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瓮长城北枕江,中有三槐节妇堂,壁立万仞之高冈

杨维桢刘节妇

名句出处

出自元代杨维桢的《刘节妇》

全文:
大江东流接混茫,金山焦山郁相望。
铁瓮长城北枕江,中有三槐节妇堂,壁立万仞之高冈
自别母氏归刘郎,中朝琼树摧秋霜。
玉琴不奏双鸳鸯,玉笙不吹双凤凰。
络纬夜啼月上房,烛光照泪垂汪汪。
纺绩给朝莫,群雏忽成行。
生处同室居,死期同其藏。
新阡种松三尺强,黛色已见参天长。
流脂入地成琥珀,终夜吐焰如丹光。
扬雄与冯道,不异燕赵倡,食君之禄而弗与国同存亡。
呜呼,节妇之德不可量。
节妇之发白于雪,节妇之心化为铁。
我歌为继柏舟诗,门户他年耀旌节。

杨维桢诗词大全

参考注释

铁瓮

见“ 铁瓮 ”。

亦作“ 铁瓮 ”。1.坚固的瓮城。比喻强盛的国势。 唐 秦韬玉 《陈宫》诗:“金城暗逐歌声碎,铁瓮潜随舞势休。”参见“ 瓮城 ”。

(2).指 铁瓮城 , 京口 (今 江苏 镇江 ) 北固山 前的一座古城。为 三国 时 孙权 所筑。 唐 杜牧 《润州》诗之二:“城高 铁瓮 横强弩,柳暗朱楼多梦云。” 冯集梧 注:“原注:‘ 润州 城, 孙权 筑,号为 铁瓮 。’《演繁露》:‘ 润州 城古号 铁瓮 ,人但知其取喻以坚而已,然瓮形深狭,取以喻城,似为非类。 乾道 辛卯,予过 润 , 蔡子平 置燕于 江 亭,亭据郡治前山絶顶,而顾子城雉堞缘冈,弯环四合,其中州郡诸廨在焉,圆深之形,正如卓瓮,予始知喻以为瓮者,指子城也。’” 元 萨都剌 《还京口》诗:“城高 铁瓮 江山壮,地接 金陵 草木凋。” 殷孟伦 朱广祁 校正引 明 陈沂 《南畿志》:“ 吴 时已自为京城,復筑子城,固以甓,号为 铁瓮 。” 清 洪昇 《过京口作》诗:“北南形胜地, 铁瓮 此坚城。”

长城

(1) 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西起甘肃嘉峪关,东到河北山海关,全长6700公里。公元前3世纪秦统一中国后,联结战国时燕、赵、秦之城并延长,始成长城。长城不但是中国最重要的历史文物,而且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2) 坚不可摧的力量或防御物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枕江

临江。 唐 李商隐 《因书》诗:“絶徼南通栈,孤城北枕江。” 宋 王禹偁 《寄献润州赵舍人》诗:“ 南徐 城古树苍苍,衙府楼臺尽枕江。”

中有

即中阴。《俱舍论·分别世品》:“死生二有中,五藴名中有;未至应至处,故中有非生。”《大乘义章》卷八:“两身之间,所受阴形,名为中有。”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四讲:“ 犊子 主张有‘中有’(‘生有’与‘死有’之间的状态),此论也有‘中间涅槃’即在中有中入灭的说法。”详“ 中阴 ”。

三槐

(1).相传 周 代宫廷外种有三棵槐树,三公朝天子时,面向三槐而立。后因以三槐喻三公。《周礼·秋官·朝士》:“面三槐,三公位焉。” 晋 葛洪 《抱朴子·备阙》:“故 姜牙 卖鱼无所售而见师於 文 武 ; 蒋生 憒慢於百里而独步於三槐。”《陈书·周迪传》:“位等三槐,任均四岳。” 明 王世贞 《鸣凤记·花楼春宴》:“四美二难真际会,九棘三槐尽我儔。” 清 钱谦益 《祖九诏》:“蔚矣三槐之事业,再世有闻。”

(2). 宋 王祐 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后其子 旦 果入相,天下谓之三槐 王氏 。见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八。世因以“三槐”为 王氏 之代称。

节妇

旧指坚守节操,丈夫死后不再改嫁的妇女

壁立

(1) 像墙壁一样陡立

岸土赤而壁立。——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2) 比喻家中空无所有

家徒壁立

高冈

高的山脊。《诗·周南·卷耳》:“陟彼高冈,我马玄黄。” 郑玄 笺:“山脊曰冈。” 唐 韩愈 《岐山下》诗之一:“昔 周 有盛德,此鸟鸣高冈。”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六》:“盖西北有高冈一支,垂而东南下。”

杨维桢名句,刘节妇名句

公众号
0
纠错

名句推荐

诗词推荐

诗词名句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