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咏三首

作者:张耒 朝代:宋代

杂咏三首原文

隆中卧龙公,平昔事耕钓。
无言顾同侪,高视独长啸。
彼宁惜开口,顾尔非同调。
何事逢玄德,曹孙一言料。

诗词问答

问:杂咏三首的作者是谁?答:张耒
问:杂咏三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张耒的名句有哪些?答:张耒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隆中

(1).山名。在 湖北省 襄阳县 西。临 汉水 。 东汉 末, 诸葛亮 隐居于此。《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好为《梁父吟》”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汉晋春秋》:“ 亮 家於 南阳 之 邓县 ,在 襄阳 城西二十里,号曰 隆中 。” 宋 叶适 《送郑虞任赴京西检法官》诗:“回首旧 隆中 ,畦壠长薿薿。”

(2).借指 诸葛亮 。 清 曹寅 《谒文山先生祠》诗:“两间存正气,一脉接 隆中 。”

龙公

称龙王。 宋 苏轼 《聚星堂雪》诗:“窗前暗响鸣枯叶,龙公试手初行雪。” 宋 张孝祥 《浣溪沙·去荆州》词:“拟看 岳阳楼 上月,不禁 石首 岸头风。作牋我欲问龙公。” 金 元好问 《戊戌十月山阳雨夜》诗之一:“龙公为汝贺,桑榆定可收。”

平昔

以往,过去;

秋先平昔最恨的是攀枝折朵。——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我平昔很少读小说,忽然来了兴趣

耕钓

相传 商 伊尹 未仕时耕于 莘 野, 周 吕尚 未仕时钓于 渭水 ,后常以“耕钓”喻隐居不仕。 唐 孟浩然 《题张野人园庐》诗:“耕钓方自逸,壶觴趣不空。” 宋 刘过 《满江红·寿》词:“功甚大,心常小。居廊庙,思耕钓。” 清 陈忠裕 《赠钱牧斋》诗:“十年耕钓乐,《七略》较讐新。”参见“ 耕莘 ”。

同侪

辈份相同的人

高视

(1).向高处看。 汉 扬雄 《甘泉赋》:“仰撟首以高视兮,目冥眴而亡见。”《晋书·王徽之传》:“ 徽之 初不酬答,直高视,以手版柱颊云:‘ 西山 朝来致有爽气耳。’” 唐 刘沧 《夏日登西林白上人楼》诗:“几到 西林 清浄境,层臺高视有无间。”

(2).傲视,小看。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 德璉 发迹於此 魏 ,足下高视於上京。” 唐 张九龄 《奉敕送学士张说上赐燕序》:“ 文王 多士, 周 室以寧; 武帝 得人, 汉 家为盛。而高视前古,独不在於今乎?” 金 王若虚 《送 * 举赴试序》:“辞欲其精,意欲其明,势欲其若倾,故必探《语》《孟》之渊源,擷 欧 苏 之菁英……勿怪勿僻勿猥,而并若是者,所向如志,敌功无劲,可以高视而横行矣。”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四·宂篇下》:“ 钟 ( 钟会 )高视一世,而居 诞 ( 诸葛诞 )二子间,其人可想。”

长啸

(1).大声呼叫。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长啸哀鸣,翩幡互经。” 宋 岳飞 《满江红·写怀》词:“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许地山 《空山灵雨·生》:“它在竹林里长着的时候,许多好鸟歌唱给它听,许多猛兽长啸给它听。”

(2).撮口发出悠长清越的声音。古人常以此述志。 三国 魏 曹植 《美女篇》:“顾盼遗光采,长啸气若兰。”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张左》:“向闻长啸月下,韵甚清激,私心奉慕,愿接清论。” 宋 苏轼 《和林子中待制》:“早晚 渊明 赋《归去》,浩歌长啸老 斜川 。”《群音类选·四节记·复游赤壁》:“长啸若轻狂,振山林谷应如璜。”

(3).钟之别名。 唐 冯贽 《南部烟花记·乐器名》:“鐘,一名为长啸。”

开口

(1) 张口说或笑

没等我开口,他就抢先替我说了

(2) 新刃磨、抢,使之锋利

(3) 河水冲破堤防

同调

(1) 音调相同

(2) 比喻志趣或主张相同的人

引为同调

何事

(1).什么事;哪件事。 南朝 齐 谢朓 《休沐重还道中》诗:“问我劳何事?沾沐仰清徽。” 唐 方干 《经周处士故居》诗:“愁吟与独行,何事不伤情?”《朱子语类》卷八:“阳气发处,金石亦透,精神一到,何事不成?”

(2).为何,何故。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一:“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新唐书·沉既济传》:“若广聪明以收淹滞,先补其缺,何事官外置官?” 宋 刘过 《水调歌头》词:“湖上 新亭 好,何事不曾来?” 清 李渔 《奈何天·狡脱》:“不解天公意,教人枉猜谜:何事痴呆汉,到处逢佳丽?”

玄德

(1).指潜蓄而不著于外的德性。《书·舜典》:“玄德升闻,乃命以位。” 孔 传:“玄谓幽潜,潜行道德。”《文选·刘琨<劝进表>》:“伏惟陛下,玄德通於神明,圣姿合於两仪。” 李周翰 注:“玄德谓潜行道德也。” 明 梅鼎祚 《玉合记·宸游》:“陛下玄德格天,圣母徽仪应地。”

(2).指自然无为的德性。《老子》:“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王弼 注:“凡言玄德,皆有德而不知其主,出乎幽冥。”《庄子·天地》:“其合緡緡,若愚若昏,是谓玄德,同乎大顺。”《隋书·经籍志三》:“圣人体道成性,清虚自守,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故能不劳聪明而人自化,不假修营而功自成。其玄德深远,言象不测。”

(3).天德。《汉书·礼乐志》:“礼乐成,灵将归,託玄德,长无衰。” 颜师古 注:“言託恃天德,冀获长生,无衰竭也。”《文选·张衡<东京赋>》:“清风协於玄德,淳化通於自然。” 薛综 注:“言帝如此清惠之风同於天德。”

曹孙

曹操 、 孙权 的并称。《宋书·何承天传》:“ 曹 孙 之霸,才均智敌。” 宋 范成大 《读史》诗:“登坛策 刘 项 ,卧庐料 曹 孙 。” 清 顾炎武 《汉三君诗·昭烈》:“一身寄 曹 孙 ,未得飞腾势。”

一言

(1).一个字。《论语·卫灵公》:“ 子贡 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 曰:‘其恕乎!’” 汉 班固 《 * 通·谥篇》:“謚或一言或两言,何?文者以一言为謚,质者以两言为謚。”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物色》:“皎日嘒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穷形。”

(2).一句话;一番话。《书·立政》:“时则勿有间之,自一话一言。我则末惟成德之彦,以乂我受民。”《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楚 一言而定三国;我一言而亡之。” 唐 魏徵 《述怀》诗:“ 季布 无二诺, 侯嬴 重一言。” 元 纪君祥 《赵氏孤儿》第一折:“我一言已定,你再不必多疑了。” 孙炳华 《重赏之下》三:“ 林启达 每天都要到车间转转,到机床边上看看,一言不发,看一会就走。”

(3).谓陈述一次。《穀梁传·昭公四年》:“ 庆封 曰:‘子一息,我亦且一言。’”《孔子家语·屈节解》:“遽发所爱之使告 宓子 曰:‘自今以往, 单父 非吾有也,从子之制,有便於民者,子决为之,五年一言其要。’”

(4).众口一词。《韩非子·内储说上》:“今 鲁国 之羣臣以千百数,一言於 季氏 之私。”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