀传》

(2) ——多指女子

天然一段风韵,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红楼梦》

妙笔

(1).神妙之笔。 宋 仲殊 《减字木兰花》词:“谁将妙笔,写就素縑三百匹?” 元 贡奎 《赠任丹碧炼师》诗:“丹葩碧树光熌烁,妙笔可作诗无声。” 清 李渔 《奈何天·巧怖》:“只消三箇字,把我辈满肚的牢骚,发舒殆尽,就烦妙笔写起来。”

(2).指书画或文字的高手。 宋 梅尧臣 《观杨之美盘车图》诗:“ 子虔 与 贤 皆妙笔,观玩磨灭穷岁年。” 元 虞集 《题范德机诗后》诗:“玉堂妙笔交游尽,投老 江 南隔死生。”

(3).犹佳作。 宋 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王氏图画》:“卿所进墨蹟并古画,復遍看览,俱是妙笔。”

精神

(1) 指意识、思维、神志等

精神为之。——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2) 又

俱用精神。

精神复旧。——《聊斋志异·促织》

(3) 指内容的实质所在;主要的意义

译者没有体会原文的精神

(4) 活力;精力

精神饱满

(5) 活跃;有生气

那孩子大大的眼睛很精神

(6) 意志

不挠之精神。——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牺牲精神。

杨恬名句,和顿公(起)名句

0
纠错

猜你喜欢: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诗词名句 杨恬名句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