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几于无李杜,目中何处着元明

康有为与菽园论诗兼寄任公孺博曼宣

名句出处

出自清代康有为的《与菽园论诗兼寄任公孺博曼宣》

全文:
一代才人孰绣丝,万千作者亿千诗。
吟风弄月各自得,覆酱烧薪空尔悲。
正始如闻本风雅,丽葩无奈祖骚词。
汉唐格律周人意,悱恻雄奇亦可思。
新世瑰奇异境生,更搜欧亚造新声。
深山大泽龙蛇起,瀛海九州云物惊。
四圣崆峒迷大道,万灵风雨集明廷。
华严帝网重重现,广乐钧天窃窃听。
意境几于无李杜,目中何处着元明?飞腾作势风云起,奇变见犹神鬼惊。
扫除近代新诗话,惝恍诸天闻乐声。
兹事混茫与微妙,感人千载妙音生。

康有为诗词大全

名句书法欣赏

康有为意境几于无李杜,目中何处着元明书法作品欣赏
意境几于无李杜,目中何处着元明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意境

文艺作品借助形象传达出的意蕴和境界

几于

近于;几乎。《后汉书·申屠蟠传》:“ 申屠蟠 禀气玄妙,性敏心通,丧亲尽礼,几於毁灭。” 明 胡应麟 《诗薮·国朝下》:“古人握沐之风,几於永絶。” 鲁迅 《集外集拾遗·拟播布美术意见书》:“此二者虽间亦微涉天物,而繁复腠会,几於脱离。”

李杜

(1). 东汉 李固 、 杜乔 的并称。《后汉书·李杜传赞》:“ 李 杜 司职,朋心合力。致主 文 宣 ,抗情 伊 稷 。”

(2). 东汉 李膺 、 杜密 的并称。《后汉书·党锢传·杜密》:“党事既起,免归本郡,与 李膺 俱坐,而名行相次,故时人亦称 李 杜 焉。”

(3). 东汉 李云 、 杜众 的并称。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四李社》:“ 弘农 五官掾 杜众 ,伤 云 以忠諫获罪,上书愿与 云 同日死。帝愈怒,下廷尉,皆死狱中。其后 襄楷 上言,亦称为 李 杜 。”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六“李杜”》:“ 李云 、 杜众 以直通受诛,此又一 李 杜 矣。”

(4). 东晋 杜预 与 北魏 李冲 的并称。《魏书·王肃传》:“詔曰:‘……故 杜预 之殁,窆於 首阳 ;司空 李冲 ,覆舟是託。顾瞻斯所,诚亦二代之 九原 也。故 扬州 刺史 肃 诚义结於二世,英惠符於 李 杜 ,平生本意,愿终 京陵 ,既有宿心,宜遂先志。’”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六“李杜”》:“《魏书》 李冲 、 杜预 ,忠义相结,亦称 李 杜 。”

(5). 唐 李白 与 杜甫 的并称。 唐 韩愈 《调张籍》诗:“ 李 杜 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新唐书·文艺传上·杜甫》:“ 甫 旷放不自俭,好论天下事,高而不功。少与 李白 齐名,时号‘ 李 杜 ’”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下》:“ 李 杜 二公,诚为劲敌。 杜陵 沉鬱雄深, 太白 豪逸宕丽。” 清 费锡璜 《<友鸥堂集>序》:“ 叔威 诗虽不逮 李 杜 ,置之 元 、 白 、 苏 、 陆 间,则并驱争先。”

(6).初 唐 诗人 杜审言 与 李峤 ,晚 唐 诗人 李商隐 与 杜牧 亦并称“李杜”。 明 胡应麟 《诗薮·唐下》:“ 杜审言 、 李嶠 结友前朝, 李商隐 、 杜牧 之齐名晚季,咸称 李 杜 。”

(7). 宋 李韶 与 杜范 的并称。《宋史·李韶传》:“当是时, 杜范 亦在列,二人廉直,中外称为‘ 李 杜 ’。”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六“李杜”》:“《宋史》 李韶 与 杜范 皆廉直,中外谓 李 杜 。”

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元明

佛教语。谓众生固有的清净光明的本性。《楞严经》卷一:“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 廉兆纶 注:“元明二字连读,即下本明二字意。”《楞严经》卷六:“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 宋 苏辙 《次远韵齿痛》:“元明散诸根,外与六尘合。”

康有为名句,与菽园论诗兼寄任公孺博曼宣名句

公众号
0
纠错

名句推荐

诗词推荐

诗词名句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