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淞口

历史地名

吴淞口怎么写好看

吴淞口怎么写好看

即今上海市黄浦江入长江之口。系旧吴淞江入江口,故名吴淞口。明永乐初浦江改道,与吴淞江合流后仍由此入江,旧名未改。为上海市对外水运门户。


在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与浦东新区凌桥镇之间。为黄浦江入长江口的口门,其东界自河塘灯桩至引导灯桩附近,口宽400余米,长约1.8千米。南宋咸淳《玉峰续志》卷九已记有吴淞江口一名。明永乐二年(1404年)开浚范家浜,引黄浦江于今复兴岛附近合吴淞江,所以明代即说“吴淞江口,即为黄浦口子”。吴淞口外本有吴淞外沙碍航,清宣统三年(1911年)建左导堤及右顺坝导流冲沙,并防止长江泥沙灌入,吴淞外沙逐渐消失,经历年疏浚,现涨潮时水深可达8米以上,一直为上海港船舶进出长江口的咽喉门户。

词语分解

  • 口的字典解释 口 kǒu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口腔

历史地名推荐:洗鹤湾

在今山东泰安市泰山支峰鹤山间后石坞之下。清聂 泰山道里记: “有乱石沟水, 南流过壁尘桥,东折经鹤山北,又东汇为洗鹤湾。夹岸陡险,苍松欹卧如梁。水萦回而东注,达于谿里峪。”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吴淞口历史

公众号
纠错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电脑版 历史地名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