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米芾“八面出锋”(3)

词典网

怎么理解米芾“八面出锋”

《适意帖》又称《玉格帖》

除此而外,米芾还善于铺毫和把握书写速度与线质关系。铺毫的目的是为了万毫齐力,使点画骨肉相称,提按顿挫,不至于裹束僵弱,不仅仅用笔尖描画。否则,写出来的字就会干枯无血肉,骨气荡然无存。善用锋者力求笔锋着纸的每一根毫芒都能起到作用。一般说来,行笔慢的好处是点画凝重浑厚,缺点是容易痴迷迟钝;行笔快能使点画明利爽健,但易带来轻薄浮滑的弊病。欧阳询《传授诀》中说:“凡书字最不可忙,忙则失势,次不可缓,缓则骨痴。”因此,单方面地强调“迟”或“速”都是有失偏颇的,应该根据自己的熟练程度,将二者结合。他所处时代使用的是竹纸,适合于快速书写,笔画不变形,不像生宣一样难以控制。刘熙载《书概》所云:“行笔不论迟速,期于备法,善书者虽速而法备,不善书者虽迟而法遗。”米芾书法一方面行笔忒快,另一方面,线条也非常扎实。

在米芾的具体创作中,有许多主张作其宣言,如对笔画回峰“如蒸饼”的嘲讽,认为刻意做作,反失自然,书法是发自心底的情感墨戏,贵在自然,在尚意书风潮流下,犹为注重这一点,米芾有“老厌奴书不玩鹅”的心态。老米书迹多是半寸见方小字,像《蜀素帖》和《苕溪诗选》以及一些手札等,即使宋笔锋颖很短,也可以得心应手。但米芾的大字名篇如《多景楼诗》、《虹县诗选》和《研山铭》等,较之小字作品更加率意,笔法运用达到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地步,常见“折钗股”、“屋漏痕”笔法,可见米芾作书功力极深,可以从任何一个方向调整笔锋,擒纵自如,收放无常,正如他自言的“无垂无缩,无往不收”。米芾所提倡“八面出锋”,实质上是功力水到渠成的最终结果,遍临百家,“至老既成,不知以何为祖”。以米芾的资质和高超技艺,所站的高度来讲这番话,理解起来应该设身处地,如果生搬硬套、断章取义,势必舍本逐末、缘木求鱼。

2016-04-05 12:59:47

标签:米芾,八面出锋
公众号
0
纠错

猜你喜欢

评论发表评论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