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声澒洞彻四极,草木惨淡颜色伤

司马光和范景仁西圻野老诗

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司马光的《和范景仁西圻野老诗》

全文:
西郊广路浮壤黄,上天雨泣塞云苍。
鸾旗闟戟纷晻霭,扈从威神归帝乡。
田家老父眉睫白,杖藜匍匐泣路旁。
且云生逢至仁主,蠲租罢役岁为常。
蚕收百箔桑蔽野,麻麦极望无边疆。
去年翠华出赛雨,锦乡绵络墟里光。
拜迎六马负缣帛,孙扶妪接归扬扬。
自分讴歌毕馀景,一朝缟素安可防。
哀声澒洞彻四极,草木惨淡颜色伤
蝼蚁衰龄不足赎,泪如飞雪空沾裳。
河萦洛贯嵩峰足,泉底寰瀛日月长。
羡门已闭属车返,轭上空瞻金凤凰。

司马光诗词大全

参考注释

哀声

(1).悲哀的声音。《孔子家语·颜回》:“哀声有似於此,谓其往而不返也。”

(2).指发出哀声。 许地山 《荔支》:“屋里跑出一个老妇人,哀声求他们说:‘大爷们,我这棵荔支还没有熟呢。’”

(3).悲凉的乐声。 汉 马融 《长笛赋》:“律吕既和,哀声五降。”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高阳王寺》:“ 徐 鼓箜篌而歌,哀声入云。”

洞彻

彻底地理解

四极

(1).四方极远之地。《楚辞·离骚》:“览相观於四极兮,周流乎天余乃下。” 朱熹 集注:“四极,四方极远之地。” 秦 李斯 《峄山刻石》:“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 唐 杨炯 《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歷三辰而玉步,照四极而金声。” 金 完颜璹 《自适》诗:“小斋蜗角许,夜卧膝仍屈;能以道眼观,宽大犹四极。”

(2).指四方极远之国。《尔雅·释地》:“东至於 泰远 ,西至於 邠国 ,南至於 濮铅 ,北至於 祝栗 ,谓之四极。” 郭璞 注:“四极,皆四方极远之国。”

(3).四境。《管子·问》:“官府之藏,彊兵保国,城郭之险,外应四极。” 尹知章 注:“四极,谓国之四鄙也。” 汉 晁错 《对贤良文学策》:“四极之内,舟车所至,人迹所及,靡不闻命,以辅其不逮。” 清 徐昂发 《经广武城》诗:“四极失所制,关塞起龙争。”

(4).古代神话传说中四方的擎天柱。《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顓民,鷙鸟攫老弱。於是 女媧 鍊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鼇足以立四极……苍天补,四极正。” 清 侯方域 《拟思宗改元颁示百官廷臣谢表》:“新炼 媧妃 之石,玉清仍是九层;更筑 共工 之山,坤维安於四极。”

(5).古代天文学名词。指日月周行四方所达的最远点。《周髀算经》卷下:“凡日月运行,四极之道。” 赵爽 注:“运,周也。极,至也,谓外衡也。日月周行四方,至外衡而还,故曰四极也。” 元 揭傒斯 《铜仪》诗:“飞龙缠四极,黄道界中天。”

(6).指四肢。《素问·汤液醪醴论》:“四极急而动中,是气拒於内,而形施於外,治之奈何?” 王冰 注:“四极言四末,则四肢也。” 清 顾炎武 《将远行作》诗:“神明运四极,反以形骸拘。”

草木

(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易·坤》:“天地变化,草木蕃。”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 太行 之阳有 盘谷 , 盘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鲜少。” 明 刘基 《<悦茂堂诗>序》:“故人不得其性则痛,鸟兽不得其性则瘏,草木不得其性则萎以枯。”

(2).指荒野。《韩非子·说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饿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3).比喻卑贱。多用作自谦之词。 唐 陈子昂 《谏刑书》:“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苏轼 《笏记》之一:“徒倾艸木之心,莫报乾坤之施。”

惨淡

(1) 光线暗淡

愁云惨淡万里凝。——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惨淡的月光,照射着雪地上的血迹

(2) 艰苦地;苦费心力地

惨淡经营

(3) 悲惨凄凉

惨淡人生

颜色

(1) 色彩。光的各种现象(例如红色、棕色、桃红色、灰色、绿色、蓝色和白色等),或使人们得以区分在大小、形状或结构等方面完全相同的物体的视觉或知觉现象

(2) 指显示给人看的利害的脸色

颜色不少变。——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指颜料或染料

(4) 为颜料所染成的色彩或色泽

他的衣服上满都是那种颜色的染料

(5) 女子的姿色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唐· 白居易《长恨歌》

司马光名句,和范景仁西圻野老诗名句

公众号
0
纠错

名句推荐

诗词推荐

诗词名句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