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根踏地袈裟破,鼻孔撩天拄杖横

方岳送琴遂还楚东

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方岳的《送琴遂还楚东》

全文:
脚根踏地袈裟破,鼻孔撩天拄杖横
归扫秋云趺足坐,荻花半落晚风晴。

方岳诗词大全

名句书法欣赏

方岳脚根踏地袈裟破,鼻孔撩天拄杖横书法作品欣赏
脚根踏地袈裟破,鼻孔撩天拄杖横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脚根

见“ 脚跟 ”。

踏地

亦作“蹋地”。亦作“蹹地”。1.歌舞时以脚踩踏地面为节拍。《赵飞燕外传》:“时十月五日,宫中故事,上 灵安庙 ,是日吹塤击鼓,连臂踏地,歌《赤凤来》曲。”《后汉书·东夷传》:“舞輒数十人相随,蹋地为节。”

(2).踩地,蹬脚。激愤时的动作。《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地驱歌乐辞》:“老女不嫁,蹋地唤天。” 隋 慧远 《涅槃经义记》卷一:“世人悲怨,相别种种:或有拍头,或復搥胷,或有拍手,或时拍颊,或復蹹地。”《敦煌变文集·燕子赋》:“鷰子即迴,踏地叫唤。”

(3).席地而坐时两膝拱起,以足着地。 明 徐渭 《渔阳三弄》:“ 禰 ( 禰衡 )对 曹 ( 曹操 )蹋地坐介。”

袈裟

和尚披的法衣,由许多长方形布片拼缀而成

鼻孔撩天

仰起头来鼻孔朝天。形容高傲自大。 宋 陆游 《入蜀记》卷五:“ 荆州 絶无禪林,惟二圣而已。然 蜀 僧出关,必走 江 浙 ,回者又已自谓有得,不復参叩。故语云:‘下 江 者疾走如烟,上 江 者鼻孔撩天。徒劳他二佛打供,了不见一僧坐禪。’”亦作“ 鼻孔辽天 ”、“ 鼻孔朝天 ”。《五灯会元·临济宗·蒋山善直禅师》:“诸佛不曾出世,人人鼻孔辽天;祖师不曾西来,箇箇壁立千仞。” 明 李贽 《征途与共后语》:“盖生死念头尚未萌动,故世间参禪学道之夫,亦只如此而止矣。则有鼻孔辽天者,亦足奇也,我愿 弱侯 勿太责之备也。”《花城》1981年第3期:“﹝ 李嵩平 ﹞平常那种鼻孔朝天的凌人盛气,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拄杖

(1).执持。 三国 魏 曹操 《陌上桑》:“食芝英,饮醴泉,拄杖桂枝佩秋兰。”

(2).支撑着拐杖。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 韩康伯 病,拄杖前庭消摇。” 宋 苏轼 《次韵参寥寄少游》:“当年步月来幽谷,拄杖穿云冒夕烟。”

(3).手杖,拐杖。 唐 钱起 《题延州圣僧穴》诗:“四时树长书经叶,万岁巖悬拄杖籐。” 宋 陆游 《晚步江上》诗:“高柳阴中扶拄杖,平沙稳处据胡牀。” 明 马愈 《马氏日抄·憨皮袋》:“乃 贯休 所画 弥勒佛 像,横一拄杖挑皮袋於背,腰间曳一蕉扇。”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 禹 来治水,一定不成功,如果他是 鲧 的儿子的话,’一个拿拄杖的学者说。”

方岳名句,送琴遂还楚东名句

公众号
0
纠错

名句推荐

诗词推荐

诗词名句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