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诗词名句 >>名句:知止一何勇,随缘岂无复

知止一何勇,随缘岂无复

陈师道送法宝禅师

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陈师道的《送法宝禅师》

全文:
平生夫铁脚,道价喧宇宙。
望礼东南云,吾今独何后。
晚始识其子,瑶林一枝秀。
初闻饮光笑,复作空生瘦。
今年退后禅,袖手不肯叉。
真成菩萨魔,未免化城咎。
白月悬清光,大锺得辞扣。
知止一何勇,随缘岂无复
丰台两禅子,三请期一觏。
翩然挈瓶盂,百里往相就。
古寺风雨余,触目初邂逅。
夙昔有静缘,欢然宛如旧。
教我早自异,业成谁得救。
世故已备尝,踌躇复何候。
钻火勿停手,时来自渠透。
殷懃礼白足,吾为太山溜。

陈师道诗词大全

名句书法欣赏

陈师道知止一何勇,随缘岂无复书法作品欣赏
知止一何勇,随缘岂无复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知止

(1).谓志在达到至善的境地。语本《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 朱熹 集注:“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则志有定向。” 唐 柳宗元 《酬娄秀才寓居开元寺》诗:“味道怜知止,遗名得自求。” 宋 程颐 《四箴·听箴》:“卓彼先觉,知止有定。闲邪存诚,非礼勿听。”

(2).谓懂得适可而止;知足。《韩诗外传》卷五:“贪物而不知止者,虽有天下不富矣。”《新唐书·李靖传》:“﹝ 靖 ﹞会足疾,恳乞骸骨,帝遣中书侍郎 岑文本 諭旨曰:‘自古富贵而知止者盖少……公今引大体,朕深嘉之。’”《四游记·铁拐独步遇师》:“知止不求才,金睛半倦开;振衣千仞冈,何必恋尘埃?” 清 唐孙华 《九月十八日高咏堂小集分韵得平字》:“量力宜知止,适志在无营。”参见“ 知止不殆 ”。

一何

何其,多么

使君一何愚。——《乐府诗集·陌上桑》

一何怒。——唐·杜甫《石壕吏》

妇啼一何苦。

随缘

(1).佛教语。谓佛应众生之缘而施教化。缘,指身心对外界的感触。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论》:“然羣生之神,其极虽齐,而随缘迁流,成麤妙之识,而与本不灭矣。” 唐 戴叔伦 《赠行脚僧》诗:“补衲随缘住,难违尘外踪。”

(2).顺应机缘;任其自然。《北齐书·陆法和传》:“ 法和 所得奴婢,尽免之,曰:‘各随缘去。’” 唐 张籍 《赠道士宜师》诗:“自到王城得几年, 巴 童 蜀 马共随缘。”《古今小说·单符郎全州佳偶》:“随缘快活,亦足了一生矣。” 郭沫若 《圣者》:“到处随缘是我家,一篇《秋水》一杯茶。”

无复

(1).不再,不会再次。《吕氏春秋·义赏》:“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復。” 陈奇猷 校释:“此文意谓诈伪之道,虽今可以苟且得利,后将不可復得利也。”《晋书·王导传》:“ 桓彝 见朝廷微弱……忧惧不乐。往见 导 ,极谈世事,还,谓 顗 曰:‘向见 管夷吾 无復忧矣。’” 唐 韩愈 《落叶送陈羽》诗:“落叶不更息,断蓬无復归。”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格局》:“ 圣叹 之评《西厢》,可谓晰毛辨髮,穷幽极微,无復有遗议於其间矣。”

(2).指不再有,没有。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不死之事已定,无復奄忽之虑。”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杂记上》:“少来搜集书史,颇得诸遗书,无復首尾,或失名,凡百餘卷。” 瞿秋白 《赤潮曲》:“解放我殖民世界之劳工,无论黑、白、黄,无复奴隶种。”

(3).没有履行。 汉 刘向 《说苑·杂言》:“ 仲尼 曰:‘不强不远,不劳无功,不忠无亲,不信无復,不恭无礼,慎此五者,可以长久矣。’”

(4).不能恢复。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必仁且知》:“其规非者,其所为不得其事,其事不当,其行不遂,其名辱,害及其身,絶世无復,残类灭宗亡国是也。”

陈师道名句,送法宝禅师名句

0
纠错

猜你喜欢: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诗词名句 陈师道名句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