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金文《散氏盘》书法(3)

作者:不详 书体:篆书

第三时期为春秋战国时期的金文。春秋战国时期,因特殊的政治因素,诸侯分裂、小国林立、思想活跃,艺术风格多姿多彩,从而带来书风上的浓郁的地域色彩。陈振濂先生在其之书法史教程》中把金文的风格分为四大类,用在此处的东周列国时期更有实际的意义,“第一种类型是齐鲁型、在山东一带。

包括齐(鲁)、杞、戴、邾、薛、滕、铸。第二种类型是中原型,在河南、陕西一带。包括郑、卫、虞、號、(蔡)、(陈)。第三种类型是江淮型,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包括楚、吴、越、徐、许。第四种类型是秦型,在今陕西与山西一带,包括秦、(晋)。”这四种类型的金文与该地域的文化特征十分吻合,齐鲁型和中原型诞生在华夏文明的发祥地——黄河流域,黄河流城博大精深、敦厚纯朴的文化传统不会不对这里的金文书风产生影响,我们只要把各种类型的金文放到一起,即可明显地看出齐鲁型、中原型的对西周敦厚风格的继承、在儒家正统思想的牵引下,表现出气度非凡的君子之态。这与浪漫巧丽、追求完美的江淮型金文有着本质的区别。区别虽然从直接的来源上看是形态的差异,但根本还在于艺术观念的取舍。

西周金文《散氏盘》

“屈原的《天问》、《九歌》出于楚而不出于齐秦燕赵,是个人的偶然规定,也是历史、地域的规定。没有楚文化的滋养就不会有屈原,那么没有楚文化也就没有楚金文的奇肆。吴大溦称江淮型吴楚金文是‘奇肆’,实在是很正确的。”而相比之下,秦型金文,则处处体现“法家”的严整思想,线条纯正,结构方整、从艺术方面而言,似乎是极力保持着一种严谨的秩序,它的美不在变化而在和谐对称。这一时期的金文代表有:晋国的《书氏缶》、郑国的《叔上匜》、蔡国的《蔡侯申盟》、越国的《越王勾践剑》、楚国的《王子午鼎》、秦国的《秦公殷》等。

西周金文《散氏盘》

2016-04-18 12:37:23

标签:散氏盘,西周
公众号
0
纠错

猜你喜欢

评论发表评论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