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方城寻七叔祖旧题

作者:黄庭坚 朝代:宋代

过方城寻七叔祖旧题原文

壮气南山若可排,今为野马与尘埃。
清谈落笔一万字,白眼举觞三百杯。
周鼎不酬康瓠价,豫章元是栋梁材。
眷然挥涕方城路,冠盖当年向此来。

诗词问答

问:过方城寻七叔祖旧题的作者是谁?答:黄庭坚
问:过方城寻七叔祖旧题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黄庭坚的名句有哪些?答:黄庭坚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壮气

(1).豪迈、勇壮的气概。《三国志·吴志·甘宁传》:“ 寧 厉声问鼓吹何以不作,壮气毅然, 权 尤嘉之。”《北齐书·高昂传》:“﹝ 高昂 ﹞幼稚时,便有壮气。长而俶儻,胆力过人,龙眉豹颈,姿体雄异。” 唐 韩愈 《赠族侄》诗:“我年十八九,壮气起胸中。作书献云闕,辞家逐秋蓬。”《三国演义》第八二回:“ 先主 曰:‘朕正欲观汝壮气。’即命 关兴 前往。” 黄兴 《广州三月二十九革命之前因后果》:“然自此役后,同志不以挫折灰其壮气,图谋再举,弥增激厉。”

(2).旺盛发达的地气。堪舆家所称主世代兴旺的土地风水。《新唐书·杜正伦传》:“诸 杜 所居号 杜固 ,世传其地有壮气,故世衣冠。”

南山

指终南山,在陕西省西安市南

野马

(1)

(2) 未经人驯养的马,如蒙古野马(又名普氏野马Przhevalski’s horse)

(3) 逃到野外生活的家马

(4) 田野上空蒸腾浮游的水汽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庄子·逍遥游》

尘埃

(1) 飞扬的尘土

尘埃传播病菌

(2) ;比喻污浊的东西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唐· 杜甫《兵车行》

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蒙世俗之尘埃。

清谈

本指魏晋间一些士大夫崇尚虚无,不务实际,空谈哲理,后世泛指一般不切实际的谈论

清谈误国

落笔

下笔书写或作画

他在有了生 * 验后才落笔画画?

白眼

朝上或朝两边看时露出的白眼珠。用白眼看人,表示轻蔑或厌恶

遭人白眼

举觞

举杯饮酒。《战国策·魏策二》:“ 梁王 魏婴 觴诸侯於 范臺 。酒酣,请 鲁君 举觴。” 唐 杜甫 《饮中八仙歌》:“ 宗之 萧洒美少年,举觴白眼望青天。” 清 郝明龙 《九日》诗:“秋光澹荡野棠香,客里悲歌自举觴。”

三百

《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刑昺 疏:“按今《毛诗序》凡三百一十一篇,内六篇亡,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今但言三百篇,故曰篇之大数。”后以“三百”指代《诗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三百之蔽,义归无邪。” 清 姚鼐 《<敦拙堂诗集>序》:“文士得三百之义者,莫如 杜子美 。”参见“ 三百篇 ”。

周鼎

(1).指 周 代传国的九鼎。《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 还,过 彭城 ,斋戒祷祠,欲出 周 鼎 泗水 ,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 清 唐孙华 《夏日园居杂咏》之九:“ 蓟门 重险旧 尧 封, 周 鼎销沉 泗水 踪。”参见“ 九鼎 ”。

(2). 春秋 时 楚庄王 觊觎王位,因伐戎之便而至 周 境,遂问 定王 使臣 周 鼎之大小、轻重。事见《左传·宣公三年》。后因以“周鼎”借指国家政权。 唐 张说 《开元正历握乾符颂》:“ 神龙 中兴, 周 鼎归 唐 。” 陈毅 《赣南游击词》:“强寇北国问 周 鼎,大军西去渡 金沙 ,抗日要开花。”参见“ 问鼎 ”。

(3).比喻宝器。 汉 贾谊 《吊屈原赋》:“于嗟嚜嚜兮,生之无故!斡弃 周 鼎兮宝康瓠。” 晋 葛洪 《抱朴子·擢才》:“洪钟 周 鼎,不为委沦而轻其体。”

(4).古星名。属后发座。 汉 甘公 石申 《星经·周鼎》:“周鼎三星,足状,云鼎足星,在摄提大角西,主神鼎。”

康瓠

空壶,破瓦壶。多用以喻庸才。《尔雅·释器》:“康瓠谓之甈。” 郝懿行 义疏引《说文》:“康瓠,破瓠。”《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斡弃 周 鼎兮宝康瓠。”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词:“歌 秦 缶,宝康瓠,世皆然。”

豫章

古书上记载的一种树名。有的记载说即今之樟树

楩楠豫章。——《墨子·公输》

栋梁材

能做房屋大梁的木料。比喻堪当大任的人材。 唐 杜甫 《双枫浦》诗:“自惊衰谢力,不道栋梁材。浪足浮纱帽,皮须截锦苔。”《三国演义》第十九回:“生死无二志,丈夫何壮哉!不从金石论,空负栋梁材。”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 江西 某太守将伐古树,有客题诗於树云:‘遥知此去栋梁材,无復清荫覆緑苔。’” 郭沫若 《洪波曲》第九章二:“我们对于青年应该让他们自由发展,就像培植树木一样,只要充分给予以阳光和养分,免受风害虫灾,它自会成为栋梁之材。”

眷然

亦作“睠然”。1.回视貌。 三国 魏 曹丕 《善哉行》之二:“眷然顾之,使我心愁。”《后汉书·刘陶传》:“其危犹举函牛之鼎,絓纤枯之末,诗人所以眷然顾之,潸焉出涕者也。” 唐 韩愈 《祭穆员外文》:“晨及 洛师 ,相遇一时,顾我如故,眷然顾之。”

(2).顾念貌;依恋貌。《汉书·王莽传中》:“皇天眷然,去 汉 与 新 。” 三国 魏 曹植 《离友》诗序:“王归振旅,送予于 魏 邦,心有眷然,为之陨涕。”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眷然思 永嘉 ,不惮海路赊。” 宋 梅尧臣 《再别仲仪》诗:“睠然东去怀,纷若陌上尘。” 清 姚鼐 《赠孔撝约假归序》:“其行也,官於朝者皆眷然不欲离。”

挥涕

挥洒涕泪。《孔子家语·曲礼子夏问》:“二三妇人之欲供先祀者,谓无瘠色,无挥涕,无拊膺,无哀容。” 王肃 注:“挥涕,不哭。流涕以手挥之。” 汉 王粲 《七哀诗》之一:“路有飢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崔书生》:“ 崔生 入室,见女泪涕交下…… 崔生 亦挥涕不能言。”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二·李太守》:“既登舟,僚属皆在,相视挥涕。”

方城

(1). 春秋 时 楚 北的长城。由今之 河南省 方城县 ,循 伏牛山 ,北至今 邓县 。为古九塞之一。《淮南子·墬形训》:“何谓九塞,曰: 太汾 、 澠阨 、 荆阮 、 方城 、 殽阪 、 井陘 、 令疵 、 句注 、 居庸 。”

(2).借指山川险要。 唐 元稹 《楚歌》之六:“殷勤聘名士,莫但倚 方城 。”

(3).指地方长官。《北史·孙搴陈元康等传论》:“ 汉氏 官人,尚书郎出宰百里; 晋 朝设法,不宰县不得为郎。皆所以贵方城之职,重临人之要。”

(4).指陵墓。《清史稿·礼志五》:“既达陵所,太皇太后坐方城东旁,奠酒举哀。”

(5).指麻将博戏。 茅盾 《小圈圈里的人物》:“ 祥师母 之所以夜夜必作方城之戏,是因为她‘精力过剩’。”

冠盖

(1).泛指官员的冠服和车乘。冠,礼帽;盖,车盖。《史记·魏公子列传》:“ 平原君 使者冠盖相属於 魏 。” 南朝 梁 沉约 《少年新婚为之咏》:“自顾虽悴薄,冠盖曜城隅。”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一折:“他辛勤十年书剑 洛阳 城,决峥嶸一朝冠盖 长安 道。”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梅》:“ * 数辈,捧一丽人出,僕从煊赫,冠盖甚都。”

(2).指仕宦,贵官。 汉 班固 《西都赋》:“冠盖如云,七相五公。” 唐 杜甫 《梦李白》诗之二:“冠盖满京华,斯人独顦顇。”《儒林外史》第三六回:“我因谢絶了这些冠盖,他虽是小官,也懒和他相见。” 叶楚伧 《陶然亭》诗:“疮痍满 京 洛 ,冠盖自翩翩。”

(3).特指使者。《后汉书·章帝纪》:“吾詔书数下,冠盖接道,而吏不加理,人或失职,其咎安在?” 元 耶律楚材 《和冀先生韵》:“开夷逾 汉武 ,平叛跨 周宣 。冠盖通穷域,车书过古埏。” 陈毅 《感事》诗:“国庆十五周,万国冠盖来。”

(4).犹冠族。官宦之家。《后汉书·酷吏传·阳球》:“ 阳球 字 方正 , 渔阳 泉州 人也。家世大姓冠盖。” 宋 王谠 《唐语林·豪爽》:“顾其言语清楚,宛有冠盖风仪,遂于宾榻中,选士嫁之。”

(5).象帽子样盖着。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其高则冠盖乎九霄,其旷则笼罩乎八隅。”

当年

在事情发生的同一年

这个新建的厂子当年就收回了投资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