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石经

历史知识

房山石经怎么写好看

房山石经怎么写好看

隋大业年间,僧人静琬在房山(今属北京)石经山,将佛经刻在石板上,藏于石窟,以免“末法时期”到来佛法毁灭。静琬刻石板经三十年,此后历代相沿,刻经不辍,至明末始停,重要佛经均被刻成石经,现存一万余块,为中国最大的石经宝库。不仅能校正佛经的讹误,且为研究中国石刻、书法艺术和经济史的重要文物。

词语分解

  • 房山的解释 县名,汉时为良乡县属剢郡,金改为万宁县,元改为房山县属剢州,1958年由河北省划入北京市。县城西的周口店是“北京人”、“山顶洞人”化石的发现地
  • 石经的解释 1.刻在石上的儒家经典。 汉平帝 元始 元年 王莽 命 甄丰 摹古文易、书、诗、左传于石,此为石经之始。 汉 代以后其文字至今尚可考见者,有:1 汉灵帝 熹平 四年公元175年 蔡邕 用隶书写成的“熹平石经”,2 三国 魏 齐王 曹芳 正始 公元240-248年中用古文、篆、隶三体刻石的“正始石经”,亦称“三体石经”。3 唐文宗 开成 二年公元837年用楷书刻石的“唐开成石经”。4

历史知识推荐:焦循

1763—1820 清江苏甘泉今江都人,字里堂,一字理堂,晚号理堂老人。嘉庆举人。幼承家学,中举后,即绝意仕进,专力治学,建“雕菰楼”,读书著述其中。博闻强记,识力精卓,于经史、历算、声韵、训诂无所不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房山石经历史

公众号
纠错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电脑版 历史知识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